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生命教育遇到叙事治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生命教育遇到叙事治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生命教育是一种“为了生命”的教育,可以让教育回归生命的本真,实现教育价值最大化,是现代教育的理想和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除了精心设计安排、完善丰富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之外,更要努力关注和寻找与之配套的有效教学方法。为此笔者坚持在五年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最后找到了心理学的叙事疗法。本文阐述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关键阶段重点运用叙事的精神理念和方法技巧,以期更好地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生命教育;叙事心理治疗;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07-0013-03

生命教育可以让教育回归生命的本真,实现教育价值最大化,是现代教育的理想和追求。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展以来,生命教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与改革发展纲要》颁布以来,生命教育正式写入其中,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生命教育的迅速发展,从上海、辽宁、湖南、云南直至全国各地,生命教育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生命教育作为终身教育正在成为现实。

叙事治疗是一种后现代心理治疗方法,是在1980年代由叙事心理治疗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及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斯顿创始的一种人本的心理治疗方法,1990年他们出版了《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一书,系统阐述了有关叙事心理治疗的观点和方法。笔者有幸于2007年3月参加了迈克・怀特教授的学生,来自台湾的吴熙娟教授的叙事治疗工作坊之后深受启迪,并开始整合生命教育资源,汲取生命伦理与生死哲学的智慧,运用医学教育资源,大胆地采用了后现代叙事心理治疗的理念与技术,综合发展心理学、健康人格学、意义心理治疗和团体心理辅导等方法,进行身心灵统合的、共同服务于生命教育的教学活动。彻底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变被动灌输说教式为主动参与体验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更多的话语权交给学生。

为探索叙事治疗用于生命教育的新途径,在建构独具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新体系,开设生命教育新课程,编写生命教育新教材的基础上,我们还坚持将叙事治疗方法整合到生命教育的教学中来。分别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关键阶段重点运用叙事的精神理念和方法技巧。

一、在课前进行系统化培训,培育生命教育师资

师资是生命教育的关键,必须高度重视。我们为此制订了选拔标准、培训方案和考核办法,并以文件的形式在学校颁布,采取根据选拔条件自愿报名的形式,经过集中培训和教学体验阶段的学习,通过教学实践考核后进入生命教育种子教师库,作为生命教育教师人选的储备。培训期间,除了要掌握生死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生命教育的理论之外,更要学习叙事心理治疗的理念与方法。

1.树立一个新观点:生命教育的教师们一定要在心底相信,学生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他们都是面对自己生命挑战的专家;相信在学生们的生命成长中有无限的可能性,因此才会有“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做有意义的事”的决心和耐力。

2.体现两种新态度:其一,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没有问题的学生,只有共同面对问题的师生;其二,意义并非事先存在,必须通过心与心的交流与互动才能加以创造。

3.承担三种新责任:其一,教师的责任是营造尊重、透明和好奇的环境;其二,教师有责任去尝试去中心化而有影响力的引导模式,这样有可能为教师带来更多的活力;其三,教师有责任动员所有的资源(自我、重要他人、团体动力、生命成长日记)来见证学生的生命成长。

4.愿意学习做四者:即倾听者、陪伴者、引导者、催化者。

倾听者――要求教师放下架子,走进学生,放下原有的价值量尺,去好奇、去解构、去欣赏地聆听学生们的心声,去听出故事背后的故事,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去努力贴近和触碰学生的心灵。

陪伴者――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欣赏的目光、叙事的话语,包容的态度,去陪伴学生发现原来没有完全看到的自己。

引导者――学习去中心而有影响力的引导模式,教师虽然把更多的话语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但并不等于旁观与放纵,而是运用叙事疗法特有的问话,来点拨和引领学生去看到原来没有看到的自己。使学生在讲述自己生命故事的过程中慢慢恢复自信,回归人性的善端,领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建立起较积极的自我认同,促进生命品质的自动生成,自愿尝试知行合一的新行动。

催化者――借用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的作用来形容生命教育教师的课堂角色。在生命教育的课堂上,教师不做高人一等的权威,而是像“酶促催化”般地陪伴和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使其自己有能力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并对此负责,之后教师自然“脱落”,放手让其展翅高飞。

无论是倾听者、陪伴者,还是引导者、催化者,都需要转变观念,放下架子,进入新角色,实现师生共同的生命成长。正如我们生命教育的田教师所说:“生命教育就是让每个生命教育工作者和接受教育的学生看清生命的本真,获得新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感悟,超越身心和自我的教育。通过叙事的方法,能让我们和学生更加贴近,一起在生命教育中感受生命的成长,并体验到幸福着的学生的幸福”。

二、在课中学习型团队协同作战,结伴成长

在推进生命教育的课程教学中,我们组织2+2+n(1名生命教育教师和1名心理辅导教师+2名辅导员+数名学生志愿者)的学习型团队相互合作,共同探索和设计独特的教学模式,由游戏活动导入,引发学生思考;采用多元的视听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与分享;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领,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从感性铺垫到理性提升;直到最后水到渠成,教师用学生自己的闪光语言去聚焦升华。2+2+n的学习团队通过集体备课、合作授课与课后总结来不断改进课程设计、锻造每一堂课,切磋运用后现代叙事心理治疗的理念与技术,如何外化、解构、丰厚、迁移、见证、重写,来共同演绎生命的美妙乐章。团队的成员之间也正是通过不断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快速成长。

我们把叙事疗法融入生命教育的教学活动,将人生喻为四季,从夏季篇切入,经历夏、秋、冬季后,回到春天来,引领学生在生命教育的发展性、体验性课程体系中,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形成积极有力的自我观念,重新审视和定义生命意义,实现心灵的成长,建立较期待的自我认同。这时,学生们往往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自己有力量来迎接未来的生命挑战。

一位学生曾这样评价道:其实我们每颗心都是一座神秘花园,只是里面的东西各有千秋罢了。有些人的花园芬芳馥郁,香泽万里;但有的人的花园还是一片荒芜,杂草丛生。我很庆幸,在我生命的第十九个年头里明白了这一点,让我还有机会去丰富我那荒芜已久的花园。在这个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没有教师和学生,只有朋友和朋友、心与心的交流,其中有沟通、倾诉和倾听。课堂上用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我们用心去体会每个游戏背后的深刻道理。因为用“心”,所以在这里学到的不是单调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关于人文、人性的东西。“生命教育课”教会学生思考,思考“过去、现在、未来”的人生。“生命教育课”将我们遗忘已久的东西拾回。也许从来没有想过生命尽头是什么,但这个课堂让学生提前做好了准备,让他们明白生命如此短暂,要真正让其有意义就必须抓紧时间去做更多的事。那位学生说:如果让我形容一下“生命教育课”,我会觉得他就像阳光,温暖而不灼人,轻轻的洒进我们的心田,让心灵里的那片花海常开不败。

三、在课后成长日记持续陪伴,志愿服务知行合一

在生命教育的课后,我们还要通过生命成长日记继续为学生提供持续性的生命陪伴。每次生命教育课通常要在两个小时的教学时间里完成,无论教师如何努力,也无法做到课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因此接下来的生命成长日记就能发挥其重要作用。在教师提议且大家赞同的情形下共同达成两点承诺:一是日记书写要及时,要在下课后的当天完成;二是日记的字数不限,可多可少,但要是真情实感,不抄袭不写表面文章。此时,生命成长日记继续成为师生心与心交流的场所。教师在其中继续跟踪和运用叙事疗法的技术,为每一个学生独特的生命成长作见证,不断地丰厚学生们的生命故事,让生命活力源源不断地注入师生们的体内,持续增添生命的力量。

生命教育课程用不一样的方法开课以来,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常常意犹未尽,回味反思,学生们自发组建了“生命会心志愿者”,并凝练出自己的团队精神:“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可以做你不能做的事,你可以做我不能做的事,我们一起可以做伟大的事。”课上,他们积极配合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用爱和真情实现 “志愿者与学生”的生命结伴成长。课下,他们主动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为创建绿色和谐教育环境默默地无私奉献,进行着知行合一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自发为学校种下“生命之树”,并倡导届届传承,让生命之树变成生命之林;不仅如此,他们还主动走进社区,对孤儿、孤老进行关怀与照顾;更有毕业生志愿支援西部,用自己的努力践行职业精神。无疑这支特殊的队伍也在我校的生命教育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下转第17页)(上接第14页)

五年多的生命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感到:生命教育中运用叙事疗法是一个有效的选择,二者互相映衬,珠联璧合。正是叙事疗法的适切性应用,才确保了生命教育的实质与内容、功能与价值的有效实现。而此种方法与以往教育方法的最大不同,就是对人的充分尊重和完全相信:相信学生才是自己的主人,相信他们有能力面对和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是他们自己还没有发现),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去中心、去权威,但又是有影响力地去陪伴,当我们教师放下自己原来固有的文化量尺,从学生个体多元的角度去发现人性中最宝贵的地方时,生命就会像珍珠一样闪光。

台湾叙事疗法专家吴熙娟教授评价道:你们在生命教育的方法学研究上,创造性地将后现代的叙事心理治疗的理念、精神,方法、技术带进生命教育的实践过程之中,始终相信每一个人都是面对自己生命问题的主人和专家,始终相信人们在讲述生命故事的对话中有无限的可能性,带着一种身心灵统合的全人教育观去和学生们在一起,让教育回归了生命的本真,让生命教育的理念能自然流露在学校的教育之中,在坚持科学性的同时,大力倡导了人本性。因此,这是一项教育的改革,是一次有力量的生命行动,这样的影响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在现在,也是在未来!

参考文献:

[1]肖川,王凌云主编.大学生生命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1.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命教育研究与推广中心,长春,130031;2.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命教育教研室,长春,130031)

编辑/于 洪 杨 怡 终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