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玉米分蘖产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玉米分蘖产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玉米拔节期前后,因受温度、水分、施肥状况、病虫害的影响,在靠近茎基部附近的叶腋处会产生1~5个或更多的分蘖。玉米分蘖与主茎争夺养分,大量消耗植株体内的有机营养,主茎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分蘖过多如不及时剔除就会导致田间植株过于郁闭,影响玉米群体的通透性,因此影响玉米主茎的光合作用,95%以上分蘖不会结实,即使结实的果穗也只有20~50粒籽粒。采取得力措施防止玉米分蘖产生或及时剔除分蘖,是保证玉米稳产高产的基础。

1. 玉米分蘖产生原因

1.1种性因素 玉米产生分蘖是受其遗传基因控制的,不同的玉米品种遗传基因不同,在正常的栽培环境下,玉米只在中部节位生成1~2个果穗,很少在下部节间生成分蘖,但在适宜的温、光、水、肥等因素作用下,玉米基部腋芽受到激活,即可产生分蘖。在相同栽培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分蘖特性。即使是顶端优势弱的品种在不良外界环境影响下分蘖特性也存在着差异,有的品种分蘖多,有的品种分蘖少。个别品种脱氧核糖核酸上携带甜玉米的基因,出现分蘖当然在所难免。

1.2温度 玉米生长期特别是苗期,降雨量严重不足,土壤含水量低,到了拔节期前后,玉米由营养生长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过渡,如持续出现高温、严重干旱,或者气候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玉米的生长受到影响,造成主茎上部生长发育障碍,顶端优势受到了抑制,而此时光照强度比较大,制造的养分比较多,从而促使植株产生较多的分蘖。

1.3密度 同样的品种,种植密度过稀时或在缺苗情况下,玉米单株生长空间增加,吸收肥水能力得到加强,营养生长迅速,分蘖就会增多。若在低温时节播种,幼苗长期受低温刺激,激活了分蘖节,于是产生了大量的分蘖。

1.4病虫害 玉米遭受某些病害时,如玉米播种后遭受钻心虫咬噬生长点,使幼苗生长点生长受阻,产生粗缩病,病株叶片变宽变厚,叶色浓绿,节间缩短,植株矮化,造成植株生长不良;玉米生长期间遭受低温阴雨,或玉米地发生涝害,以及田间郁闭、日照不足、通风不畅等导致霜霉病发生,使地上部茎节长出许多不孕侧枝;玉米螟、粘虫吃食玉米的心叶和叶片。这些情况均会使玉米顶端优势受到抑制,也会产生分蘖。

1.5养分 土壤中碱解氮含量高,或底肥充足,就能促成主茎基部产生分蘖;前期底肥施入不足,苗期又不能及时补充速效性肥料,使苗期生长的养分比例失调,也会诱发玉米产生分蘖。

1.6施药 苗前药剂土壤封闭时温度低,农药药液微粒不分解或产生有害物质刺激玉米幼芽或幼根,或苗后除草时2,4—D丁酯用量过大,造成玉米心叶扭曲,生长点生长受到抑制,而茎基部养分集中,造成玉米多分蘖。在喷施控制植株茎秆高度的矮化剂时,不能科学掌握喷施的有效时间和喷施浓度,造成基部以上节间间距过小,产生了分蘖。

2. 玉米分蘖防控措施

2.1选好品种 根据当地气象、土壤等条件,合理选择适应性强、结实性好的品种。

2.2适时播种 在保证适期播种的情况下,在吉林省使用无蘖型玉米品种,一般4月中下旬播种,使用有蘖型玉米品种,尽可能安排在5月1日前后播种,这样玉米幼苗可以有效地躲过初夏的低温,可使玉米少蘖或无蘖。

2.3密度适宜 按照“肥地宜密、薄地宜稀;收敛性品种宜密,平展型品种宜稀”的原则,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对于中等地力,稀植大穗型品种公顷保苗4~4.5万株,中密品种公顷保苗5~5.5万株,耐密小穗型品种公顷保苗6~6.5万株。

2.4中耕培土 对玉米产生的分蘖应及时拔除,拔除分蘖时间宜在晴天的上午9时到下午5时之间,此段时间拔除分蘖,由于温度相对较高,有利于伤口愈合。玉米分蘖要进行2~4次才能完全清除干净,然后再进行中耕培土2次,可有效抑制分蘖。

2.5看苗施肥 要按照“五看一适当”的原则施肥。即看地力基础、看土质地势、看天气变化、看植株长势、看肥料品种及适当的施肥量。尽可能多施有机肥,通过控制肥水,抑制玉米幼苗过旺生长,从而抑制玉米分蘖的产生。

2.6提早防病虫 要提早防治玉米病虫害,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早解除隐患。可应用菊酯类农药防治玉米虫害,通过种子包衣处理、勤中耕喷施保护性药物加强玉米苗枯病、粗缩病、茎腐病等病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