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族地区初中新教材《语文》教学之我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族地区初中新教材《语文》教学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互动与合作,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把学校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注重学生的理解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良好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发展创新能力,帮助引导学生制定和培养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和兴趣。

一、把参与式学习作为语文新教材的主导思想

参与式学习是学生主体性教育的思想核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关键是一个“动”字。学要动起来,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动耳,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所有这些过程如果没有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就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利用新教材,教师应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他们努力理解学习的内容,引导他们积极学习,不断寻求新的目标。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充满兴趣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把握以下几点。

1.教师要注重研究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因材施教,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努力做到教要为学服务。

2.尽量避免学生因长时间学习情况难免造成的被动,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长时间使用单调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疲劳,厌学等情况;而形式活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新颖,能引起注意,并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民族地区的学生,应注意字音教学,字音读不准,说话、读书就不容易读准确。这就需要教师用多样化手段,因此,识字读音时运用标准音,及时纠正学生口语中的方言,把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讲清楚,指导学生反复练习发音,个别词按照课文中字音去教,这样效果较好。

3.多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学习机会。要让学生走向大自然,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向社会寻找人们议论的热点和焦点,实地调查,让学生打开心灵窗户,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明确观察的目的,经过亲自实践往往是记忆最清楚,最深刻,要比教师口头上传授给学生的效果好。

4.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教师评价学生发言与学习活动时,必须注意指出不足的同时,应对学生积极发言,思考与回答都要正确的给予肯定,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样既能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大胆参与,又能使学生教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调动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习的目标和意义欠明确,而教师又不断强调成绩,注重应试教育,使许多学习活动失去原有的意义,长期下去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果用另一种方法,经常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自己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也会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的。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作为较好的一个重要条件。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充分肯定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但是不给它提供食物,这种需要就会萎缩,面对知识兴趣,也就会随之熄灭。我认为有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就是不断地扶持和巩固学生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致力于激发学生自主的意识,让学生学有动力,从而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做到以上几方面,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动机。语文课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学习不只是个人的荣誉,而是自我完善,发展自我的有效方法。在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人生最大的快乐――认知快乐。

三、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自律、反思质疑

所谓“自律”是指学生调控自身学习,善于认识自己错误,善于自我矫正。学会自律的学习方法则包含了具体学习方法,使学习者自评,验证及纠正同时进行。要做到自律,就要求学习者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帮助学生制定计划、解决问题、设计实验、阅读有关书刊。帮助学生学会检验自己,明确目标,取长补短。帮助学生开拓知识面,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选择和制定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

所谓“质疑”就是善于设置疑难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习深入。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质疑时机,课前引导学生质疑,上课时指导学生提问,课后鼓励学生刨根问底,使学生的质疑逐渐趋于多角度、深层次、高质量。避免教学中照本宣科,面面俱到,脱离学生和教材实际,搞“高”、“清”、“偏”、“尖”。应当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状态设计出一定探索意义的思维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疑惑状态,在欲进不能,欲罢不忍的矛盾困惑中磨练意志,在教师点拨下相互讨论,独立思考。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

做法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研究探讨的宽松环境;教师相信每个学生的优点,在活动中培养自信心;要因势利导,给予指导,以正确积极的评价用于产生强化自信心。

四、语文阅读贵在加以引导

阅读是把书面的语言在脑中加工消化进而获取有关语言的内容与意义的复杂心理过程,而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优与劣事关教学的成败。

1.教师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让学生占主体地位,使他们用心去读,慢慢琢磨――细细体会文章表达内容和创设情境,还要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化。

2.学生主体地位。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首先必须是在民主平等和谐教学环境中学习;促进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要使学生自身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从学生年龄等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训练语言为主要内容,灵活的教学手法激发学习兴趣,提倡质疑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发思维,使学生好学、乐学、想学、会学。

3.落实以读为本。具体来说就是初读(预习阶段的通读全文)、细读(逐句逐段读)、精读(重点词、句、段分析理解)、熟读(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训读总结完毕之后进行)。

五、 注重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

教师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但不能片面地强调死记硬背。实践表现,没有记忆的理解很容易忘记,深刻认知的东西可以在脑海中长久牢固保持。为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讨论。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妨采用以下方法:(1)用母语或双语去解释某一概念或现象,掌握这些概念是学习关键所在。(2)具体情况,具体分析。(3)鼓励学生课堂中大胆发言,同时解答疑难问题,在理解基础上循序渐进加大难度。要求教师把握分寸,难易适当,要因地制宜,因人而易。(4)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填空式或括号式背诵使学生记忆更牢固,更简单。

六、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练习运用

掌握知识需要进行大量练习,语文课也不例外,这就是平时所谓“熟能生巧”的道理,“多练”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练习方式方法形式多样,要反复进行,讲究实效。“多练”指练的数量,又是指练的内容形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就是多练。教育实验表明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水平与在阅读写作方面投入的时间成正比,教师应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以考虑以下建议:(1)注重课堂学习时间,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好地了解掌握知识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但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的原则。(2)课堂上应精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讲的精,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引起学生联想思维,发展智力。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余地,让学生更多时间练习,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主动。(3) 指导学生有效复习,不同学生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可分为及时练习、分散练习、进行多样化练习)。

七、激励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每个教师都知道,学习知识不只是传授给学生,而应当引导他们去发现。古人说:“先生不过是引路人,路还是靠自己走”。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奉送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同时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只是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①”让学生发现自己,增强自信心是关键,现在绝大部分的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是一种压力,是一件痛苦的事,有些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经常用应付的态度来对老师和家长。这样对孩子的学习和健康都是有害无益的。因此,教师要用高度责任感来引导他们,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这种方法很多,以下是几点建议:(1)要树立自信心。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自卑心理是性格软弱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心理学家认为,人如果觉得自己很高雅,自信就显的很高雅和自信。自信可以使个人最大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因此战胜自卑就依靠自己找回自信。(2) 教师不要经常把成绩挂在嘴边,让学生感到压抑,要营造快乐的学习气氛。(3) 对知识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好的加深难度,成绩不太理想的要循序渐进。(4)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中。学校可根据学生心理开展各种兴趣活动,激励他们拥有自己的见解,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 在参与过程中认识自己的能力,由此促进自信心。随着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和自我价值观的不断再现,他们独立意识行为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和发展。让他们自己告诉自己,我是可以的,我有进步了,教师应当赞扬。实践表明教师言论行为对学生有很强的影响力。(5)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发展自信心的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则侧重于心理环境。这种心理环境应让学生受到自由宽松和谐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不断进步,形成一种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研究表明,越成功的学生越自信,反之没有自信的更为自卑,所以培养自信非常重要。

注释:

①《当代教育论坛》.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3年6月第一版.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1月第2版.

2.《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3.《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4.《实施新课程精读本》.初中语文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作者单位: 青海省久治县藏文寄宿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