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帮助幼儿学会分享的教育实施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帮助幼儿学会分享的教育实施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与他人共同占有某种物品、拥有某种情感的利他行为。分享这种行为能减少幼儿的自我中心行为,从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乐意与人分享的孩子,能感受别人的情感,在同伴有困难时会给予帮助,而从小形成这些良好的品质,能为其今后形成乐群、宽容、谦让的人格品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案例

早上点心后,滔滔拿出一个会唱歌的肯德基玩具,小朋友看见了很喜欢,都很想玩,可滔滔说:“这是我的,不给你们玩。”小伙伴们很失望地说:“滔滔是个小气鬼!”我的搭班刘老师走过去问滔滔:“你愿意和大家一起玩吗?”滔滔低头不说话,仍然把玩具抱得紧紧的。

刘老师觉得这是对儿童进行分享教育的好时机,便立即到隔壁班借了一个非常好玩的托马斯,当着孩子的面上下摆动起来,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全都转移过来了,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想玩!”“老师教我们玩吧!”

滔滔跟着叫:“我要玩!我要玩!”

老师对滔滔说:“托马斯在我手里,你想玩该怎么办?”

滔滔毫不犹豫地说:“问你借呗。”

“我不借”,刘老师做出一种趾高气扬的样子。

滔滔说:“我只玩一下就还你,不会搞坏的!”

“我不想借给你”,刘老师仍然坚持着。

看到他很失望的样子,老师紧接着问:“你没有借到玩具心里怎样想的呢?”“你不给我玩,我不高兴。”滔滔有点委屈地说。

这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也不高兴!”刘老师对大家说:“原来当我不愿意借给你,还有你不愿意借给大家的时候,你还有小朋友会不高兴啊?是怕别人把玩具给弄坏了,是吧?”刘老师试探地问了滔滔,滔滔抿着嘴不说话。经刘老师这一问,孩子们议论开了,东东说:“玩具可以大家一起玩。”家家说:“我的好玩具也给隔壁邻居玩的。”“我们玩的时候会很小心的,不会弄坏的。”……滔滔不说话了,他把手里的肯德基玩具塞给了东东,说:“给你玩吧,不要弄坏了。”刘老师高兴地把托马斯给了滔滔。滔滔坐在小组里和好朋友玩起了托马斯,而这个玩具由自己设计零件组合的,于是大家在那动起了脑筋,能干爱动脑筋的东东带领大家一起闯关,在成功完成过关后,大家兴奋地跳了起来。滔滔这时走到刘老师旁边悄悄地说:“我以后还带玩具来和大家一起玩,有些玩具闯关很难的,东东真厉害。”

看着大家高兴地玩在了一起,刘老师建议小朋友只要愿意,就可以带玩具来幼儿园玩。第二天,各种好玩的玩具出现了,大伙高兴地互相交换着玩。后来,大家还讨论:借别人的玩具回家和爱护玩具的办法。大家决定每星期五为分享日,可以一起分享玩具、图书、故事磁带……这种愉快的自愿分享活动让孩子之间的友谊更加深了。

二、从案例分析得出儿童的行为特征表现

1.“儿童常常以为分享就意味着永远把东西给了别人,但在确保东西还能回来之后,他们的慷慨行为可能会增多”①。分享是幼儿不容易做到的事。对幼儿来讲,分享往往是把东西给别人,产生被剥夺的感受,年纪小的幼儿甚至会误认为东西再也不会回来了,所以常常产生争抢之类的纠纷,令老师头痛。在本案例中,因滔滔不愿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而引发了同伴不理睬他的矛盾。另外,幼儿只能从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来看待事物,不容易意识到别人与自己不一样。如当滔滔想借老师的托马斯玩具时,完全忘记了刚才的矛盾。这是儿童自我中心的表现。成人不要把孩子的这种表现看作是自私,而应看到只是孩子正常的行为特征,要加以耐心引导。

2.“只有当分享是一个真正的选择而非被强迫时,儿童才可能选择慷慨”②。幼儿需要通过实践体验,使分享成为自愿的行为。在本案例中,老师没有干预滔滔的行为,而是把问题转变为教育的契机,及时创设分享玩具的情境,引导滔滔通过角色换位来体验、感受被别人拒绝的失望心情,感受分享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要强调的是,分享应是自愿的,孩子有权对自己的东西作决定,就如成人有权决定是否借钱给别人一样。所以,不要强迫孩子与他人分享,而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保护自己不被武力抢夺。

3.不断延续幼儿的分享行为,让分享成为他们自己的需要。在本案例中,教师根据孩子的需要,引导孩子进行多种多样的分享活动,当这种分享的行为得到肯定,并在和大家一起分享的过程中自己得到的满足和快乐后,再一起制定分享活动的规则,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玩具的快乐而且可以安全回来,从而激发幼儿分享的动机和行为。这样,孩子就能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形成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二、针对儿童的行为特征表现采取的教育策略

1.让幼儿分享情绪,学会控制情绪,自己解决问题。让幼儿将感受表达出来。案例中刘老师几次提问,鼓励幼儿表达被拒绝分享的心情,也让每一位幼儿都去体验分享行为带来的快乐。另外,还需理解、接纳幼儿的感受。在平时当幼儿伤心的时候,老师蹲下来抱着他的肩头说:“你为什么伤心了,给老师说说吧!”要耐心倾听幼儿的心声,让他们从成人的理解中得到安慰。在幼儿发生冲突时,引导他们理解彼此的感受,鼓励他们用情境再现的方式,说出自己的理由和心情。

在平时的谈话中让孩子学会关心同伴,学会关怀别人。如碰到同伴生病或受伤了,问问孩子:你生病时最想老师和小朋友为你做什么,我们可以为他做什么呢?例如班上有位孩子因为髋关节受伤需要请假半学期,在老师组织大家怎样关心同伴的讨论中,孩子们想到了许多方法,给同伴送上爱心卡片,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图书,打电话给她送上自己的关怀等。老师及时将小朋友的祝福送到受伤的孩子家里,同时把受伤的小朋友得到关心后的心情和感谢的话传递给大家。这样互动的过程让幼儿学会了分享,同时感受到了带给他人关怀自己也很快乐的心情。

2.让幼儿感受合作、分享的意义。为了让幼儿在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老师可组织一些需要合作的活动。如:小组绘画――家,先讨论小组设计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外形,家里需要摆设哪些家具,这些家具可以是用线描画的,也可以是剪贴,要确定谁来画家具,还要确定哪些小朋友来涂色……虽然整个过程中也有争论,但是这样在商量、绘画、剪贴中创作出成功的作品时,孩子们意识到大家一起做事、玩游戏的快乐,逐渐学会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除了创造的合作分享的机会外,平时也要注重及时描述幼儿分享的行为。具体描述幼儿究竟做了什么事,使他以后能够重复这样的行为,如:你的玩具和东东一起玩,这样做非常好。你把那本最喜欢看的故事书借给小朋友,你是个大方的孩子。同时也可以评价幼儿分享的行为来影响大家,鼓励幼儿的分享行为,如:小兰用了你借给他的蜡笔,他的画漂亮多了,这是你的功劳。让孩子享受帮助别人的开心,明白他的分享对别人的意义。

3.分享学习和经验,享受分享的快乐。在分享过程中,孩子不仅分享玩具,而且学会分享快乐。认真倾听孩子每天的新发现,利用晨检、餐前时间,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向大家说说自己遇到的开心事,如“我的发现”“我听到的新故事”等。又如在长假过后,请小朋友一起分享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欣赏照片和带来当地的旅游纪念品、土特产给大家分享等。

提供机会让幼儿互相展示和交流体验。把自己喜爱的图书、故事磁带来大家一起听,讲述自己的感受;在活动中叫同伴做自己喜欢而会做的手工;鼓励孩子展示自己的作品。

4.懂得感恩,学会体谅父母。在家里学会分享,是幼儿摆脱自我中心的第一步。所有的东西都应该大家分享,除了孩子一些必须的营养品外,爸爸妈妈在家做什么菜,孩子就吃什么,不用另起小灶。爸爸妈妈在分物品或者食品时,不要先让孩子挑,而是先给老人。在重阳节来临的时候,班级邀请了孩子们的爷爷奶奶,请孩子们拉着爷爷奶奶的手过马路来到草地上,表演节目给爷爷奶奶欣赏、喂爷爷奶奶吃块甜甜的重阳糕、为爷爷奶奶捶捶背、知道原来爷爷奶奶很辛苦,把浓浓的爱意、亲情由孩子们传达给爷爷奶奶,在活动中懂得感恩,为幼儿摆脱自我中心走出一步。

爸爸妈妈在购物时不要只考虑孩子的需要,而应:“让我们先去买爸爸的鞋子、西装,然后给你去挑鞋子,好吗?”不要让孩子享受最好的东西,孩子的衣着用具应以简单实用为上。花钱买名牌、互相攀比的做法对孩子发展只会有坏处。

注释:

①Marjorie V,Fields. Debby Fields著.陈晓红译.儿童纪律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65.

②Marjorie V,Fields. Debby Fields著.陈晓红译.儿童纪律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66.

参考文献:

[1]Marjorie V,Fields.Debby Fields著.陈晓红译.儿童纪律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王化编.幼儿教师的钥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0.

[3]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感悟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12,第1版.

[5]晨曦博士.蒙台梭利的早教方法与中国的早教实践.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10,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