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墨子及其学说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墨子及其学说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中国哲学史中,墨子及其学说是无法规避的,任何一个试图了解中国哲学的人都无法跳过墨子,传说中的墨子披着一层神秘,他的身世,他的生平,我们都无法考证,无从知晓,但其思想在当今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池田大作和汤因比更是对其高度评价。本文旨在梳理近现代各家对墨家的解读,了解当代墨子学说的价值。

关键词:墨子;墨家;兼爱;非攻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能够在历史长河中洗尽铅华,与新时代的要求契合的却很少有像墨家那样低调却充满内涵。

关于墨子

我们无从了解墨子,因为历史留下了空白。我们只能通过一些记载推断。在翻阅各类记载,司马迁仅在在《孟荀列传》中谓:“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孙诒让《墨子年表》,以为墨子至年代在公元钱四六八一年――前三七六年之间或以应在公元四七九一之间,因公元钱三八一为周安王二十一年,吴起死。而《吕氏春秋・上德篇》记群臣攻吴起,其时墨家巨子为孟胜,则显然在吴起死以前墨子已死。但无论如何,墨子气人之时代必定在孔子之后孟子之前,则无疑。胡适认为孙诒让所考不如汪中考的精确,汪中考认为墨子实与楚惠王同时。

关于墨子学说

冯友兰先生认为“墨子是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冯友兰先生比较两人的主张,认为孔子对周代早期的传统典制、礼仪、音乐、文学都抱同情理解的态度,并从伦理上予以解释,论证它们的意义。墨子则恰恰相反,质疑它们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并力求使之简化,而且照他看来更为适合。

劳思光先生认为墨子思想之中心,在于“兴天下之利”。“利”指社会利益而言,故其基源问题乃为:“如何改善社会生活?”此“改善”纯就实际生活情况着眼,与儒学之中文化德性有别。故墨子学说第一主脉为功利主义。对于社会秩序之建立,墨子特权威主义观点,以为必须下同乎上。此为墨子思想之第二主脉。由功利注意之观念,乃生出非乐、非攻之说;由权威注意之观念,乃生出天志、尚同之说;然此两条主脉皆汇于兼爱说中。故以下论墨子之学,即自兼爱着手,再逐步展示其权威主义与功利之理论。

胡适先生认为“墨子的学说处处和儒家有关系”《淮南要略》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吕氏春秋・当染篇》说史角之后在于鲁,墨子学焉。可见墨子在鲁国受过教育。这个儒墨关系是极重要不可忽略的。

牟宗三认为诸子的思想首先出现的是儒家,然后是墨家,所以最先是儒墨相对立。儒墨道法这四家是相干的,因为这四家有一共同的特点,也就是说,他们是针对周文之疲弊而发。墨子的那一套思想是以功利主义的态度来看周文,所以主张非儒、非乐、节葬……等。荀子批评墨子说「上功用,大俭约而差等(非十二子篇)。上功用是说墨子以功用为上,大俭约而差等,是以俭约为大而那个亲亲之杀,尊尊之等。墨子的思想是很浅的,他对于这个亲亲之杀和尊尊之等并不了解。墨子对于这个尊尊之等、亲亲之杀就不了解,所以墨子落在素朴的功利主义的思想。他认为周文的礼繁琐浪费,所以他不法周,他法夏,法夏禹。

唐君毅先生说墨子是次于人文,次于人文就是不及,没有达到了解人文价值的必要性,所以他才以功利主义的观点来反人文。

关于墨子学说的内容

劳思光先生从“兼爱”、“天志与权威精神”、“尚同与国家论”、“非攻、非儒、非乐――墨子之文化观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而尤其是

“兼爱”:所谓“兼爱”,即普遍互爱。此种主张本不足为奇,但墨子之主张兼爱,则是自治乱问题着眼,而非一道德意义之理论。《兼爱》上首揭此义云: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此知乱之所自起,焉就治之,不止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中认为墨子的社会政治主张具有内在矛盾,墨学具有阶级性。他认为墨子的社会政治主张有着鲜明的人民性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同时也有着保守、改良和空想的特点,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的矛盾。第一个矛盾是既为劳动者呼吁,又讲全社会同利,即思想的特定的阶级内容与普遍性形式之间的矛盾;第二个矛盾是平等互助观念与等级观念同时并存;第三个矛盾是一方面讲究实际、注重实行,另一方面又富于幻想、迷信说教。并认为其矛盾是当时小生产者阶级的二重性的深刻表现。

张丽珠8认为墨家哲学以“兼爱”为核心思想,包含追求富利的经济思想(黜奢崇俭的实用主义倾向和推崇劳动价值)和“尚贤使能”的政治思想。

肖父和李锦全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则是从西方哲学的思想来看待墨家学说,认为其是以“必以众之耳目为实”为基准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认为墨子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集中表现在认识论方面,在先秦哲学家中,他是第一个运用经验论反对先验论的哲学家。

刘文英主编的《中国哲学史》结合了各家的意见,它赞同了劳思光先生的“兼爱”思想。也认为“非命”与“天志”存在内在矛盾。同时也赞同墨学推崇功利的价值取向。它甚至也觉得墨学注重经验的认知理论。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著的《中国哲学史》认为墨子从小生产者利益出发,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作为衡量一切思想和行为的价值的标准。墨子在先秦各派思想家中明确提出要重视辩论,并开始对认识论问题做初步的自觉的探讨。墨子还提出,天子要上同于天,只有天的意志才是最高的意志,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和最后的标准(墨子的天基本上继承了过去宗教思想中关于上帝的品性,是主宰一切的有意志的天)。

郭奇勇编著的《中国哲学史》则更为笼统的将墨子邪恶学说和后来的墨家思想归在一起谈论。其内容也没有超出上述学者的观点,他更为突出的是系统阐述了墨学迅速衰微的原因。

墨家学说在当代

当代研究墨子学说的人越来越多,主要涉及的有墨家与儒家、墨家与易经、墨家的公益伦理以及墨家逻辑的当代意义等等方面。这些都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对墨家思想进行了深入挖掘。

霍国栋博士就墨家“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进行了阐述,认为“义”是墨家学说的伦理总则和精神实质,兼爱、非攻等道德原则是义这一上位概念下的具体原则。“义”在墨家思想体系中具有法天、兴利、举公的内在特征。法天明“义”思想和儒学的道统精神共同孕育了后世对恶政的批判和改造精神,以利达义思想首倡了群体导向的功利主义,举公正义思想是传统社会大同情怀的重要渊源。墨家“义”思想启示我们要建立惩罚机制,维护道德有效运行,倡导友爱互助,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防止假公济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彭柏林14博士认为墨子针对“别相恶”的社会现象提出了“兼相爱”的公益伦理原则,主张不分人我,不分亲疏,以及不别贵贱、强弱、智愚、众寡地彼此相爱。从“兼相爱”的公益伦理原则出发,墨子提出了“交相利”的公益伦理实践路径,认为人与人应该相互帮助,不能只顾自己不管别人,更不能损人利己。在公益伦理评价问题上,墨子主张把“志”和“功”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了“合其志功而观”的公益伦理评价原则。墨家的公益伦理思想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当今时代也未失去其现实意义。

夏当英则从庄子的视界分析墨子思想,认为在庄子视界中,墨家为救世而注重功用、“自苦为极”,但这种精神违背了随顺自然的道德本质,背离了人之常情,故而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庄子》书中多处批判儒墨之争,认为墨家“排儒”的基本内容是非毁儒家礼乐,但对其过分排斥审美、情感的极端实用的行为并不赞赏。另外,庄子提出墨家衰落源自墨者团体对规则遵守的难以为继以及派系纷争。

杨武金认为墨家逻辑和西方逻辑都研究了推理及其正确性问题,都认为前提和结论之间是一种“必然地得出”的关系。但墨家逻辑由于与社会现实需要联系更加紧密,它主要考虑的是证明和反驳层面上的问题而不是对一般推理形式的研究,而且由于解释和解决现实社会政治伦理问题的实际需要,墨家逻辑更多地偏重于关注概念内涵之间的关系。墨家逻辑对于当代世界逻辑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各位大家对于墨子及其学说有着不一样的评述和解析,但是不可否认墨子及其思想在先秦时期具有非凡的意义和地位,对于当代社会也是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墨家学说超脱了历史范畴,其思想内涵包含了人类的共同的理想,爱人与不伤害他们,是人类性的体现,也是人共同发展的愿望,是追求同一的理想践行。(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哲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

[1] 陈玉明著《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人民网,2013-12-22

[2] 牟宗三著《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年1月

[3] 肖父、李锦全主编《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97年02月

[4] 霍国栋著《墨家“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伦理学研究,2010年1月第1期

[5] 杨武金著《墨家逻辑的科学地位和当代价值》武汉大学学报,第66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