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可忽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可忽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4年2月18日,对于复旦大学而言是个极不平凡的日子,引发社会舆论的投毒案已然宣判,学生林某被判极刑。百年名校为之扼腕,全国上下为之揪心。无独有偶,马年之初,广西某高校两名同一宿舍的女生中毒,经送医院检查,是亚硝酸盐中毒。不久前,室友曹某因涉嫌投放危险物质罪被批准逮捕。两起案件的起因都是室友之间的小矛盾。特别是复旦投毒案件发生后,引发网友热议,各大论坛不时会看到抱怨室友“极品”、“奇葩”的言论,回帖中也不乏大量吐槽者表示认同。不论是在现实社会,还是在虚拟网络,都能看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矛盾,折射出大学生在宿舍中人际关系的焦虑。

小冲突缘何酿成大悲剧?从近年的高校极端事件来看,室友矛盾不断升级,既有部分大学生的性格所致,也有多种社会问题在校园中的凸显。“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的有关调查发现,大学生咨询的心理问题中超过三成与寝室关系、班级同学有关。”“90后”是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在家倍受呵护,进入高校后在激烈的竞争中极不适应,常因琐事引发口角甚至冲突。那么,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甚至酿成校园悲剧,是否都是学生心理问题惹的祸?为何宿舍成了关系紧张的重灾区?

据笔者调查,大致有以下原因:首先,环境引起心理不适。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离开父母后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容易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特别是部分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远离家乡来到喧嚣繁华的城市求学,往往会由于语言、习惯等多方面的不适应易产生恐慌、惧怕心理;其次,习惯迥异,缺乏交流。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都会有很大的差异,缺少共同话题,相互之间交集甚少,再加上网络的影响,同学、室友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再次,竞争心理妖魔化。我国高等教育在短期内大规模扩张,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使得就业问题凸显,很多大学生难以找到如意的工作,于是质疑自己的能力。与中学时期成绩拔尖的优越感相比心理落差明显,性格中的不良因素被放大,很容易触发心理问题。此外,独生子女缺乏谦让,在诸多涉及自身利益和未来发展的事情上也容易出现矛盾。

有冲突和矛盾并不可怕,关键是要看怎么处理。对于大学生而言,一遇到宿舍关系紧张时,第一反应便是申请条换宿舍,以逃避尖锐的矛盾。其实,大学校园好比微型社会,要在毕业后立足社会,在职场上左右逢源、在家庭中和睦相处,宿舍就是一块良好的“实验田”。与此同时,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摇篮――高校在面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矛盾是如何处理的呢?很多高校不愿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投入太多精力,更不用说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总是问题发生后再去补救,时间一久便淡忘了,直至再次发生同样的问题。

高校既是人才培养机构,又是学生管理者,可采取很多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其中最有效的一项就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建立心理疾病防范与治疗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的作用,设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学生减轻内心矛盾、排解心中疑难,适应外界环境。亦可开展心理健康普查,选出有心理问题症状的学生,并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干预,使学生得到专业的指导。或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帮助学生解难答疑;其次,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有助于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调节方法。还可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之中,这既是实施心理教育的途径,也是各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各个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文化知识、价值观念的积淀,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内容;再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包含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可发挥导向、塑造、调适等功能。良好的校风能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的文化活动可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充分发挥校广播台、校报校刊、学生社团的宣传优势,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健康、团结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正确把握自己、发展自己,改善适应能力。

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处理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张局面,需要学校开展大量的教育引导。“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简单化,应当做和风细雨、体贴入微的工作。”大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只有发挥上述因素的合力,才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减轻学生内心的冲突和焦虑,减少校园中的人际关系矛盾,将自身塑造为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