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手机带进课堂里,教师怎么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手机带进课堂里,教师怎么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了,而且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学生用手机玩游戏,用手机上网……也越来越见怪不怪。只是,这在课下都没问题,可有的学生上课也忍不住玩手机,这不但影响课堂秩序,也给学生自身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怎么办呢?

同行支招儿:假如我是当事者

湖北省宜城市流水中学 徐天海:教师没收学生的手机,既是出于无奈,也是出于责任心驱使下的一番好意,但是很多教师在工作中却忽视了学生应有的合法权益。一是财产权。手机是学生的私人财产,教师其实是没有权力没收的,更不能摔坏或占为己有。二是隐私权。手机中可能存在着学生的小秘密和个人信息,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隐私权。三是人格和尊严。处理“手机控”的学生时,应该变暴风骤雨为和颜悦色的谈话方式,否则会对学生的自尊造成伤害,师生间产生隔阂甚至对立,事情可能就只会越弄越僵了。

泰来县六三学校 赵东梅:如果是我,就和学生商讨并约法三章。一、带手机可以,但课上不许玩,任何课堂、任何情况下手机不许发出声音。二、只要被发现课上有玩手机的或者有手机发出声的,第一次进行警告,如果再次把手机带到课堂,立即没收并通知家长。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或相互监督,进而减少或杜绝手机被带进课堂而影响课堂秩序现象的发生。

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第三中学 刘义富:针对“初犯”且表现不差的学生,我会停下来,紧盯“肇事”学生,直到全班学生对其集体“行注目礼”,使其不好意思地收起手机为止。针对“累犯”,多次劝阻没有悔改的学生,我会毫不客气地要求其交出手机,替其“保管”,直到其自觉认错为止;针对屡教不改,不服从管理的学生,我会避其锋芒,避免在课堂上与其“角力”,而是做足课下功夫,找其谈话自不可免,找其家长也是必然。若是连家长都对其无能为力的,我只能采取“杀手锏”――停课反省。

泰来县六三学校 王永靖:要想杜绝此类事件发生,必须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这么做是不对的,我会在班级开展一场以“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利与弊”为辩题的辩论赛。让学生们通过辩论认识到在课堂上玩手机是不好的行为,从而互相监督着改善这种状况。

浙江省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 段云成:我会实施“学生自主申报在校园带手机”制度,在教师办公室开设“学生手机使用专区”,学生进校后把手机放在“学生手机使用专区”,放假时把手机拿回。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可以在“学生手机使用专区”里使用手机。取得在校使用手机资格的学生一旦严重违反学校纪律,或者不遵守以上条件,则取消其在校园使用手机的资格。

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 王大龙:上课时,教师要带头将手机关掉并放于教室指定位置,并要求带手机的同学也这样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监督。如有违反纪律的,记入品德考核档案,作为学生升学、教师评职的参考依据。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一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江苏省江阴市周庄中学 曹继军:遇到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情况,我一般说以下4句话:1.孩子,有事用我的。这样做,可以给学生暗示:让其认真听讲,有事课后再说。2.孩子,听我讲故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孩子,请你收起来。这样做,不伤学生的自尊心,也不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4.孩子,我来替你保管。这是在执行班级的规定,教师暂时没收,同时给其他学生以警示。

现身说法:探寻处理之智慧

案例1:带不带手机的那些故事(安徽省芜湖县陶辛镇保沙中心学校 庄华涛)

自从小西有了手机后,半个月内,班级孩子中添了好几部手机,偶尔带来玩一下的就更多了。我本来并不在意他们带不带手机,但接连发生的几件事让我接受不了。

先是上课时小西的手机响了起来。这家伙,看神色不但不感觉愧疚,还有那么点得意。不是吗?农村孩子有手机的不多,整个学校大概他是头一份吧。

过了一两天,小晨的奶奶找来了,说是家里手机被小晨带学校来了,怕孩子弄坏了。当着同学的面,小晨脸上有点挂不住,冲着奶奶又是吼又是叫的。

而小姗,则是让我最受不了的。她家里不是太富裕,但她就是吵着妈妈要手机。无奈,妈妈给她买了一部,存了50元话费,几天就被她给折腾光了。

面对种种这类烦心事儿,我下了道命令――不允许带手机到学校来。应该说,这还是有效果的。虽然孩子们并不愿意,但还是照办了。谁知,我又被这政策吓了一身汗。

那天,刚到家不久,小西的妈妈就打来电话,问我知不知道小西在哪儿。我一听就愣了,虽然孩子家离学校比较远,那也应该在20分钟前就到家了呀。

班级其他学生家的电话都打遍了,没人知道小西去了哪儿,小西母亲急得都要哭了。好在后来孩子回家了。一问才知,原来那天小西值日,回家途中自行车又坏了,六七公里的路,他是推着车回来的。

让学生带手机,不仅容易扰乱课堂正常秩序,也容易引发他们的攀比心理;不让学生带手机,路远的孩子路上遇到特殊情况后不能及时通知家人,引发家长担忧。怎么办

请同事帮我出主意,同事笑着告诉我,监考时的办法就可以。我忽然明白了――上学、放学路上孩子可以有手机,但到了班级后及时让他们上交。这样,就解决带与不带的问题了。

起初,孩子们还能够自觉遵守规定,将手机交上来。但一段时间后,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就玩起心眼,不再交上来了。于是,我又追加了一条――3次违规不上交者,以后禁带手机或是通知家长来说明情况。

还好,自从这条措施出台后,孩子们没有再出现带了手机不上交的情况。自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后,手机便不再是影响班级纪律与风气的问题了。

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对班主任来说,孩子带不带手机不是关键,关键的是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面对。

【评析】:庄老师的做法解决了矛盾,保证了和谐。既有效地保证了学生与家长间联系的畅通,又有效地保证了课堂的学习效率,从根本上杜绝了“教师台上讲,学生桌下玩”的现象。有效地缓解了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克东县第四中学 王海玲)

案例2:“不速之客”演绎别样精彩(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 陈峰)

曾经旗帜鲜明地下过禁令:上学不得带手机,没有理由,无条件执行。为了让学生能接受,又加上一句:都是为了大家好,误用手机,丧志!

本以为这下子课堂上压根儿就不会出现手机了。但是,在一节语文课的尾声,小明举手报告:“老师,小天在玩手机!”我第一反应就是气得要炸,简直无法无天!让手机这“不速之客”公然出现在课堂上,与班规对抗!

“站起来,把手机交上来!”我的声音里容不得半点商量。

“老师,我查资料的,您看……”

我这才意识到刚才在教学中的窘态,因为自己不习惯手机上网,也因为手头资料的缺乏,刚才在《明天,我们毕业》一课的教学中,偶然想到让孩子们听一听《毕业歌》,甚至想让大家跟着唱一唱:“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

可是没有准备,教室电脑又出了问题,我只好遗憾地说:“下次有机会,一定让大家欣赏。”

而小天的手机里,却很快显示出了这首歌“下载完”的状态。我霎时明白了,孩子是想将歌曲下载到手机里与大家分享。

其他的先都搁在一边。一起聆听,跟唱,再回读课文,滋味自然是不同了。本来觉得课程淡而无味的孩子一个个变得热血沸腾。

下了课,我还是将小天找到办公室。功归功,过归过,“手机禁令”的严肃性不能不顾。

小天蓦地哭了:“老师,我爸爸妈妈都在上海打工,他们因为想我,才帮我配的手机。我上课从来没用过,放学了才用……”

看着孩子委屈的样子,我不由得生出一种歉意来。看似管用的“禁令”里,是否缺少了点什么?是对孩子的关爱,宽容,还是作为一名教师在新的时代面前的“本领恐慌”?这,绝不是一道简单的判断题。

原谅了小天,并且,我开始了新的思考与行动。

【评析1】:陈老师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谅解了过错、沟通了心声、实现了教育,写下了课堂内外的“无限精彩”。其一:手机的使用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事实,在其存在弊端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它的重要作用――网上学习、查资料,相当于“在线电脑”的微缩版。既然电脑可以在课堂上以“合法身份”被使用,手机因何不可?科技的发展就是为了更有效率地学习。只要合理利用,我们应举双手欢迎。其二:事情的发生需要合理的解决方式,沟通和了解会促成“精彩”的结局。陈峰老师如果当时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怒斥吴天同学, 不给他解释的机会,也就不会有那一堂精彩的课,也不会了解“手机联系”对一个留守儿童的重要。(克东县第二中学 孙宜生)

【评析2】:手机上网玩游戏、手机短信QQ聊天、手机黄页入迷途、学业理想两颓靡,这就是当下“手机族”学生回报家长的“爱”的结果。陈峰老师的做法我不敢苟同。难道说“手机禁令”可以被“爱”的借口废掉?诚然,本节课堂的精彩或许是由“手机方便使用增加备课效果”而产生的。但是备课的缺失是教师的事情,铁一样的“规定”是不容颠覆的。留守儿童的“常联系”是使用手机的“充足”理由, 但是联系的时间不应是在课堂,而是业余时间。一个“爱” 的借口加上一个“课堂精彩”的助力,就可以弥补掉“手机违纪”的铁律? 班规何在?管理何在?手机带入课堂,决不能姑息!(克东县第二中学 朱红)

案例3:给“手机控”砌一个改正错误的台阶(湖南省郴州市菁华园学校 熊振鸿)

一天晚自习, 离下课还有10分钟,我从教室后门进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认真地学习。

我把眼光投向前面,发现坐在讲台旁的小曹正低着头,右手在规则地动着。肯定又在玩手机!

我轻手轻脚地走到他的身后。

我的猜测没错,他的手指灵活地在手机的按键上滑动着。

我把手伸了过去。小曹猛一抬头,见是我,迅速地把手机缩了回去:“老师,我不玩了。”

“出来一下。”我把小曹叫出教室。

“请你把卡退出来!”我的口气坚定,不容置疑。

“我不玩了!” 小曹想把手机放进口袋。

“第几次了?”

“第三次。”

“需不需要我告诉你家长?”

“不用。”

“那就把卡退出来!”我明显地加重了语气。

小曹不再说什么,把手机卡退了出来,很不情愿地把手机交到我的手里。

“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

下了课,小曹来到了我的办公室,脸上很不情愿的样子,他在等待着我的暴风骤雨。

我刚想“打雷”,却突然改变了主意,说话的语气也轻了下来。

“上课玩手机对不对?”

“不对。”

“不对在哪儿?”

“影响学习。”

“想不想拿回手机?”

他疑惑地望了我一眼:“想。”

“请你把第二单元的古词背下来,什么时候背下来,什么时候可以把手机领回去。怎么样?”

“真的?”他的眼睛立刻放出了光彩。

“老师说话一锤定音。”

看得出,他认可了我的做法。

第二天,他便将第二单元的8首词背了下来,自然,他也领回了手机。接下来的日子,他还是忍不住玩过手机,但毕竟改了不少。

按照教师们平时的做法,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手机没收上来至少得一个月或一个学期才能领回去,还得挨批评,重复犯错甚至还要请家长,这很容易引发教师与学生的对立。面对学生玩手机,换一种方式,给学生一个改正错误的台阶,问题解决起来就简单而温和多了。

【评析1】:熊老师的做法非常好!面对越来越多课堂“拇指一族”的顽疾,很多教师发现后,都会采取严厉批评、没收、找家长等极端的做法,杀鸡给猴看,其结果只能是禁而不止,甚至使师生关系“剑拔弩张”。而熊老师在处理小曹玩手机事件时,没有采用简单粗暴的做法,而是采取了“背诗词换手机”的方式,既让学生认识到课堂玩手机的行为是错误的,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又给学生“砌”了一个改正错误的台阶,还在学习上有了收获。(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 陈晓东)

【评析2】:熊老师让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小曹同学用背下指定诗词的方式换回手机的做法,合乎情理,但不合“法理”。效果也是治标不治本。熊老师的做法有点像古时候的“赎罪法”,戴罪立功可以免罪。可是背会诗词就能“赎”课堂上“玩手机”的过错吗?这对班级管理不利。班级管理也应该法治大于人治。一言以蔽之: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合乎班规才是硬道理!(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李庄乡秦小庄小学 武步胜)

真实情景再现:带不带手机,学生说了算

(泰来县六三学校 赵艳梅)

我刚走到月月跟前,她就神情慌张地赶忙用书盖住了右手,还不时地偷偷看我。我说:“月月,把你的书借老师看一下。”月月遮遮掩掩地按住书,吞吞吐吐地说:“老师,这……”不巧,书下响起了音乐声。

手机?这么优秀的孩子!我该怎么办?

课后,我找月月了解她带手机的原因。她说今天家里有事,为了联系方便才带的,明天肯定不带了。经过调查,我才知道,月月带手机进课堂已经很长时间了,还有几个学生也带手机,他们经常用手机上网聊天……听到这些,我的脑袋嗡的一下:直接让他们把手机交上来,肯定不行;通知家长,学生会认为我是在告状。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精心设计了一节主题班会:如何看待学生带手机。学生们都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说方便了沟通;有的学生说带手机能上网,能及时查找资料;月月却说:“不都是为了玩吗?虚伪!”调皮的小明说就是为了玩游戏、上QQ……于是我问大家有什么弊端,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总结:不能认真听课,还会影响课堂纪律,也影响他人……我接着问学生们应该怎样处理手机进课堂,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不应该带,并说有的学生如果有事带来了,上课时可以交由老师保管。按照学生们的想法――在那之后,进校园的手机由老师保管。起初,带手机的很多学生中,只有几个人能自觉地交给老师,但是在同学和老师的监督下,大多数学生都能主动交出手机。试行方法奏效了,看来带不带手机问题,应该走“群众路线”,让学生说了算!

当事者感言:不可强令禁止

如今,校园刮起了学生带手机的流行风,很是强劲,手机似乎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面对这一现象,很多教师采取强令禁止的办法,采取在教室外给学生打电话以检验学生带没带手机,检查学生的书包等手段。凡此种种,都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引发师生对立。

作为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走进学生、亲近学生,真正了解学生,必要的情况下,要经常与家长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良方。当发现问题的时候,要冷静下来,采用柔和的方式、换位思考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否则,难免“按住葫芦又起瓢”,适得其反。

我们要给学生“话语权”,通过班会、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增强了集体的向心力。

下期互动话题:如何帮助学生走出吸烟的误区?

现在的中学生吸烟的很多,他们认为吸烟是成熟的象征,是“酷”的表现,把吸烟当成一种“时尚”。他们的这种行为不但严重伤害了自己的身体,也给班级、学校造成了不良影响。面对吸烟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走出误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