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拒绝“贴标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拒绝“贴标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写作时,有些同学容易犯“贴标签”的错误。所谓“贴标签”就是不能理解题目的内涵,生搬硬套,以为文章中有了题目就可以了。

如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好奇心”,有同学这样写:“屈原对投江很好奇。荆轲对秦王好奇。苏武对到北海边放羊很好奇。”这就是不理解题意,乱贴标签。“贴标签”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以题目为源头,写的却是另一个事物。

如以“创造力”为题,一位同学这样写:

创造力需要勇气。“狭路相逢勇者胜”,做任何事都需要十足的勇气,没有勇气就克服不了困难,没有勇气就改正不了错误,没有勇气就取得不了成功。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勇气是至关重要的。蜀国大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赵子龙长阪坡单骑救主,夺阿斗;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成就霸业。这些人无不是当时的英雄,他们无不具备巨大的勇气,勇气使他们成为世人敬仰的英雄。勇气是成功的保证,每当面临抉择,许多人会犹豫不决,也会因此错过瞬息即逝的机会。但如果拥有当机立断的魄力与勇气,机会就不会溜走。

这个片段只是把创造力作为一个写作的由头,下文完全抛弃创造力,大谈勇气,至于为什么创造力需要勇气,只字未提,这样的文章就是“贴标签”。

改后:

创造力需要勇气。歌德说过:“没有勇气一切都完了。”当学习走入僵化,当企业面临困境,当人生陷入绝境,这时候需要我们的勇气。只要有敢于实践的勇气,创造力就大有可为。学习落后了,能否有勇气反思,创造性地运用新方法;企业面临困境,能否有勇气重新找寻出路,创造性地设计产品;人生陷入绝境,能否有勇气走出阴霾,开创一片新天地。没有勇气实践,落后者永远是落后者;有了勇气去实践,我们的创造潜能才能显现。

二、以“贴标签”的形式进行总结,而不是让写作对象自己来说话。

文章的主体部分没有围绕题目写,只是在结尾“贴”上标题,如写“目光”,主体部分写奶奶如何关心、爱护我,最后结尾写:“奶奶的目光啊,催我奋进,让我努力,奶奶,怎能忘记您的慈爱的目光呢?”文章问题在于,主体部分没有写出奶奶的目光如何慈爱。

三、看似文中多次出现题目,但文章的中心与题目无关。

有些同学也知道文章中要出现题目,于是反复提到,但是中心与题目毫无关系。例如,以“热”为题,写爷爷在大热天去世的事情,描述家人如何照顾爷爷,爷爷去世前如何留恋这个世界,文章反复出现热的背景,而故事中心与“热”毫无关系,这也属于典型的“贴标签”。

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首先要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从阅卷的角度来看,阅卷教师首先要看的是符不符合题意,即切不切题。

有些题目既有表层含义,又有深层含义。如“行走”,既指实的“行走”,也指虚的“行走”,即可以理解为“前进”“发展”“进步”等含义。文章要写明谁行走,通过行走反映了什么。又如“接力棒”一题,它既有“接受”的含义,也有“传送”的意思,可以思考什么像接力棒一样,如传统文化、爱等等,这样,通过理解题目含义,就把本来抽象的意义具体化,同时还能找到一个写作的依附点。

其次。写作中要多次点题,观点要显豁。尤其是每一小节的开头要点及题目,使自己有题目意识,不至于文不符题。在一般情况下,阅卷教师评完一篇作文的时间不到一分钟,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仔细品读你的文章。虽然高考作文分数的判定要经过多个程序,但初评十分关键。如果通篇找不到与话题有关的词语,很可能会判你离题。当然写作的时候,每部分的主体内容还要围绕题目。

最后,注意“回头看”。作文时,有时会跟着一时的思路走,甚至可能走“歪”了。所以要一边行文一边“回头看”,看看是否偏离题意,是否忘记“关照”话题,是否在最显眼处“亮”出了你的观点或中心。

请看一篇文章:

行走

天边绚烂的晚霞映红了这收获的季节,一切都是那样和谐,一张张纯朴的笑脸在麦田里忙碌着,这是大自然怎样的造化啊!

垄上的泥土还是湿润的,我感到了生命的气息,就是这样的土,养育了那颗颗饱满的稻穗,也养育了人们心中无尽的幸福。

走在田间,看镰刀舞动,稻穗跳跃,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那束笑弯了腰的稻穗是如此乖巧,农民伯伯的手一挥动,便都跨进了他们的手中,没有一颗调皮地滚落到地上,混进泥土,贪玩而不想回去。而此时,我也看到了农民伯伯的快乐,那饱经沧桑的脸唯有在这一刻笑得是那样醉人。嘴角上扬,一颗颗豆大的汗珠滴进泥土,却仍然掩盖不了幸福的光芒,毕竟这是收获的季节,再苦再累,又算什么呢?掩盖不住内心的兴奋,农民伯伯唱起了民歌,所谓民歌也就反反复复那几句,平时我们也唱,却始终感觉不到它的魅力究竟在哪儿,可现在农民伯伯一声吆喝,加上乡下汉子特有的爽朗,我感觉到了,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之音。是贴近自然的天籁之音。

霎那间,我感到自己已不是简单地走在泥土上了,我走进了农民伯伯的心里,听他们吟唱心中的喜悦。

偶尔,忙累了。几位农民伯伯会聚集在一棵小树下,聊聊天,抽一袋旱烟,他们聊的,多是些家庭琐碎的小事。什么国家大事、社会经济,仿佛根本与他们沾不上边。时不时,会有一阵阵欢声笑语传来。那是农村汉子特有的豪爽。有时候他们也会呷几口“茶”,而这茶,多是白开水,可在他们看来,却比任何饮料都要美味。喝尽了,汗一抹便又下田劳动去了,民歌又响起了,仍是那份喜悦与幸福。只是这次,我还听到了农村汉子的质朴,再苦再累,只要是活,他们都能坚持下来,从不抱怨。也许有人会说:“他们这种生活方式早已跟不上时代了。”可我却想说:“他们劳作时的那种喜悦与幸福,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我们早已疲倦于都市中的气息,如果真能让我们去贴近自然,感受自然,再苦再累,有谁不会去做呢?”

我行走在农民伯伯的心里,看他们收获麦子,更是收获那份喜悦与幸福。

这篇文章应该说语言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描写农人收获的场景时,很细致,“走在田间,看镰刀舞动,稻穗跳跃,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那束笑弯了腰的稻穗是如此乖巧,农民伯伯的手一挥动,便都跨进了他们的手中”,描写了农民劳动的场景,很生动。“没有一颗调皮地滚落到地上,混进泥土,贪玩而不想回去”,采用拟人手法,生动有趣。

但是,本文写的是行走途中看到的景象,中心是农民们丰收的喜悦,“行走”只是一个由头,如果减去写“行走”的文字,文章还是通顺的。因此,本文的“行走”就变成了“标签”。

改后:

行走

这是一条路,从播种到收获,农民们行走在上面,一步一个脚印。

春天,在广袤的原野上,农民们开始播种。他们戴着斗笠,扛着锄头,赤着双脚,满心喜悦,因为,他们撒下了种子,也撒下了希望。尽管犁是锈钝的,土地是贫瘠的,他们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尽全身力气,压到犁头上去。他们起步艰难,但是欣慰。

他们知道,收获之路需要他们的起步,而起步就是播种。

夏初,干旱,他们望眼欲穿。盼望着,盼望着,有风吹来了,却吹到了另一片土地上,土地干裂了,像小孩的干渴的嘴,可怜地乞求上苍,然而,始终未见想象中的甘霖。怎么办?坐以待毙,不能。农民们人工灌溉,找出有限的水源,满足干渴的禾苗,又是施肥,又是锄草,终于损失减到了最小。他们笑了。

他们知道,收获之路不可能永远风和日丽,尽管艰难,有泥泞,但为了丰收的喜悦,他们不能放弃。

夏末,他们将要收获,可是,肆虐的狂风却把稻穗吹得东倒西歪,他们看着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他们心痛,但是一条路已经走了大半,怎能因为一点风雨就放弃?他们必须尽力、顽强地走下去。他们与自然搏斗,找来塑料薄膜,遮盖住即将收获的稻穗,在风雨中,虽然满身雨水、举步维艰,但是他们挺过来了。

他们知道,尽管收获的不是满仓,但是他们尽力了,一步一个脚印,他们无怨无悔。

秋天,镰刀舞动,稻穗跳跃,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那束笑弯了腰的稻穗是如此乖巧,农民们的手一挥动,便都进了他们的手中,没有一颗调皮地滚落到地上,混进泥土,贪玩而不想回去。农民们那饱经沧桑的脸唯有在这一刻笑得是那样醉人。他们嘴角上扬,一颗颗豆大的汗珠滴进泥土,却仍然掩盖不了幸福的光芒。毕竟这是收获的季节,再苦再累。又算什么呢?

这条路上,有坎坷,但是他们走过来了,他们收获了丰收,也收获了人生的经历。风雨人生,未尝不荑妙,因为他们踏实地走过。

修改文将立意定在农民们如何行走在四季中。开篇就紧扣“行走”,“从播种到收获,农民们行走在上面,一步一个脚印”。然后,写农民们从播种开始是如何行走的。文章在每一个片段后都紧扣题目写清了内涵,如:“他们知道,收获之路需要他们的起步,而起步就是播种。”“他们知道,收获之路不可能永远风和日丽,尽管艰难,有泥泞,但为了丰收的喜悦,他们不能放弃。”“他们知道,尽管收获的不是满仓,但是他们尽力了,一步一个脚印,他们无怨无悔。”用三个较整齐的句子,紧扣“行走”而写。最后总结得出:“在这条路上,有坎坷,但是他们走过来了,他们收获了丰收,也收获了人生的经历。风雨人生,未尝不美妙,因为他们踏实地走过。”

修改文与原文相比,立意变了,紧紧围绕行走的内涵写,这样就避免了“贴标签”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