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网络草根NGO的公信力建设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草根NGO的公信力建设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今,网络草根ngo已经开始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日益壮大,并且通过网络发挥出自身的巨大优势。然而,网络草根NGO作为一种特殊的虚拟存在,最急需解决的就是自身的公信力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网络草根NGO公信力建设研究

关键词:网络草根NGO 公信力 建设

随着民间公共意识的觉醒,众多草根NGO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它们具有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等特点,承担了大量的社会管理职能。凭借着移动互联网的强大整合力,一些网民开始自发地在网络上进行集结,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呈现出网络化的草根NGO新形态。

一、网络草根NGO及其现状

网络草根NGO,是指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内,由具有志愿性精神的网民和网络团体自发组建的不以营利为目的,跨时间跨地域地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的网络社会组织。网络草根NGO发展迅速,社会影响力大,其活动领域主要在环境保护、扶贫济困、艾滋病防治、灾害救助等政府权力难以完全作用或者默许的边缘地带;同时网络草根NGO借助于网络平台,超越了地域的限制,活动范围广阔,可以在时间上、空间上实现组织资源的最大化。

二、网络草根NGO公信力不足的状况表现

1.财务信息不够公开与透明。网络草根NGO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网络捐赠,而网民在网络捐赠后往往无法获悉资金的具体去向及用途,只能通过媒体了解到对于志愿活动结果的相关报道,并且由于自身所具有的松散性和自发性,网络草根NGO无法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运行办法;同时由于缺少专业的财务人员,组织不具备主动公开财务的意识,经常为了节约成本不做公开。

2.身份面临合法性质疑。我国目前现行的双重管理体制,在行政审批环节极大地限制了许多草根NGO取得合法性。网络草根NGO作为网络化的新兴形式,社会和法律的认知还比较滞后,更难以获得合法性。这也是造成网络草根NGO深陷公信力质疑的重要原因。

3.缺少监督机制。在网络草根NGO的运行过程中,往往缺少行之有效的社会监督。社会公众无法了解运行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比如财务状况、项目执行情况、捐赠资金来源及去向等等。并且,从自身来说,网络草根NGO没有建立一套及时的信息公开制度,使得社会公众很难获取所想要了解的信息。缺少监督机制引发的信息不对称,这也是造成网络草根NGO公信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三、网络草根NGO公信力不足的原因

1.法律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对于NGO的管理主要采取的是双重管理体制和登记挂靠制度。获得法人身份的NGO,在日常管理中受到业务主管单位和行政主管单位的双重审核。而作为新兴出现的网络草根NGO,无法在法律上取得合法性,即使从事着社会福利服务,身份上还是被认为是非法组织,随时有可能被取缔,也很难获得社会大众的支持,因而使得网络草根NGO无法得到法律的直接保障。

2.社会公信力下降。目前,社会普遍面临着一场信任危机。从一系列爆发的公信力危机事件来看,小到企业,大到政府部门,都面临着公众信任度的急剧下降。网络上对于此类事件的曝光,使得人们互相之间越来越缺乏最起码的信任和理解,并且对于新兴的事务保持着本能的怀疑心理。网络草根NGO作为社会组织的一部分,在网络的虚拟载体下,同样面临着公众的信任危机。

3.自身能力建设不足。对于网络草根NGO来说,人员的组成大多具有随机性,通常是在某个网络社区内,由一小部分人提议,号召广大网民参与。这样临时构建的组织班子,在专业性、持久性、主动性上都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更不谈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公信力建设。因此,网络草根NGO自身能力建设问题是困扰组织发展的首要因素。

四、加强网络草根NGO公信力建设的对策研究

1.加强信息公开。网络草根NGO要想获得社会的信任,必须坚持信息公开。要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做好对内的监督和问责,及时主动地向社会公众公布资金运行状况、项目执行情况以及活动的反馈;要进一步完善组织内部管理规则、活动准则和财务准则,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要不断积累社会信任资本,不断加强自律和形象建设,坚持做到对外公开透明。

2.善用外部资源。网络是网络草根NGO最大的优势所在,网络草根NGO要依托新媒体平台,构建组织与社会公众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有效地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互动,从而实现双方的信息的平等与对称。并且,目前许多新媒体平台推出了公益板块,网络草根NGO要善用外部资源,与新媒体进行合作,利用新媒体来提高知名度和信任度。

3.加强公众监督。公众监督是对组织公信力的一项重要保障。网络草根NGO除了主动向公众进行信息公开之外,还须接受公众的监督。要及时地回应公众的质疑,并且尽可能地将社会公众纳入志愿活动的组织策划、项目执行、资金计算、成果反馈等过程中来,充分保证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活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参考文献

[1]张志祥.网络草根组织的生发机制探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8(11)

[2]承东升.草根NGO社会公信力提升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3(5)

[3]张雷.我国网络草根NGO发展现状与管理论析[J].政治学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