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解开古诗词的“第二粒纽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开古诗词的“第二粒纽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第二粒纽扣,因其靠近心脏位置,被多情善感的女孩从男孩身上摘下,挂在脖颈间,以示心心相印,这样,它便成了青年男女传情示爱的美好信物。拥有了第二粒纽扣,就意味着拥有了对方整个的心灵,这真是一种诗情画意的占领!

有时,解读一首精美绝伦的古诗词作品,也需要我们读者细心寻觅那璀璨夺目的“第二粒纽扣”,轻轻地解开它,从而实现对于诗歌主旨或思想情感最完整最温柔的“占领”。这种占领,对诗词作品来说,不会伤筋动骨,更不会支离破碎、分崩离析。这便要求读者具备娴熟的解读技巧,对古诗词的鉴赏,一定要有整体意识,善于把握作品内在的意脉,也即表现在作品中的作者的运思路径或线索,而此类路径或线索,又常系于作品的“第二纽扣”,即关乎全篇结构的关键字眼。这些字眼,在诗词作品中的位置,或在起句,或在结句,或起句、结句皆有;其词性,可以是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可谓五彩斑斓,豁然在目。

本文所说的“第二粒纽扣”的字眼,大多数即我们熟知的诗眼或词眼;但个别的,也不尽然,或许仅有结构上的线索作用罢了。

一、动词性质的“第二粒纽扣”

柳永《雨霖铃》云: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是一首送别词。其下片首句“伤离别”之“别”字,便是全篇起线索作用的动词性质的“第二粒纽扣”。词的上片写临别之际的缱绻依恋之情,下片写离别之后知音难觅的孤寂之苦。“骤雨初歇”、“寒蝉凄切”,写离别在即的凄凉氛围,暗示季节为“冷落清秋”。“长亭”,系送别之地,“晚”,写出离别时间是暮雨黄昏。“帐饮”,设帐置酒,祖饯以为别。“留恋处”,正值留恋之际,可谓不忍别,“催发”,可谓不得不别,此二句写临别之矛盾复杂心理。“执手相看”、“无语凝噎”,以细节写别情正苦,执子之手,却气结声阻,细节的力量已远胜于千言万语。“念去去”三句,悬想别后情形,词人以景写情,融情于景,境阔情浓,想象中,终是一别!

上片已将别情逐步推向高潮,便引出下片首句,直接点明本篇线索――“别”,且将别情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咀嚼其难言之伤痛。“今宵酒醒”三句,“酒”仍是上片帐饮别离之酒,情却是悬想别后孤寂、凄冷之情,借“杨柳”“晓风”“残月”写出,真有心已凉透的悲感!“此去经年”四句,写别后光阴,因情人缺席而无滋无味,良辰好景形同虚设,千种风情亦无处诉说,在层层叠叠的推想中,词人将爱情的浓度和纯度发展到了令天下有情人皆难以企及的极致!整首词无论是写景叙事,还是抒情议论,皆围绕“别”字延展生发,极有众星拱月之势。

二、形容词性质的“第二粒纽扣”

南唐中主李煜《浣溪沙》云: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杆。

此系思妇闺情词,或有所寄托。整首词只写一“残”字。该字眼便成了愁情难遣、离恨绵绵的“第二粒纽扣”,它折射出的是美的毁灭所引起的无限伤痛与惶恐。上片由自然界美景之“残”写到人之青春消逝的心境心态之“残”,下片则写思妇“心残”之种种表现,最后归结到倦极无凭的“倚栏杆”之特写镜头,可谓一往情深、绵邈不尽。

“菡萏香销翠叶残”,词一上来便写美之摧折,“菡萏”、“翠叶”即荷花、荷叶,词人以极典雅、极高贵之色彩包装,然后分别缀之以“香消”与“残”的字眼,仿佛这自然界的美景美物,瞬间便消失殆尽,而又无可奈何,此句写“荷残”。第二句“西风愁起绿波间”,西风即秋风,已蕴含肃杀之气。时值深秋,西风不仅吹老了一池绿波,而且也吹醒了思妇的一腔愁怨,此句写“秋残”。三四句,一个“共”字,抒情主人公由眼前残景,触目伤怀,联想到自己韶华已逝的余生残年,不禁悲从中来,情不能堪,此句写“心残”。何以会情不能堪呢?下片便承此而写思妇念远。过片一句,由思妇之梦回(梦醒)写起,“细雨”遥接上片“西风”,凄风苦雨,已将美梦搅碎,梦境中戍守鸡鹿塞(鸡塞)的征人,亦渐行渐远,梦中的温馨情事也荡然无存,难以为继,故此句写“梦残”。梦残之后,思妇只能小楼伫立,吹笙寄恨,无奈曲调吹尽,玉笙已寒,势必音不协律,曲不成调,故“小楼”句写“曲残”。歇拍二句,由上面“五残”逼出,逼出了无限泪珠无限恨。总此“五残”,确乎是步步紧逼,层层递进,有如寒霜利剑,令思妇心力交瘁,只得斜倚栏杆!

三、名词性质的“第二粒纽扣”

杜甫《春日忆李白》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这是一首写法比较独特的怀友诗。一代诗圣杜甫与诗仙李白的友谊主要是依靠诗歌缔结的,而诗歌又最能反映诗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个性,即所谓的“诗如其人”,因此,杜甫以“诗”作为名词性的“第二粒纽扣”来绾毂全篇,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本诗章法上的特点是,以赞“诗”起承,再转入两地相思(非关男女),最后又以渴盼论诗(诗中的“论文”)结尾,全篇以“诗”起,以“诗”合,章法极为绵密。

这首诗的起承转合是比较典型的。首联,起,赞美李白的诗歌无与伦比、卓尔不凡、飘然洒脱。颔联,承,紧承首联的思路,评价李白诗歌的风格清新、俊逸,有如庾信、鲍照。颈联,转,由一、二联的议论转入对双方所居之地景物的描写,巧妙地将思念之情融入景物之中,且一虚一实,悬想揣度,情感更加深挚。尾联,合,又是以悬想之情形写二人何时可以把酒论诗,切磋诗艺。因忆其人而赞其诗,因赞其诗而忆其人,又因忆其人而渴望论诗。这便是全诗的思路,此皆由真情演绎而出,又显得章法紧凑、自然。可见,“诗”作为本篇的“第二粒纽扣”,在章法上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得此,便可明了此诗意脉,并体悟诗歌主旨。

古诗词的“第二粒纽扣”,是营构全篇、贯通意脉、接近主旨的关键字眼,我们在阅读鉴赏时,若能找到这些闪亮的字眼,便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诗词作品的主旨和思想情感。当然,也并非所有的诗词作品都有这样的“第二粒纽扣”,对于没有“纽扣”的作品,读者就须涵泳其间,赏析其章法特点,从而探得其意脉,体悟其情思。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高级中学(51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