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第一堂作文课引发的思考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第一堂作文课引发的思考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开学初的第一作文课,当我满心欢喜地走上讲台,问了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作文吗?”结果出乎意料,一张张小脸上充满了阴云,有眉头紧皱的,有窃窃私语的。“不喜欢的请举手,我喜欢真实的”我继续补充道。结果大部分小手陆续举了起来。呀!差点“全军覆没”。问其原由,学生都说没什么可写,不知从何下手,更甚者来个“没兴趣”。还好都“实话实说”了。难道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这么空白吗?不,于是,我进行了反思,并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争得了主动。现在距开学已一个多月了。这一个多月里我做了什么?学生会逐渐地喜欢作文吗?在此,我仅展示我的操作过程,当然结果还得由学生去评价。

一、创设情境,潜词造句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开篇部分即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作文教学而言,“工具性”首先得让学生明白“写什么,怎么写”,不会走路是不会跑的。无论是作文知识和积累,作文能力的提高,还是作文灵感的激发,最终必须只能让学生自己日积月累,逐步感悟提高。而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发写作热情,挖掘他们的写作潜力。方法手段的不拘一格,让学生在一次次新鲜、刺激的氛围中我抒我情,作文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情境:关键词“纸花”

当看到学生有所感悟地点点头时,我顺手推舟,变戏法一样地拿出一朵很漂亮也很有特色的纸花,问:“它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漂亮)“怎么漂亮的?”学生在交代了它的形以后,自然加入了自己独特感受“像真的一样,要是我有一朵该多好呀!它既惹人喜欢又不会凋谢,多好!”“一看上去,它跟我们家客厅里的鲜花一模一样。”“我们四(1)班的女生就像这花一样含苞欲放。”在愉悦的氛围中,我开始发问了:“瞧!还害怕吗?”(学生腼腆一笑,有的摇头)“我感受、我表达、我快乐”在课堂的最后我激情四溢地写下了九个大字。“以后开心时,千万不要大嚷‘我好开心、我真开心、我太开心了。’”(学生大笑)那笑脸多像一朵朵花呀!

二、重在体验,感受真实

身边很多作文看起来天衣无缝,其实漏洞百出,如把老师写得多么伟大,为了借伞给xx同学,自己却淋湿感冒住进了医院。事实上呢,我们的老师就不会借同事的伞或先避避再或者叫家里人来接?说白了,学生的作文就是胡编乱造,空洞的东西再怎么品读都是缺乏灵性的。所以说“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如:练习册上有一道作文题《洗碗》,同办公室的老师感叹:“看上去简单,怎么都一个调——假”当时我就想:如果我也一样随机给学生做,那不就重蹈覆辙了吗?学生又会厌烦了。那何不先让他们亲自去洗一洗?这样一来不就有话说了?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我就摘抄几例:1.抹了一下,嘿,日光灯照耀下还发亮呢!2.不就是洗碗吗?我多放点洗洁精不就行了。咦,怎么这么多泡沫?

我想:如果没亲自动手是不会发现这么多细节之处的。

三、抓住契机,展示成果

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作出如下表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虽以静态形式展示于世人面前,但读者却可以通过文字进行内心的互动,产生共鸣。可由于我们的有些教师太注重形式,一定要围着教材、试题转,以至于一次次让学生与“创作”擦肩而过。9月23日,学校开家长会,校长吩咐我们让学生把自己的名字贴在桌子上,以便家长能够找到自己孩子的位置。正当布置任务时,我灵机一动,何不乘机让学生以邀请的形式欢迎爸爸妈妈的到来呢?于是,我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启发:“爸爸妈妈都忙吗?怎么辛苦的?今晚还要来参加家长会,有什么要跟他们说的吗?”另外交代一下格式。在次,我仅列举一例:

亲爱的爸爸:

我知道你今天在中学里有事,但你能在百忙之中抽点空来参加家长会吗?如果你来了,我真的很开心(画了一个可爱的小人头)老师说要把我们的作业都拿出来展示,到时候你就知道我的学习情况了。我还做了这期黑板报的编辑呢!另外,祝爸爸工作顺利,笑口常开。

你的女儿:刘君妍(边上还画了些我看不懂的画)

四、巧用点评,分享快乐

现今流行一句话“长年的夫妻双手相握,就如同左手握右手,好无感觉”。学生的作文评语也是如此,翻开作文本,呈现在眼前的评语无非是“语句通顺”“结构合理”或者干脆来个“请不要写这么多错别字!”以我的经验判定,学生基本不看评语,因为“结构”“构思”是个多抽象的词,还得揣摩半天才知所以然,那么不看的评语还不如不写。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我试图用平易近人而有人情味的语言去感染他们。如:1.读你的作文多有意思呀!我可以再欣赏一遍吗?Very good! 2.你虽然刚从乡下转来,但看了你的作文,老师知道你是个大有潜力的人,继续努力吧,多看课外书,多练笔,向最好冲刺。

写到这儿,我似乎激情四射,因为我爱上作文课,爱布置作文,作文随处可见,随手拈来,学生坦然接受。如果真的还要用一些话来总结这篇文章时,我倒想说:“用前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智慧,用别人的思想碰撞自己的思想。久而久之,积累多了,满了就会溢出,就会迸发。”

(作者单位:溧阳市西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