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积极塑造“90后”大学生的正面形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积极塑造“90后”大学生的正面形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90后”大学生被人们看做是“非主流群体”、“毁灭的一代”,这和大众传媒不无关系。媒体通过构建“拟态环境”,深刻影响着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认知,甚至形成“刻板成见”。从社会责任的高度出发,这一群体需要得到正视并加以教育和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被批评和指责。这就需要高校、媒体、乃至整个社会多管齐下,为“90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拟态环境;刻板成见;塑造形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072-02

一、“90后”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90后”如今已经取代“80后”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媒体对这一群体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但总体来说,以负面居多,从而引起了人们对“90后”大学生的讨论和评价。2012年5月29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发生的“清洁女工蹚水背学生上课”一事被媒体报道后,在网络上再次掀起人们对“90后”大学生批评的热潮。

“90后”一词,顾名思义,就是指在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然而,众所周知,人们所热衷谈论的“90后”绝不仅仅指时间概念,而是在其背后所代表的深刻涵义。换句话说,这个词已经作为一种符号而存在,在符号的背后隐喻的是一种社会现象甚至文化现象。随着“90后”大学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在这一代人身上发生越来越多的“故事”,随之而来的便是整个社会对这一代人的态度和评价,尤其是年长者认为他们的种种表现不尽如人意,在网上也充斥着对他们的各类负面新闻和评论,说这一代人心理脆弱,依赖性强,自私自大,眼高手低……很多情况下他们被称之为“非主流群体”,甚至被冠以“毁灭的一代”。

比起“80后”,“90后”的成长环境相对比较优越,在物质条件上更加幸运,生活上基本衣食无忧。然而,“90后”处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期,虽然他们在学校受到正规的教育,但其思想和行为却深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西方的价值观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输入到国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盛行,种种这些都深深地作用于价值观正逐渐形成的“90后”一代人身上,加之这一代人擅长搜集信息、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而他们的一言一行正是其自身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反映。

二、媒体构建“拟态环境”与社会大众“刻板成见”的形成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形成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原因。就“90后”现象而言,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代人被扣上这样的帽子?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妨先从外在的原因说起。

“拟态环境”理论是1922年由著名新闻工作者李普曼在其《舆论学》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按照李普曼的观点,在大众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有选择地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媒介现实”,三是人们在自己头脑中描绘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这里的“媒介现实”即李普曼所谓的“拟态环境”。他曾经对“拟态环境”作了经典的论述:“回过头来看,我们对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环境的认识是何等的间接。我们看到,报道现实环境的新闻传递给我们时快时慢,但我们把自己认为是真实的东西当作现实本身来对待”。而就现代社会而言,这种“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媒体通过对一些象征性事件或带有某种倾向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李普曼认为,人们在观察世界时,已经有人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了,对于大多数事物和现象,人们是先想象它,然后再经历它,进而去评论它,而大部分人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他们的感情、习惯和偏见得到的,未必就是事物本身的真实面貌,这也就是“刻板成见”的形成。

这种影响是巨大的。人们通过“拟态环境”认识现实环境,而媒介所构建的“拟态环境”又是从现实环境中截取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是局部真实与整体真实的关系。可是这种局部真实接近整体真实的比例是否科学合理?这很值得商榷。媒体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通过选择报道、强化或者弱化某一议题,使其进入或淡出受众的视野。而媒体为了追求传播效果,总会去选择那些带有“特殊性的”、“反常性的”事实加以报道,从而导致媒体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报道总会带有某些夸大或缩小的可能。对待“90后”大学生方面,媒体太倾向于选择那些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事实或现象加以报道,而这些事实或现象大部分都是“特殊性的”或“反常性的”,它们或多或少地带有负面性或者争议性。于是,这种带有强烈主观意识的“拟态环境”就形成了。

同样的道理,人们也热衷于谈论媒体上有关“90后”大学生的负面新闻,并把这些内容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肆意传播。虽然人们并不刻意达到什么目的,但久而久之,社会大众却对这种现象达成了一种“共识”,局部真实被当做整体真实来看待,强烈的“刻板成见”就形成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共同作用构建了人们头脑中的“主观现实”。

不可否认,在“90后”大学生中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确实有一部分人的想法甚至行为不着边际,不能被人们所认可,这是他们被媒体及社会大众所“定义”的内在原因。但无论如何,他们还不至于“毁灭”这个社会。“90后”是特定时代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行为特质是与整个社会大背景密切相关的,是适应于国情与时代而存在的。他们只是在用自己这一代特有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其他人不应该因为他们跟以往不一样就对他们的优劣进行道德上的评判。在历史上,上代人对下代人“打包”批判的现象屡见不鲜,包括“80后”曾经也一度被认为是“自私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哪一代人彻底把社会毁掉的情况,社会依然在运转,每一代人为社会进步所贡献的力量都不可替代。

“90后”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承受不(下转第74页)(上接第72页)起“毁灭的一代”的称号。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他们将会扛起中国的脊梁,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承担起社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