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河道整治管理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河道整治管理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河道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但是人类长期在对河道的使用中却带来众多的弊端和危害,不仅对河道资源造成了浪费,也破坏了生态环境更损害人类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在与城市河道资源的共处中,人类如何与之和谐共处,正确利用和开发,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 城市河道 问题 原因

一、当前城市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河流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关系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构建和谐水环境已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近年来对河道的管理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河道整治管理,经过多年的努力,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从景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防洪和排水系统是完整的,水环境正变得越来越美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防洪标准能力差

当前在不少沿海城市中,其河道在不同程度的呈现出堤身单薄,抵御洪水能力差,防洪标准与国家规定不相符,尤其是在雨季和汛期更是存在较大的隐患,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2012年从5月12日早上开始,2010年以来最强降雨袭击南昌,城区许多路段顿成泽国,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大量街道房屋、店铺等被淹,嫣然成为了东方水上威尼斯,更有几名市民两个小时抓了三筐鱼,这充分说明了当今在城市的开发中,城市河道的防洪,排水能力在逐渐下降。

(二)水质污染严重

随着近年来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得到了极大开发,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越发密集,工业和第三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也增加了城市的环境污染。其中,曾为城市人口提供日常用水的河道逐渐演变成了城市排水通道,严重的更是成为了一滩死水,臭水沟,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功能,其生物多样性丧失。如济南市柳行河西支边沟全长200多米,沟里不仅堆满了垃圾,还散发出让人作呕的气味,严重影响着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

(三)河道淤积严重

虽然不少城市河流已经成为了死水,不仅难以得到循环,而且随着人口的剧增,河道也被日益成为了人们天然的垃圾场。这些因素导致了城市河道河床不断淤积,使之储水能力逐渐下降,原本就已萎缩的自净能力趋向于零。

(四)河道形态改变

在我国南方城市中河道相对较为密集,矫直设计理念的自然河流弯曲的形状改变成一直线,使天然河道浅滩、急流主流,要求格局变化。在截面,修改通道常用水性能好,施工方便,梯形截面的流量,流速的均匀性。此外,河道疏浚,主要关注的泥沙量,往往忽略原始河道的生态合理性,也使该河段出现同质化倾向。目前,许多城市的河道整治工程片面追求硬覆盖,片面强调防洪功能,而淡化的水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破坏了河流的生态链,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了保护城市安全,每年的助推器,并大量建筑钢筋混凝土,石材等垂直驳岸,河完全是人为的,渠道,人工和自然的不平衡,破坏了生态平衡。

(五)水面下降严重

由于非法建设,废料随意堆放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之河流天然的河道发生了改变,导致水流不畅堵塞,洪水,降低了通道功能的。在一些沿海城市和发达的城市,由于房屋,道路和建筑活动,工业排水,城市垃圾,建筑及生活垃圾和其他废弃物随意流入河道,消减了河道面积,造成许多河道窄浅,河网调蓄能力降低。

(六)护岸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在带来人们生活舒适的同时,牺牲的却是环境的破坏。与城市河流相互依存的水边植物、微生物、鱼类生物等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不但破坏了自然生物链也损害了城市景观生态功能,护岸功能也发生了变化。以往护岸主要起着防洪、保持水土、防止河道冲刷等作用,但今天却被钢筋混凝土所取代,与现代人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是不一致的。

二、导致城市河道上述问题的原因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在确认自然资源经济价值的基础上确认其生态价值,城市河流生态价值观的确立,有利于人类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规范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而要把这种生态价值变成人们考量经济活动的指标,就必须建立实现这一价值的制度,使环境资源的生态价值真正成为一种资产,实现资产化管理,使之脱离公共产品的范畴。而当前导致城市河流走向与人们期望相背的道路,其中原因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剖析:

(一)经济原因

河道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与资源的一种最为显著的表现形式,人类面临的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其深层次原因都与经济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我国的华北北部、东北北部和西北地区,由于滥垦草原、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导致河流蓄水能力大大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储水,航运等能力,因此,不同区域层次的河道利用方式是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而河道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变化则是受社会经济结构变化驱动的。在社会经济结构中,驱动河道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人均粮食等,河道利用结构变化的响应指标是建设用地、耕地和绿发用地,建设用地和耕地是互为消长的关系,建设用地增长过快,比如导致耕地数量减少。受社会经济结构驱动的河道利用方式的变化必然反映在生态环境状况上,所以导致河道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原因。而多年以来,我国单纯消耗资源和追求城市经济数量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大大改变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河道生态恶化最为严重,城市河道萎缩、河道臭水沟、雨季河水爆发等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

(二)法律原因

任何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与其所有权和使用权有关,城市河道资源也不例外。因此,在开发利用城市河道过程中,依靠法律来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整和规范各方在河道开发、利用和保护中的社会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我国实行的是国家和集体所有的二元所有制结构,在现实生产生活中,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状况,必然导致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给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城市河道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城市河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必须借助政策措施和法律强制,规范利益各方在河道开发利用保护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把河道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树立全社会关心爱护河道资源,自己维护生态环境的风尚。

(三)观念原因

生态危机不仅仅是技术性的生态危机,它更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文化危机,科学本身不能彻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价值的发挥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特定时期人们持有的价值观和目标,它归根结底与人的行为和意图有关,由人类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决定。生态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人类价值观的转变,从相对人类中心主义转向长远的、绝对的人类中心主义;从人与自然的对抗的主客体二分的关系转向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的一体关系沾边,从占有和政府自然向尊重和爱护自然转变。从功利主义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生活方式从消耗更多的物质产品为美的过度消费向消耗更少的物质产品为美的适度消费转变。只有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才能从根本上发挥自然的生态价值。

三、结语

我们在对城市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过度的关注在利用上却很少关心如何去保护它的环境,提高的资源有效使用率,进而造成各种恶果。但是人类对自己的行为已经有所意识,在城市河道的管理中也在积极探索着更为合理的途径,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理论的创新下,城市河道的开发和利用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郑月芳.河道管理[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12-1

[2]李继业,王春堂.河道工程施工管理维护俄[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0-1

[3]韩玉玲.河道生态建设[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