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阜宁县小麦白粉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阜宁县小麦白粉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2013年阜宁县小麦白粉病达大发生程度,呈现见病早、为害重的特点。分析其发生原因,发现气候条件、耕作方式、感病品种及防治方法均有利于白粉病发生、流行。提出了在小麦白粉病防治上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主动适时开展药剂防治的对策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原因;防治对策;江苏阜宁;2013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178-01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气候条件对它的发生扩展影响较大,常年在阜宁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3月底方可查见发病的田块,危害小麦叶片,导致早枯,影响功能叶的光合作用,严重时危害小穗,导致千粒重下降,从而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近年来,小麦白粉病在阜宁县连年重发生,受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该病呈加重流行趋势。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病害资料数据采用2013年3―5月阜宁县植保站小麦白粉病田间病情普查数据;气象资料来源于阜宁县气象局,主要包括日平均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为分析2013年小麦白粉病大发生原因,将白粉病田间病情与当地气候条件、耕作方式、种植品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 发生特点及情况

2.1 发生特点

2013年阜宁县小麦白粉病大发生,局部田块特大发生,见病期早,前期病情上升较缓,中期病情上升较快,后期部分较重田块病菌侵染至穗部,地区间、田块间发生程度差异较大。

2.2 发生情况

3月22日查见发病田块,比常年早7d左右,为早发年份,见病后病情扩展蔓延较缓,3月25日病田率12.5%,病株率平均0.33%(0~4.0%);4月1日病田率27.58%,病株率平均2.52%(0~21.0%);4月8日病田率48.48%,病株率7.82%(0~33.0%),病叶率平均2.04%(0~6.25%);4月15日病田率58.33%,病株率平均10.63%(0~73.0%),病叶率平均4.04%(0~36.5%);4月22日病田率73.53%,病株率平均28.45%(0~100.0%),病叶率平均7.5%(0~26.0%);5月6日病田率100%,病株率平均44.0%(1.0%~100.0%),病叶率平均17.5%(0.33%~75.00%),病叶严重率平均0.95%(0.08%~5.06%);5月13日病田率100%,病株率54.92%(4.0%~100.0%),病叶率平均19.33%(1.33%~88.33%),病叶平均严重率1.34%(0.01%~7.16%);病情稳定期病田率100%,病株率平均68.8%,病叶率平均34.93%,病叶平均严重率3.58%,病指18.31,病菌上穗田块率11.54%,病穗率平均1.89%(图1)。

3 原因分析

3.1 气候条件利于白粉病的发生与扩展

气温冷暖骤变、阶段性高温和多次降水过程,对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扩展蔓延非常有利[1-2],4月份阜宁县平均气温13.4 ℃,比常年同期偏高1 ℃左右,单日最高气温达31.7 ℃,比上年高3 ℃左右,降水量223 mm,较上年同期偏少3成左右,气候条件利于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扩展。4月中下旬遇3次冷空气过程,小麦明显遭受冷害,植株抗逆性下降,促进白粉病加速扩展并加重发生程度,导致白粉病大发生[3]。

3.2 耕作方式利于白粉病的发生

近年来直播稻的种植面积在阜宁县仍然较大,导致大面积稻田让茬晚,群众过分地追求基本苗,小麦种植时的播种量较大,小麦生长量增加,导致田间植株群体密度过大,郁蔽度增加,加之田间小气候环境适宜,促进了小麦白粉病的发生。

3.3 感病品种的种植,满足病害流行条件

阜宁县小麦主要种植品种有淮麦20、淮麦18、淮麦22、淮麦24、郑麦9023,这些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较弱,这是2013年小麦白粉病大发生的内在因素,另外大部分农户对防治小麦白粉病存在麻痹侥幸等思想,对该病造成的危害认识度不够,适期用药的防治意识淡薄,这是白粉病大发生的外在因素[4-5]。

4 防治对策

4.1 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耐)病品种,大力压缩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引进推广抗病、优质、经济型的麦种,从根本上降低白粉病的发生;二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合理施肥浇水,合理安排种植密度,提倡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推广配方施肥,麦收后及时铲除各种场合的自生小麦,消灭初期侵染源;三是适期播种,控制播种量,根据土壤肥力和水肥管理条件确定,(下转第180页)

(上接第178页)

一般建议播种量在225 kg/hm2。

4.2 药剂防治

根据田间白粉病发生的程度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用药防治,防治适期建议在小麦破口前1~2周、病株率在15%以上进行用药。药剂选择以三唑酮等药剂为主,施药时要对准植株中下部,喷匀喷透,重发田块隔5~7 d后进行第2次防治。

5 参考文献

[1] 李俊芬.小麦白粉病发生的气象条件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4):126.

[2] 霍治国,刘万才.气候异常与中国小麦白粉病灾害流行关系的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2,11(2):85-90.

[3] 钱拴,霍治国,叶彩玲.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长期气象预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6,14(4):56-63.

[4] 崔晓卉,赵艳芳.小麦抗白粉病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2):97-99.

[5] 高德荣,陆成彬.抗白粉病小麦育种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1,29(5):60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