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尾矿之难 第16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尾矿之难 第16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人说,矿难每天都在发生,伤亡也每天不可避免在上演,然而,近年来,尾矿坍塌事件也是频频不绝于耳,让人们不禁思考:尾矿坍塌事件能否少发或者是不发,伤亡能否不再上演,能否还那些采矿工人及其家庭更多的安定与踏实、还生态一个更加洁净的空间、还人们一个更加舒适的未来呢?

尾矿灾难惨重

提起尾矿坍塌事故,至今仍然让人们感到战兢的就是山西尾矿库溃坝事故,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凶猛的来势,它在顷刻间推倒了房屋,把树木连根拔起,并将300多条生命吞没。

“尾矿库溃坝造成的泥石流比普通泥石流冲得更远。”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李正大说,“铁矿尾矿库里的铁粉只比面粉稍粗,流动性很好。”在1962年云南发生的一次尾矿库溃坝泥石流中,矿粉汇入的泥石流一直冲到了几十公里外。

2010年2月,一选矿厂没有进行设计,也没有经有关部门和专家评审,利用一条山谷构筑成山谷型上游式尾矿库,用石头砌筑一道坝顶宽4米、地上部分高2.2米的不透水基础坝,埋入地下约4米。

尾矿库后期坝中部底层首先垮塌,随后全面垮塌,共冲出水和尾砂14300立方米,库内留存尾砂13100立方米。尾砂和库内积水直冲坝首正前方的山坡反弹回来后,再沿坝侧20米宽的山谷向下游冲去,一直冲到离坝首约700米处,其中绝大部分尾矿砂则留在坝首下方的30米范围内。事故还将尾矿坝下的34间外来民工工棚和36间铜坑矿基建队的房屋冲垮。

“广东省内也有88座尾矿库,按照‘安全度’划分,正常库41座,病库9座,安全度不明的38座,属于重大危险源的尾矿库有16座。”广东省安监局相关领导透露。

广东省的尾矿库也曾多次发生事故,如韶关大宝山尾矿库就曾经发生过坝边的山坡塌陷,一度十分紧张,后经全力组织抢救,才化险为夷。连平大顶铁矿尾矿库发生过坝体崩缺,10多万立方米的尾矿砂泄出。此外,河源市连平大尖山矿尾矿库去年也发生过尾矿库漫顶,部分尾矿库的水和尾矿泄出。

今年6月,汕头市澄海区原莲花山钨矿尾矿库因受连日暴雨影响,也发生了泄洪道毁坏,库内尾矿水和少量尾砂泄出,造成下游的部分农田污染等问题。

今年4月27日,13名采石工人在广西贺州市黄田镇一个采石场作业时山体突然发生崩塌,事故造成1人死亡,3名采石工人失踪。

死里逃生的采石场工人李安祥说,事发当天,发生坍塌的2号采石场山体已经经过了10余次的碎石爆破,岩体已有部分松动。

尾矿事故为什么会发生?

2012年7月21日,华北大地遭受强降雨袭击,河北涞源县暴发山洪泥石流,所辖乡镇全部受灾,波及17.15万余人,造成14人死亡。其中重灾乡镇5个,重灾村96个,冲毁、坍塌房屋2856间,农作物绝收面积3.05万亩,当地水、电、路、通信一度瘫痪。

“7·21”特大暴雨系百年一遇,是导致尾矿溃坝的导火索,但能否将尾矿库溃坝事故全部归咎于天灾?天灾之外似乎还有着更深层的缘由——管理。

据悉,山西尾矿库溃坝事故原因为对尾矿库管理不力。

山西尾矿事故地塔山原为襄汾的旅游景点,风景秀美。说起塔山小矿,当地村民说,“可惜啊,塔山从四面不同方位打进去的洞,纵横交错,上下叠压,都快把塔山掏空了。”

“因为矿下需要通风,也为了保持紧急救援的通畅,所以需要经常从矿下抽水。被抽出来的水会直接排到选矿场,之后又不断流入十几米外的尾矿库。”铁矿矿工熊有明介绍说。

“在这种情况下,水位不断被抬高,而水对土壤的渗透破坏力增强,改变了坝的坡度。就算没有下雨,也很容易发生坍塌事故。”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李正大说。

此前,在多次因尾矿库溃坝导致泥石流灾难中,国家安监局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技术中心技术总监田文旗也曾提到,尾矿库排水系统是尾矿库管理的最关键因素和难点。

主要研究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文宝萍也说到,由矿库溃坝导致的泥石流,常见原因是矿渣堆积不当,堵了泄洪沟。

另外,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环保部的规定,尾矿库不宜位于工矿企业、大型水源地、水产基地和大型居民区上游。而山西塔山尾矿库距离集贸市场、村庄都仅有1公里。在2007年辽宁海城尾矿溃坝引起的泥石流事故中,尾矿库周围除了人口密集的村舍外,还有3家工矿企业,并且距离附近的公路和铁路也不过2公里。

“中国因为人口密集,尾矿下游几乎都紧邻城镇、村庄。”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高工、尾矿专家王治平介绍说,一些地广人稀的国家和地区,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在尾矿的选址方面能严格遵守远离人群的规范,但这一标准显然不适于人口分布相对密集的山西地区。

有关专家认为,还有些事故原因是因为基础坝不透水,使之与后期堆积坝之间形成一个抗剪能力极低的滑动面。加之尾矿库长期人为蓄水过多,干滩长度不够,致使坝内尾砂含水饱和、坝面沼泽化,坝体始终处于浸泡状态得不到固结,最终因承受不住压力而沿基础坝与后期堆积坝之间的滑动面垮塌。

另外,滥采矿点也是不容忽视的事故原因之一,有些矿产公司严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选址未经安全认证和正规设计,而且基础坝建成后未经安全验收即投入使用,审批把关不严,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管不力,没能及时发现安全生产职责不清问题。

尾矿痼疾几多愁

不仅尾矿坍塌事故会给人们带来伤亡和财产损失,尾矿还严重破坏着人类的生态家园,虽然近年来,随着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各项制度的日益完善和治理投人力度的不断加大,尾矿环境问题逐步得到改善。但经济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高强度开发的客观需求仍然存在,同时解决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仍将是一项长期任务,我国尾矿治理及综合利用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是遏制尾矿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然而,我国目前对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和立法,刚性不足,主要依靠鼓励性政策来调动企业开展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制管理体系、严格的强制性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我国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一位从事矿山环境研究的专家如是说。

“如果单纯依靠矿企的道德自觉来治理尾矿,无异于掩耳盗铃,很大一部分矿企崇尚‘至高无上’的利润,为了丁点的利益就可以置矿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于不顾。”一位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经历者如是说。

中国环境监测院矿山环境与国土整治评价室副主任张进德直言,“我国尾矿环境问题历史欠账多,治理难度大、任务重。”由于资金投人严重不足,致使大量历史时期形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治理恢复,并将随着矿山开发的逐步深人而愈加严重。

时至今日,在一些地方,“重开发、轻保护”的观念仍然大行其道,“谁开发,谁治理”的责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目前为止,仍有部分矿企未缴纳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部分矿企没有按照治理规划边开采边治理,矿山尾矿再利用工作尚未充分开展,存在废石、矿碴随意堆弃的现象,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尾矿环境保护科研水平和治理恢复技术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急需研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目前我国矿产综合利用的科研力量还很薄弱,基础研究严重不足,研究深度和广度也很不够。

勘查、开采、尾矿回收技术与再开发商业模式的突破可以最大限度激发矿企响应环保的“真心”。10多年来,我国在尾矿的开发利用上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起步较晚,加上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尚处于自发、零散、小规模经营阶段,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尚未形成清晰的尾矿开发利用模式。据了解, 70%的不合格尾矿堆放现象或事故都发生于中小型矿山。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引导,有的矿山将大量有价值的尾矿用于井下充填,有的则对可能引发灾害的“病危”尾矿库置之不理。

尾矿管理迫在眉睫

尽管矿山地质环境的修复与治理日益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尾矿引发的环境问题仍频频刺痛大众神经。尾矿溃坝,矿井坍塌,房屋冲毁,江河污染,良田淹没甚至是生灵涂炭。一次次突如其来的尾矿灾难,都在拷问着引发环境恶化的根源。

业内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应严格尾矿库的管理,彻底取缔非法和没有达到安全生产条件的尾矿库,同时逐步淘汰小型尾矿库,强制发展大型尾矿库进行集中选矿排放。另外,理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明确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各自应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坚决杜绝胡乱审批,盲目建厂现象。

而专家认为,尾矿又是有待挖潜的宝藏。我国矿业循环经济当前的任务就是要开发利用长期搁置的大量尾矿。如何开发先进选矿技术并借助选矿技术的新发展,将尾矿金属回收是当前矿业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