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恰当作为:大学生责任担当行为的偏差与引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恰当作为:大学生责任担当行为的偏差与引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新时期的大学生对于责任的担当有着自己的理解方式。本文从大学生的责任担当行为的具体案例出发,观测大学生责任担当的特点以及表达路径的一些偏差,并提出引导方式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 ;责任 ;担当 ;行为

一、担当——社会责任的承载行为

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不仅是伦理道德层面的核心问题,更是我们研究社会个体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和观测点。本文将担当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个体出于本人或其密切群体的利益而进行的以某种社会行为方式而做出的具有责任担当或者使命完成性质的行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担当这一社会责任的承载行为:1、担当行为的出发点为本人利益或者与本人密切相关的群体的利益;2、行为具有一定的责任担当或者使命完成的倾向;3、社会担当的行为是正常的社会事实,而其结果可能符合社会规范也有可能违背社会规范;4、行为是在一定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大学生处在青年期,其行为具有特定的规律,其担当行为也具有一定规律;5、在实施担当行为的时候,其行为能力以及行为方式对于结果是有直接影响的。

二、责任文化的表达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责任”推崇备至,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君子所为,这宣扬的就是一种民族责任观和忧患意识。由这样的责任意识延伸出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的个体责任意识也深入人心。责任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的价值观的深层,而担当就是责任观最现实的表现形式。

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思想碰撞、社会转型的时期,其责任承担具有十分现实的时代意义和其特有的表达路径。我们曾经看到,奥运会的志愿者和世博会的小白菜将中国志愿者的风采传递给世界,我们也不能否认,冷漠、自私的现象和案例也层出不穷。将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我们认为,责任的担当是一个深入人心的文化潜意识,是所有人承载的传统情结,与其说缺乏责任担当的意识,倒不如说是责任担当的表达路径引起了结果的偏差。本文将立足于对于责任表达路径的分析来说明大学生责任承担的问题。

三、偏差:错误表达路径导致的行为失范

(一)自我需求型担当偏差

人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时候必须是以自身意愿为出发点的,而其行为则必须担当着自身追求需求的满足的含义,这就是自我需求的担当。当以满足自我需求为责任的行为超出了社会风俗和法律规范的限定范围,便会形成偏差行为。当社会不良风气与青少年还不完善的自我需求认知结合起来,便形成了贪图享乐、沉迷低级趣味等不良习性,而为了达到这样的畸形需求,很多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2011年,大学生王某为了挥霍盗窃20多枚钻戒并放火烧店后逃走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二)回报动机型担当偏差

社会行为的理论中,人的行为的动机是决定行为性质和结果的最直接因素,如果行为的动机以回报为出发点,则行为的仪式性和责任性则会更为明显,这也就是我们在社会担当定义时所提到的责任完成意义的行为。中国历来有“有仇不报非君子”、“受人滴水之恩理当涌泉相报”的回报型担当理念,这种回报的担当一旦突破了社会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偏差行为就形成了。青少年的心理对于对和错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决定性的判断,当其遇到按照自我意识判断对错的事件后,往往做出报恩或者报怨的行为,这种行为一旦触及法律,甚至演变成犯罪行为。2006年,22岁的河南大学生李征用镢头20分钟内杀死七人,原因就是因为邻里纠纷产生的为家庭的报复行为。

(三)使命型担当偏差

这里所谈到的使命是与一定的社会发展状况和个体成长环境有直接关系的。个体实施的行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特征,这种特征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完成使命的含义。这样的担当行为一般出现于特定的社会环境或者生活环境中。一旦出现偏差行为,可以理解为“情有可原、罪无可恕”。在大学生人格成长的特定阶段会具有勇于承担责任并不计后果的行为。在偏差行为没有形成之前,根本没有意识到行为会导致严重后果。2004年,大连某大学生听了母亲的哭诉后,将有第三者和家庭暴力的父亲杀死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四)无力型担当偏差

这一类型担当所导致的犯罪行为在大学生的身上体现的极为明显。大学生的社会行为能力发展还不健全,当遇到突发事件或者需要进行选择的事件处理的情况下,缺乏必要的恰当的处理方式,因其不当的处理或者缺乏能力的处理导致偏差行为的发生。在这个年龄阶段,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完整的行为能力,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欠缺的行为能力往往使当事人惊慌失措,做出不当举动,甚至犯罪。2010年,药家鑫在车祸发生后不仅没有救人反而将伤者刺死,如果他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和处事能力,第一时间求助于警方和医院,这样的悲剧或可避免。此外,普遍发生的因口角伤人的案件、因处理失误导致犯罪甚至自杀(如果归为对家庭犯罪的话)的案例均可归为此类。

四、引导——走回恰当担当的正路

担当是一个双刃剑,恰当的责任担当,能够激发大学生斗志,从而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偏差的社会担当,会将他们引入犯罪的泥淖。按照前面分析,几乎所有的偏差都可以看做是某种责任的担当的不当所造成的,所以,我们认为,大学生不缺乏责任担当意识,偏差行为的产生是因为他们所认为的责任的承担与社会主流意识相悖,我们需要做的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担当的教育环境,积极引导大学生恰当担当的责任意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宣扬主流责任意识,正确引导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大学生培养诚信、坚强、勤奋、博爱的优良品质;2、营造良好责任文化,维护积极成长环境,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理性思考、守望相助的大环境;3、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持,积极诠释恰当担当,教会大学生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面对合适的对象运用正确的手段进行责任的担当;4、树立恰当担当典型,加强法制意识教育,用正面的积极的责任承担的典型言传身教的对于青少年施以影响。

当我们不再埋怨大学生行为缺乏社会责任感,而是从另外的一个视角去探寻他们真正的心理活动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他们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面对错误的对象用错误的方式承担了错误的责任,这几个“错误”,正是需要我们进行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