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化产业的结构演变与调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化产业的结构演变与调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体制机制、政策、消费需求、文化、技术、投资、人才、基础设施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矛盾运动引起文化产业的结构变化,其中,体制机制和政策是根本。本文以湖南为例,对湖南文化产业的考察分析发现,虽然规模增长较快,但结构演变却不理想,结构问题突出。应从供需两端,通过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改革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推进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

关键词:文化产业 结构演变机理 结构调整 体制机制和政策

文化产业的结构演变机理

(一)产业结构演变

文化消费需求的层次性、多样性、多变性,要求文化生产分层次、多样化地给予满足,要求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因此,需求拉动着产业结构合理化。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将上游化,从而推动文化产业结构高级化。文化出口以及为满足国际市场不断变化的新需求,将带动产品和产业结构层次提升;文化进口及居民对它的消费,其规模和结构对国内文化生产的抑制作用大于促进作用,将减缓国内生产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文化产业中更多属于资本密集型形态,文化产业新增资本进入和存量资本转入有价值、有市场的领域,使产业结构价值水平提高。文化产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经济形态,技术进步、人才素质提高以及文化和知识创新,不仅提高生产率,增加产量,而且增加新的品种和业态,促使产业结构更新。不同的体制机制和产业政策,将直接改变产业结构或影响产业结构演进进程。可见,产业结构在上述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走向合理化、高级化,从文化产品制造为主向文化服务提供为主演变,从传统产业为主向现代产业为主演变。

(二)产业市场结构演变

需求需要相应的产业市场来满足。垄断组织下,整个文化产业难以适应多层次、多方位、多方式、多样性的文化市场需求;完全竞争组织下,众多生产者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多变性,需要文化产业组织形态多元化、多样化来适应,从而推动着文化产业市场结构从单元性、单一性向多元性、多样性演变。随着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的开放、国内外投资的开放,将产生更多不同规模的企业。文化资源不断开发、技术进步以及经营形式、企业形态创新等,使企业联合做大有了资源、技术基础,新办和新型企业更多。计划体制下,政府和政策可以做大企业,市场体制下,市场竞争也会使竞争实力强的企业越来越大,活跃的创新活动将使更多企业出现。体制机制和政策也能通过影响前述因素,进而间接影响产业市场结构变化。可见,上述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文化产业从竞争型、垄断型市场结构逐步向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演变。

(三)产业布局演变

一些文化产业如文化旅游业因资源禀赋依托在资源地带,另一些文化行业因文化、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优势、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以及交通、通讯等条件则依托于城市,文化产业布局呈现出在资源地和城市集中的规律。随着资源不断开发、文化生产力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市场竞争激烈,资源、城市的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逐步城市化,使文化产业可以布局的空间范围扩大,逐渐向周边地区投射,呈现出以资源、城市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发展的态势和规律。而体制机制和政策能加快或延迟甚至改变这种演变。因此,上述因素的积极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布局从资源地、中心城市向其周边地区、城市扩展,从单纯集中向集中与分散平衡结合演变。

可见,体制机制、政策、消费需求、文化、技术、投资、人才、基础设施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矛盾运动引起文化产业的结构变化,其中,体制机制和政策是根本和关键。

文化产业的结构演变状况

(一)产业结构尚不合理

从两大类看,湖南文化产业中文化服务占比由2004年的56.41% 上升到2010年65.9%。从三个领域看,文化产业服务业占比由2004年的52.9%上升至2010年的54.2%,文化产业制造业占比2004年、2010年分别为28%、29.4%,文化产业流通业则由2004年的19.1%下降至2010年的16.3%。从三大层次看,“核心层”、“层”、“相关层”增加值占比由2004年的27.0:29.4:43.6变为2010年的27.2:38.7:34.1,“核心层”保持不变,“层”上升,“相关层”下降。从九大行业结构看,从2004年到2010年,上升绝对值最大的是其他文化服务,由3.7%上升到10.9%,下降绝对值最大的是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由30.8%下降到23.4%,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基本持平(分别为25.3%、25.7%),仍以文化休闲娱乐服务行业为主。可见,湖南文化产业结构趋于服务化,同时,结构仍不合理,处于价值链的较低端。这种产业结构趋于服务化,缺乏先进的制造,而服务化的结构中又没有先进的核心和高端的服务,不利于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产业市场主体结构尚未优化

从投资主体结构看,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8年,湖南文化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实收资本中,国家、集体、法人、民营、港澳台、外商投入的资本占比分别为20.5%、3.4%、21.2%、50.8%、1.3%、2.8%,与第一次经济普查的2004年比较,民营资本投入占比上升30.6个百分点,国家、集体、法人、港澳台、外商投入的资本占比分别下降16.5个百分点、0.2个百分点、9个百分点、2.4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可见,市场投资主体呈现内进外退、民进公退的趋势,形成以内资、民营资本为主的结构,也说明对内较对外开放度大。从市场主体看,2008年,湖南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有110个,较2004年均翻了10倍,但2008年全省文化产业总产出和实现增加值只是2004年的3倍和2.7倍,大企业增长速度大大快于产出和增加值增长速度,大企业所占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明显提高。可见,大中型企业在市场中占主要地位,产业市场集中度提高。

(三)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格局尚未改变

2010年,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常德、张家界、益阳、湘西等湖南北部地区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4.9%,衡阳、邵阳、郴州、永州、怀化、娄底等南部地区则只占15.1%。其中,长沙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4.8%。与2004年相比,北部地区、长沙的占比仅分别下降0.8个百分点、0.6个百分点。可以说,2004年以来,湖南文化产业北大南小、集中在长沙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格局基本没有变化,说明产业辐射扩散能力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