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民健身视角下村落传统体育制度的主体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民健身视角下村落传统体育制度的主体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运用博弈论对全民健身视角村落传统体育制度主体行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农村户籍改革的推动,农村传统体育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不协调,其根源是农村传统体育制度的滞后性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表现为制度主体的内生博弈与多元博弈失衡,并从制度的理论体系构建、制度行为的规范等方面优化村落传统体育制度。

关键词:博弈论 民族传统体育 制度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10―0080―03

1 民族传统体育制度与博弈论的关联性

有关“制度”的定义在不同研究领域有不同的观点。现代社会学的先驱杜克海姆把社会制度定义为是由符号系统一知识、信仰和“集体情感和集体观念”系统构成的。而现代经济学者诺斯把制度定义“博弈规则”,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更偏向于后者。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是规范民族传统体育的各种博弈产物的集合,它包括正式规则(宪法、产权制度和合同)和非正式规则(自然环境、道德、、民族心理意识)的集合。博弈即一些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其理论形成于19世纪20年代,开始主要运用于管理学、决策学所建构的数学模式,后来慢慢地拓展到其他研究领域,如社会学、军事学等。博弈在我国古代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萌芽,人们为了躲避凶猛兽类的袭击以及寻觅食物充饥,只能依靠人体自身的技能素质(跑、跳、攀岩)以及借助大自然的原始素材――石、木来获取猎物或野果。面对凶猛的野兽以及悬崖上的野果,人们为了避开凶险获取食物,就不得不运用行为策略与其展开博弈一这是博弈现象的雏形。那些在劳动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跑、跳、攀岩等身体动作慢慢地演变成为了至今的民族传统。

体育项目,如战国时期“齐王赛马”,猎射、“棋艺”等项目都体现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博弈的相关联性。

2 全民健身视角村落传统体育制度的弊端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紧随其后出台我国第一部体育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其中第六条规定:“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迎来发展契机,这样有效地推动着制度的形成和完善。然而,城乡二元经济一体化以及农村户籍改革加剧了村落传统体育制度的运行成本,从而导致村落传统体育制度的博弈失衡。如国家修路、建桥征收农村用地,破坏了文化的生态平衡,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土壤;岗前职业培训,户口宽松政策等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造成了许多农村呈现出“空巢”的迹象,数量、性别比例及年龄结构严重失衡对民族成体育文化的生存构成严重挑战,它不仅严重缩减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载体一人,也制约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全面性和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衰退和消亡,其根源是民族传统体育制度的滞后性,即农村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步伐不一致,阻碍着农村文化的发展。

3 村落民族传统体育制度主体行为的博弈分析:基层文化主体的内生博弈与基层、中层、高层文化主体的多元博弈

亚当・斯密曾经说过:“每个理性的个人行为都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主体之间利益的均衡是博弈的结果,博弈的结果均形成了制度。利益的冲突是制度的形成过程的动力,只有在利益的碰撞下制度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假如一方通过权力掠夺他人利益而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短暂的均衡,但由于运行成本较大,很难执行,沦为下个博弈的基点。每一次利益的冲突都是在原来的基点上博弈,为下一个博弈均衡而努力。制度的完善是一个长期博弈的过程。根据利益目标的不同,我们把民族传统体育制度关系中的利益主体概括为基层文化主体(农民)、中层文化主体(县、乡文化站或村组织以及学校)和高层文化主体(国家体育文化部门)等三个方面。而民族传统体育制度的主体多元博弈是制度形成的核心部分,它们分别承担着制度的创建、解释、执行等三个重要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都会导致利益失衡,从而影响制度的整体布局。在不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农民的最大利益是改变经济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农民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参与和不参与。中层文化主体是以最小的投入产出高效的业绩,从而转换为名誉或文化带来的商业价值为利益最大化,它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态度表现为:积极推广或消极推广。高层文化主体的利益目标是实现整个区域或国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并且有效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力,为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表现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它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动者和导向者,也是民族传统体育制度的构建者。中层文化主体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向上连接着高层文化主体,向下衔接着基层文化主体,它是民族传统体育制度的解释者,它有效传达着高层文化主体的精神,从而有效地调动基层文化主体。而基层文化主体是制度的执行者,也是检验文化制度贯彻落实的有效体现。因此,可以把制度比作人体的神经系统的条件发射。高层文化主体为神经感受器,中层文化主体为神经传导中枢,基层文化主体为效应器,感应器的强弱都会引起传导中枢、效益器的强弱,反过来,依然如此。因此,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的整体,而民族传统体育制度的形成是三者利益之间的博弈过程,具体表现在基层文化主体的内生博弈和基层、中层、高层文化主体的多元博弈。

3.1 基层文化主体的内生博弈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土壤在农村,传承与保护的主力军是农民,农民的行为策略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制度的发展方向。基层文化主体的最大利益是追求较高的物质生活,它是基层文化主体博弈过程的源动力,而基层文化主体的内生博弈是指基层文化主体内部利益的博弈过程。当前,随着农村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及农村户籍改革,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当中释放出来,融入到第二、三产业,人口流动高位移规律”,即劳动力流动遵守“就高”原则,总是从边际效益低的产业和区域流向边际效益高的产业和区域。假设参与人群是农村留守人口,不参与人群是常年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指的是融入都市的农民工)。不考虑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农民工A与B的策略是{参与,不参与},农民工A的收益函数即|A| A1,A2|,农民工B为|B| B|,B2|;其农村工A与B的内生博弈见表1。假设农民工选择参与的收益函数小于不参与的收益函数,即AI

3.2 基层、中层、高层文化主体行为之间的多元博弈分析

基层、中层、高层文化主体之间的多元博弈过程主要是三个主体利益的分配问题,利益是博弈过程中的大脑神经中枢,支配着主体的行为策略。分配不均衡是三者之间博弈的动力,它会加速博弈均衡的形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犹如一块蛋糕,人们初衷的目的都是希望把蛋糕做大做强,能够分得更多的蛋糕。如何分配,怎样分配是现实摆在我们的面前难点,也是博弈的解。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体利益博弈失衡表现为:蛋糕制作者是基层主体,蛋糕的分配却是高层、中层主体。尤其在“名、利”驱使下,中层、高层主体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忽视基层主体的利益。这样造成利益分配失衡,利益分配失衡加速了博弈过程,基层文化主体改变了以前的博弈策略,选择了外出务工,不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基层主体做蛋糕的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着蛋糕做大做强运行机制的实施。而蛋糕分配利益的减少反过来刺激着中层、高层文化主体利益博弈策略,他们不得不改变博弈策略,形成新的博弈过程。因此,基层、中层、高层主体行为的博弈均衡是把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统一起来,也就是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在分好蛋糕的同时促进蛋糕做得更大更好。

4 全民健身视角下村落传统体育制度的优化

4.1 运用“中庸之道”思想,规范民族传统体育制度理论体系

中国文化自古崇尚中道。《周易・观卦》彖日:“中正以观天下”、“下观而化也”。《周易・同人卦》彖日:“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中道与正道是一致的,它是化成天下的大道。…中庸思想自古以来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绳,不然违背规律而逆行,任何一方的偏颇都会引起事物的反极走向,造成“物极必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庸思想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世世代代规范着人们行为,塑造着民族性格;而文化的创造同时遵循着中庸思想,它既是人类所创造的产物,也是约束人的行为及规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秩序的工具。现今,民族传统体育制度理论体系不够完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农村基层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理论体系,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没有得到深入基层,农民对文化丧失了积极性;另一方面;中、高层的制度体系严密,都是法律条文没有落实到位形如泡影。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制度理论体系的完善,必须要二者的有效结合:不偏不倚,形成“高层构建、中层解释、基层执行”的路径。

4.2 建立一套有效、健全的法律制度,规范文化主体行为

高玉兰在《从文化结构看中国体育改革》一文中对体育文化制度作过解释:“体育文化结构中的制度层面,它包括体育管理体制和一些具体的政策、制度等,它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可以强化和扩展与之相适宜的思想观念意识,对体育文化整体具有规定性。”西方竞技体育制度受自由市场经济的影响,宽松的市场竞争方式造成人性异化泛滥。如“运动员身份造假”、“官员操作足球比赛”、“裁判黑哨”等现象层出不穷。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制度的构建都是沉浸在模仿和效用现代竞技体育制度中,需要探索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体育制度,并建立一套有效健全的法律政策来规范文化主体行为,杜绝异化现象发生。同时需要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做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组织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颁发相关的荣誉证书,这样有效地激励群众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当中去,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4.3 树立“文化自觉”意识,提高民族传统体育制度的边际效应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它是人们内心自我建构的文化模式,它不受外界强制性约束而自发形成的具有超强的文化意识。这种意识有效地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并且把人们从文化奴役性转化为文化与人身心发展的和谐道路上来。文化已经成为了人的精神支柱,有效地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加速了民族传统体育制度因子的优化,如政治民主、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念、生态理念等,这些都是文化自觉所带来的意识轰动效应,降低了制度的运行成本;同时转换成本被拉伸到同一制度轨迹领域的各个方面,产生出民族传统体育制度的效应性,并拓展制度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制度成熟。

4.4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改革

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法制建设有效实施。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改革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改革必须要围绕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有效地推动着制度改革,彰显出民族传统文化特征及其价值。(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文化的体制改革需要人为载体,发挥人的创造性思维。(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存,不以生态环境破坏为变相发展。(4)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体之间的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实现利益分配的均衡。

参考文献:

[1]青木昌彦著,周黎安译.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2-5.

[2]卢元镇主编.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63-264.

[3]田管平等.湘西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以湘西龙山县劳动力转移情况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12):1123-1133.

[4]赵载光.儒家“中和”哲学与社会和谐理念[J].湘潭大学学报,2006(2):31-34.

[5]高玉兰.从文化结构看中国体育改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1).

[6]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常[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

[7]黄少安.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J].中国社会科学,2000(4):37-49.

[8]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