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解析《红色英勇勋章》中的自然主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析《红色英勇勋章》中的自然主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斯蒂芬·克莱恩的《红色英勇勋章》是美国文学史中一部很具艺术价值的经典作品,作者率先探讨了人类的命运和自然的冷漠,该作问世后,便引起评论界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分析该小说表现的自然主义主题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该部优秀作品。

[关键词] 《红色英勇勋章》;自然主义;命运;战争

自然主义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倾向。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在小说中克莱恩剥去了战争的浪漫主义色彩,以艺术的真实再现了一个混乱无序,荒诞不经的战争世界。战争如一台制造死亡的机器,凌驾于生命之上,个人命运由无从捉摸的机遇所定。

一、环境描写中的自然主义表现

小说开篇即是一段环境描写,从“寒气不情愿地从地上散去”为即将开拔的部队蒙上了不安的阴影。年轻的士兵们远离家乡奔赴生死无常的前线,内心的彷徨滯重辗转心间。诸如此类描写“又一个夜晚来临”“一个灰蒙蒙的早晨”“此地又是一片凄凉的静谧”,晨雾总是厚重窒息的,露水只会激起心中的寒颤,弥漫的空气中尽是硝烟与战火,初生的朝日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战前的号角和生命的告别祭...战争机器的冷酷和人类无能为力的意志在大环境中着墨。作为一种写实的创作方式,该小说的自然主义对战争场景的描写亦独具匠心。惨烈的战场上“一面战旗在远处疯狂地舞动。它似乎在挣扎,要把在自己从这深重的灾难中解救出来”(Chapter 4),挣扎的战旗正映射着人物摇摇欲坠的意志,在这个无序荒诞的战争世界,黎庶随百草而埋没,直至最后的家国破碎,盔甲散落,旗帜倒下甚至名节都被践踏,人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各自的神祇、各自的身份认同,依然进行着激烈对抗。而厮杀过后,一切似乎被遗忘,“当诸多恶行猖狂之时,大自然仍能平静自若地继续她的光辉历程”(chapter 5);在弗莱明历经战场的磨练,亲历了死亡的无情,在血与火中重塑了自我,“当他从充满鲜血和艰苦的地方走出来时,他的灵魂改变了”。在运用诸多冷色调的压抑的场景描写之后,作者笔下的主人公终于“怀着恋人般的渴望憧憬着宁静的天空,绿色的草地,清凉的小溪——一种安宁的、持久和平的生活”,画面由冷转暖,由疏离到温馨。战争之殇终逝,如繁花殆尽。于是,“在河流的上空,一束金色的阳光透过层层灰色的雨云照射下来”之后,克莱恩收笔。场景由黯转明,对生死由紧攫到超脱突出了主人公在战争中的成长。

二、心理描写的自然主义表现

在《红色英勇勋章》中,斯蒂芬·克莱恩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刻画亨利·弗莱明的战争心路历程。整个战争过程中,亨利“生还是死”的纠结如同鬼魅般如影随形。从开始的近乎病态的神经质,渴望杀敌征战却放不下贪生的本能,“他曾想象着人民在他伟大力量的庇护下安然无恙。可是在他清醒时,那些战斗只被看成是历史书页上的红色污渍”,在辞别母亲入伍从军即将亲临战场的一刻,他的心里“有些恐惧不安”“当他想像自己去参加战斗时,便看到了各种可怕的可能性”。正如斯蒂芬所言,亨利看到了烈火,鲜血和尸体,但是无法想象自己可以勇敢无畏地站立在他们中间。“他回想起自己对荣誉的憧憬,可如今战争真的临近了,他却觉得那样的场景已经不大可能会出现了”。对于战争的迟疑不定更加剧了心理上的折磨,在行军的途中各种奇怪的念头纷至沓来。“他忽然对这块地方感到厌恶。它在威胁着他。一阵寒颤从他背后袭过,说真的,他感觉自己腿上的裤子压根儿就不合身。”眼见到硝烟中的殊死搏斗,战友们苍白的脸颊和求生的渴目,“这股要拼命逃离战场的力量,几乎能把树枝,石块和人一并从地面上卷走”;而就在他情感战胜理智之时,又忽然意识到自己是这支有着共同愿望的队伍中的一员,“一时间,他无法逃离,就像小手指没法跟手对着干一样”,这种矛盾的无能为力使他暴怒犹如困兽。当又一番铺天盖地的炮火来袭,弗莱明所在的军团寡不敌众,此时此刻,他“就像呆在极度喧嚣环境里的小鸡”,危险从四面八方逼近,“他曾想象过的种种恐怖,都显在脸上了”。在这种极度的惶恐之下,亨利做了逃兵。克莱恩在刻画亨利的逃离心理也很是微妙,“从他逃离战场起,他就越来越害怕了。死亡从背后袭来远比从正面袭来更为可怕。后来他再想起这事时,他发觉亲眼目睹毁灭要比单单听着好很多了。从战场上传来的阵阵声响就像石头崩裂时所发出的声音。他心想他将会被压得粉身碎骨。”亨利·弗莱明的这场逃兵经历使自己背负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负担。在之后他听到北方军重又获胜于是他冒着危险打听前方部队的消息,但不幸被从火线上溃退下来的一个士兵用枪托打伤了脑袋。一个过路的战士见他可怜,就把他送回到原来的兵团。伙伴们见弗莱明负了伤,以为他在战斗中挂了彩,不仅不怀疑他是逃兵,反而敬佩他那种负伤不下火线的勇敢精神。可是亨利并未因此在良心上得到宽慰。他万分羞愧,暗暗下决心寻找立功机会。自己的逃兵阴影挥之不去,正如克莱恩此时对亨利的心声的描写,“他的良心不停地告诫他,他是一个懦夫,如果不能用行动在众人面前澄清自己,他将无法继续存在。”这也是主人公的战争心路历程的一大转变。

接着,部队转移阵地。当冲锋被击溃,战士们都停止射击的时候,亨利还在一个劲地射击。在此,克莱恩的刻画非常细致,“他握着来复枪上的手指紧张的抖着”“他深信有人正在讥讽嘲笑他和他的战友,坚信他们是一些软弱无能、不堪一击的人”“他什么感觉也没有了,除了仇恨,除了要把敌人因胜利而浮现在脸上的灿烂笑容捣成一块血淋淋的肉泥”(chapter 18),不顾一切的冲杀使他陷入了癫狂的状态。他那种近似于疯狂的勇敢,立即使他成为英雄。先前的障碍“像纸糊的东西一样都瓦解了”,自己成为了“被称之为英雄的那种人”。“他睡了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一名骑士”。亨利克服了对战争的恐惧心理,忘却羞愧的往事,恢复了自信心。

在此之后,亨利又立了大功。一次在与敌人短兵相接的混战中,他突然看到炮火中的战旗,一种对战旗狂热的爱突然在他心中油然升起。战旗无疑是使弗莱明追求自己的“红色英勇勋章”的精神动力,那份鲜活也将扫去惨淡不堪的往事。我们看到克莱恩此时也在战旗的描绘上神情激昂,“这面军旗是美的化身,是不可战胜的。它是光辉灿烂的女神,俯身向他摆出威严之姿”,“由于它不会遭受什么伤害,他便相信它是拥有神力的。他尽力靠近它,似乎他是一个生命的挽救者,且在心底发出呼喊,哀求它的保护”。一雪前耻的力量使他奋不顾身地冲上去,从死者手中接过战旗,率领部队冲锋陷阵。亨利以他无畏的英雄气概受到了上级的嘉赏。此后的亨利还常被内疚的心理困扰。他虽然立了功,但始终未能摆脱那临阵逃跑的回忆。“残酷的幻影如影随形,使他那些英雄事迹的紫色和金色光芒变得黯淡无光”,而且“害怕这个错误会在他面前晃荡一辈子”。但他终于领悟到,自己的灵魂经过炮火的洗礼,已发生根本变化;他的精神得以解放,希望和憧憬在心中重生。全文以克莱恩雨过天晴的喟叹结语“在河流的上空,一束金色的阳光透过层层灰色的雨云照射下来”。

斯蒂芬 ·克莱恩的名作《红色英勇勋章》中体现出了强烈的自然主义色彩,塑造了许多自然主义情调浓郁的人物及场景。他的作品语言简洁生动、朴实无华。这是一部自然主义的不朽之作,为美国二十世纪自然主义的创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静.通往成熟的心路历程[D].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斯蒂芬·克莱恩.《红色英勇勋章》[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

[3]岳铁艳.亨利·弗莱明思想的内在塑造[D].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4]宋玮.一个青年的成长[D]. 河北大学,2004.

[5]王伟.论《红色英勇勋章》的写作手法[D].山东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李翊娜,青岛大学师范学院,研究方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