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激趣 生活 童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激趣 生活 童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要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让学生的作文与生活紧密联系,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在作文教学时,要做到求真、求实,保护和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生活写作空间求真求实放飞童心

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是学生想写,但不敢提笔,敢提笔,却又无从下笔;另一方面,教师的观念陈旧,缺少专业的作文教学知识和作文教学改革精神,对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束手无策,导致了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也成为许多语文教师的头疼之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

面对这个难题,新课标为我们找到了答案。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虚话。”“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这些字句中,传达出一个个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信息,简而言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从“激发兴趣 、拓展空间 、求真求实、放飞童心”等方面入手。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语文教师,我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作了些有益的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激发兴趣,点燃创作的火花

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说“如果生活是写作的源,那么激情就是驱使学生进行写作的酵母”贪玩、好动,行动受兴趣所支配,感兴趣的就去做,不感兴趣的不愿干,喜欢听表扬的话,这些是农村小学生的特性。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想写、敢写、乐写,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我总结出了激发兴趣的六个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

上课前,精心设计导语,一段音乐、一幅幻灯、一个课件,往往能迅速地将学生带习作的良好氛围,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如教学《我喜爱的小物品》,首先播放一些脍炙人口的广告,让学生说说印象深刻的广告词,学生马上激起了兴趣,许多广告词脱口而出;接着我顺势一推:“你们想当推销员吗?能不能把手中的小物品介绍得活灵活现,打动众多消费者的心?”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一句句佳言妙语从学生口中喷涌而出,接着我话锋一转,让大家把想说的话写出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写出了一篇篇好文章。

(二)环境激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写作兴趣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写作环境。我努力地在教室里营造写作氛围。教室四周墙上张贴着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和一些著名作家的画像、名言等,利用小黑板写上一些写作的知识让学生摘抄,在学习园地上张贴学生习作,在教室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让学生自由借阅。另外,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写作氛围,我总是让学生在集体的中进行写作,而不让学生回家单独完成习作,写作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和实物来激发学生。美国著名教育家唐纳德•格雷夫斯指出:“学生最好在一种有组织且能起到激励和支持作用的专门氛围中进行写作。”可见良好的写作环境,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三)活动激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一玩、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亲自加入到表演、活动中去,激起学生的兴趣。如为了写好放风筝的作文,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放风筝, 那翩翩起舞的风筝激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写起作文自然就得心应手了。

(四)实物、故事激趣

写作时,利用实物、讲故事等方法来激趣,效果也较好。各种各样的实物的奇特造型、千姿百态,各种玩具操作的新颖,故事的悬念叠起,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渴望找到答案的兴趣。

(五)参赛、展评激趣

小学生好胜心很强,在课堂上宣读学生的佳作,组织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发表习作,成立小记者团等,这些都会极大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每一个学期,我都要组织学生参加班级、学校等各种作文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体会到竞争的内涵和成功的欢乐。

(六)批改激趣

批语着重指出学生习作的优点,通过评语,架起师生之间心灵的桥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功、老师的期待和鼓励。用激励的话语鼓励学生,如“OK,你写得真棒”,“鲁迅是大文学家,你是小文学家”,“这个词用得逼真传神,真不简单!”等,还可用上学生喜欢的卡通符号来表达教师对学生作文的喜爱,如:

这样即使是写不好的学生,也乐于接受老师婉转的批评,不至于丧失对作文的兴趣。

二、走进生活,拓展写作空间

叶圣陶先生曾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写作离不开生活,美丽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诗人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各种活动,从而获得第一手材料,得到写作的源泉。

(一)从大自然中攫取

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自然风光、动植物生长状态等,使学生对常见却又不留心的事物有较深刻的认识。如通过摘一片树叶,说一处美景,画一幅画,拍一张照片等,为写作找到真实的素材。

(二)走向社会,认识社会

让学生充当小记者参观农场、工厂、商店、访问老农民和致富能手,把对社会的认识由间接变为直接,写作时就有真情实感。

(三)开展各种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开展环保活动、饲养观察小动物和种植植物、做各种游戏、制作贺卡等,让学生感受生活,积累生活。

(四)举行班组新闻会

让学生将每天的所见所闻向同学们介绍,对好的新闻让大家写下来。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关心生活、关心时事,更积累了写作素材。

(五)开展“三会”、“三赛”、“一展览”活动

“三会”就是辩论会、猜谜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三赛”就是词语接力赛、作文点评纠错赛和写作知识竞赛;“一展览”就是展出学生的作品,让大家点评欣赏。此外,还可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摘录好词、好句等方式积累写作素材。

(六)尽量在作文选题上做到灵活多样,符合学生的心理。

三、求真求实,放飞童心

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提倡“儿童作文”和“儿童精神”,反对“小学生作文”。 提倡“儿童作文”就是要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实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如何让小学生的作文走出“假、大、空”的怪圈呢?

首先,引导学生树立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意识。启发学生对生活中的每一片段、每一个细节以及人物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环境事物、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季节变化等方面加以留意。

其次,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然后制定观察的计划;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进行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达到全面了解事物的目的。

第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同时,不断地进行思考与感悟。如对观察到的现象,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求教,从而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最终获得对事物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只有对观察到的事物不断地进行整理,善于从中挖掘和捕捉生动的瞬间,这样才能使笔下的生活充实,人物鲜活,真实感人,富有新意。

第四、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情境与氛围,鼓励学生实话实说,尽情想象发挥,让学生用独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用独具个性的耳朵支倾听,用独具个性的心灵去体味、感悟,从个性出发去理解、评价、想象、写作,这样才能写出独具个性的、真实的文章。

第五、在选材上要做到个性化选题,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材余地,有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作文题目限得太死,选材的范围太狭窄,学生缺乏生活闻,自然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有个性的文章。叶老指出:“教师命题的时候排除自己的成见与偏好,惟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心中应当积蓄什么,就在这范围内拟定题目。学生遇见这种题目,正触动他们胸中所积蓄,发表的欲望被引起,对于表达的技术自当尽力用工夫。” 为此,教师命题时必须精心考虑,增加命题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重视个性化的选题,力求把题目出到学生心坎上,触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命题要贴近学生实际,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而有效地拨动学生感情的心弦,诱发他们的真情实感,使选题深入学生心里,真正令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动,促使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的需要。如《我想……》、《我爱……》、《假如我……》、《我真……》等,这些题目既可写人,又可写事或物,都能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还要让学生自由表达对某种事物的看法如《××,我想对你说》、《××,你真……》、《我认为他这样做太……》等。孩子充满想象,他们是想象的天使,利用想象作文,提供其发挥想象的空间,是

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发学生童心、童趣的有效手段,如《2050年的一天》、《30年后的我》、《外星人奇遇记》、《××的自述》等,此类作文天马行空,创意无限,极大地拓宽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此外,在作文选题上,还要做到求奇,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求异,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进行观察、思考、写作;求趣,用充满儿童情趣的题目命题,如《童年趣事》、《童年的一件傻事》《我真聪明》等,激发学生回味童年乐趣,写出真情实感;求小,题目选材要小,使学生好写易作,以小见大,易于入手;求活,命题要让学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紧密联系学生生活,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命题,让学生参与命题等等。

德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多少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作文走进生活,让童心走进小学生作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一定会迎来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通讯》、《新作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浙江教育信息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