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县市报市场化转型策略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县市报市场化转型策略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江萧山日报和义乌商报、广东珠江商报、江苏昆山日报,是在2003年全国范围报刊治理整顿后保留下来的4家县市报。在报业不景气和竞争异常激烈的大环境下,4家报纸面向市场进行了一系列变革,成为县市报中的佼佼者。本文旨在总结这4家报纸在采编经营方面的特色,探讨县市报在市场化转型中的思路与策略

县市报面临的发展环境

经过治理整顿保留下来的县市报,不再作为当地党委的机关报,按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应该是“面向县(市、区)区域性综合报纸”,办报宗旨变更为主要在本区域发行、面向市场、自费订阅的报纸,在发行上不再享受党报待遇,在经济上与县(市、区)财政脱钩。同时,县市报作为区域性主流媒体,新闻采写、报业经营、事业建设都离不开地方党委的支持,必然要长期接受双重领导,担负着党报的任务。因此,大部分县市报目前既要按党报模式办报,又要按市场经济模式运营。

同时,县市报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外部竞争态势,一方面要应对电视媒体和地方广告公司的竞争,应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挑战;同时,由于保留下来的县市报大多处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外来报纸纷纷抢滩开设地方版,新闻和广告资源被分割。如2006年排名全国百强县首位的昆山,近两年蜂拥出现了扬子晚报昆山版、苏州广播电视报昆山版、城市商报昆山版、名城早报昆山版等地方版;珠江商报所处的顺德,也是广州三大报业集团的覆盖目标,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新快报等均开设顺德地方新闻版。

可以说,这两年县市报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在必须承担党报义务但又不能享受党报待遇,必须走向市场但又受到种种制约的情况下,一些县市报转变办报观念,注重新闻立报,强化经营创新,取得了丰硕业绩。如珠江商报2007年经营总收入达到6000万元,萧山日报2007年经营总收入达到5000万元,①义乌商报2007年广告收入达到5270万元。②

提升新闻生产质量

1.立足本土优势,做好身边新闻

近年来,县市报以本土化为方向的改版、扩版效果明显。本土化和贴近性是县市报的最大优势所在。在报纸内容定位上,县市报的重点大都放在本地人本地事、外地人本地事、本地人外地事以及本地人关心的外地人外地事上。

顺德报改名为珠江商报后,服务范围扩展到佛山市乃至整个珠三角,但报社仍然坚持“立足顺德,辐射佛山及泛珠三角”的方针,提出“把顺德的新闻做得最充分,把佛山的经济新闻做得最好”的策略,加大地方新闻、原创新闻的分量。

义乌商报在2003年报业治理整顿时停办,其子报小商品世界报得以保留,2003年12月改版时,将头版变为商贸新闻,2版为义乌新闻,其他6版分别为商贸、经济生活、社会文化专刊等。这次改版引起部分读者不满,于是报社进行第二次改版,将报纸化为两叠各4个版,前4版以专业报定位,后4版以地方主流媒体定位,扩大义乌当地新闻的容量。2006年小商品世界报更名为义乌商报,进一步明确这张报纸姓“义乌”。

2.强化考核机制,提升新闻质量

缺少重点稿、突发稿、深度稿,这是当前县市报普遍面临的难题,而采编考核涉及到员工切身利益,发挥着指挥棒和方向标的作用。

近年来,萧山日报注重围绕质量抓采编,从以前解决稿量问题转向重视稿件质量,2005年开始,逐年增加“质”的考核。该报规定记者稿件质量设置底线,A、B、C三个等级有奖,以下等级要罚,要求记者不写一般稿,要写重量稿、深度稿、突发稿,一般稿让通讯员写,调动通讯员积极性。记者写一般稿不再计分考核,只考核记者大稿和重头稿。同时,萧山日报采取满负荷考核法,经过测算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量,根据工作量设定采编人员的考核标准,解决精确考核问题,让每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强化报业经营创新

县市报加快经营市场化的体制和机制变革势在必行,义乌商报、萧山日报等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1.创新经营机制,筑好发展平台

随着县市报广告经营额的增大,广告承包经营体制带来的风险不断增大,广告经营不可能再让一人来承担高风险,广告经营要从量的扩张为主向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并重转变,必须创新体制。义乌商报从2004年开始实施团队集体目标经营方式,即由一人竞聘广告中心主任,再由主任组阁,业务人员分线承包,这种“有合有分”的体制和机制,集合了集体经营和承包机制两个优势,既有利于广告中心人员整体合力的发挥,减少了广告经营的风险,又强化了广告中心人员的个人积极性。

2.开拓版外资源,实施立体经营

一些县市报开始从传统的广告经营、印刷加工、报刊发行三大经营项目,扩展到报业资源经营、物流配送经营、品牌经营、知识产权经营等方面,谋求报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如设立阅报与广告于一体的报刊亭、拓展会展业、设立文化礼品公司、开展报业品牌的授权生产等。

对县市报发展的思考

从县市报状况来看,长期的机关报作风一时仍难以根除,采编部门更加重视上级意见,考虑较多的是导向正确,极少关注新闻是否有“卖点”,是否会被市场接受,市场意识和读者意识不强。发行广告人员对如何办报也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将每天报纸上的精彩报道向读者或广告商推荐。因此,报纸采编环节和发行广告环节仍然存在着脱节的倾向。

目前,县市报的发行主要还是依靠公费订阅,能否扩大自费订阅和零售数量,对于县市报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县市报应该努力打破产销环节的隔膜,强化记者编辑的“卖点”意识,编辑不能只办报纸,还要盯着发行市场。

笔者以为,县市报应该更好地发挥采编考核这根指挥棒的作用,现有的对采编的考评体系基本上还是报社内部的评分机制,存在着两个弊端:一是仍然是脱离市场的生产导向式主观评价,缺乏读者的评价;二是难于做到量化评价。因此,这种考评仍然是以主观评价为主。县市报有必要引入专业媒介调查公司进行版面监测,这不仅可以具体了解分众对每一个版面或者板块的具体需求,而且可以通过各项量化指标对报社的采编部门进行考核,从而达到量化的考核效果。

在经营方面,县市报应该加强创新,在以报纸运行为优势的平台上突破,变传统的“卖内容、卖广告”的双重售卖,为“卖内容、卖广告、卖活动、卖流通、卖展览……”的多重售卖。

注释:

①李家连:《坚持“三个为王”提升“落地”效应――萧山日报广告经营的实践与思考》,《中国报业》,2008年第4期

②应元亮 胡滨:《创新机制强合力优化服务促经营――义乌商报广告经营探析》,《中国报业》,2008年第3期

(作者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现供职于佛山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