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傅玄的教育思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傅玄的教育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傅玄所著的《傅子》反复论及教育问题,特别是对教育的作用、教育的内容、学校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卓见,其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教育思想 学校教育 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1-0060-02

一、傅玄的生平

傅玄(217-278年),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人。为躲避战乱,举家迁于河内。玄博通众学,善于文词,精通乐律。魏时他曾为弘农太守兼典农校尉,封鹑觚男。傅玄,性刚直,晋武帝时为谏议官,屡陈政见,要求重农轻商、尊儒尚学,以儒道为治国之本,深受重视。在西晋官至司隶校尉。

傅玄的主要著作是《傅子》,现仅存24篇,《隋书》和两《唐书》的经籍、艺文志都著录《傅子》,[1]列为杂家。然而,傅玄自称“儒家者,王教之首”,以儒家自命;《傅子》书成,时人王沈读后亦称其“存重儒教”;至清代,《四库总目》复称其“阐启儒风”。傅玄所著的《傅子》反复论及教育问题,特别是对教育的作用、教育的内容、学校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卓见,其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在中国教育思想史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教育思想及内容

傅玄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提出了自己对教育理念及教育内容的看法,被后世广为流传。唐代魏征的《群书治要》、虞世南的《北堂书钞》、欧阳询等编辑的《艺文类聚》、徐坚的《初学记》及马总的《意林》等都辑录了许多傅玄关于教育方面的言论,[2]足见唐朝知识界对傅玄教育思想的重视。

1.傅玄的教育思想

他主张选贤举能、知人善任。魏晋时代世家大族通过资荫的方式实现对朝政的长久把持,并不是通过个人的能力来确定官位。《晋书•刘毅传》中有一句正与当时状况相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庶人。”[3]《傅子•举贤》中有:“贤者,圣人所与共治天下者也。故先王以举贤为急,举贤之本,莫大正身而壹其德。”又《傅子•授官》曰:“况帝王之佐,经国之任,可不审择其人乎?…审其栋梁,则经国之本立矣。”傅玄的观点与当时的风气相反,从根本上否定了当时盛行的“九品中正制”,不看家世门第,唯才是用。

2.尊儒重教,以“儒学”为教育的内容。

当时玄风正盛,儒学衰微,其有关教育内容的说法正是反其道而行之。《傅子•贵教》中有:“中国所以常制四夷者,礼仪之教行也,失其所以教,则同乎夷狄矣;其所以同,则同乎禽兽矣。”另外本传中也有记载“夫儒学者,王教之首也。尊其道,贵其业,重其选,犹恐化之不崇;忽而不以为急,臣俱日有陵迟而不觉也。仲尼有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然则尊其道者,非惟尊其书而已,尊其人之谓也。”足见傅玄对儒学的重视。

三、论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傅子》体现了傅玄的教育思想。傅玄对教育的作用(塑造人性、培养贤才、华民成俗)和教育的途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问题提出了卓见,傅玄发展了儒家的教育思想,正是“礼虽旧制,其教维新”。[4]这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提出的有针对性的治世良言。傅玄围绕封建政治的需要来阐述教育问题,有很强的说服力,他在晋初担任谏官,其教育思想“多所匡正”,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晋武帝称赞他“所论皆当”。傅玄的朋友程晓将他倡导的儒学教育行为与文王周公及孔子相比拟。可见,傅玄的教育思想在西晋初年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本文主要从傅玄的人性论与治国安邦两方面论述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在人性的问题上,傅玄不赞成孟轲的“性善论”,也不同意荀况的“性恶论”,傅玄讲人性无善恶之分,而是认为人性既有善的因素,就好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最终是为了说明“先王”对人民教化和立法以趋民向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即所谓“好善尚德之性”,又有恶的因素,即所谓“贪荣重利之性”,[5]有善有恶,才是人性的完整涵义。人性中不论是善的因素,还是恶的因素,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可变性是人性的最大特点。教育对人性的作用则表现在因善与攻恶两方面,教育就是扬善抑恶的日积月累的过程。而且,教育的功能远大于环境的影响。人在接受教育后,就能为道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傅玄又认为,为防止教育过程发生偏差,确立一定的法度是必要的,只有以教育为主导,以法度为调节因素,教育才能达到教育者所要求的目标。

其次,从治国安邦的角度,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亦不可小看。他构想的新的封建政治的图景就是“教化隆于上,清议行于下”。当然,自上而下的教化力量来治国,傅玄继承德威并举的政治思想,认为治国应备有两手:一为赏,二为罚,“只有德威相济,两手并举,方能‘使其民可教可制’”。但在德威两者之间,又应以德治为主,必须弘扬德教。通过教育,养成礼义之德,最终才能达到上安下顺、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他把教育看成政治的一部分,是统治的辅助手段,这种观点与传统的“化民成俗”的儒家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四、论学校教育

傅玄认为既以儒学为治国之道,就应注重传授儒家经典为主的学校教育,尊重儒者,并对教育的内容(以儒家的“三本”、“五常”为核心的学说)、教师的修养和良好的品德提出了见解。同时提出以儒为贵,严格选拔好儒之士入学受教,慎重聘用学官。只有以“尊其道、贵其业、重其选”为急务,才能振兴衰弱已久的学校教育。

五、论道德教育

傅玄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与原则方面,强调“内省法”,注重自我修养的必要性。他认为修心是修养的关键,因为心乃神明之主,万理之统,有正心必有正德,所以立德的根本在于正心。所谓正心,即以儒道正己,使忠正仁理等时刻存于心中。在傅玄看来,一个人只有自正心开始,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古之君子欲修身治人,必先正心。因此,傅玄反复强调修养只在求之于心而已。如其心正于内,则不论外界如何变化,都能保其心性而不迷惘,值得注意的是,傅玄认为道德教育必须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经济的发展能促进道德的培养。这种观点与他的政治、经济主张是一致的。经济决定论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傅玄认为既以儒学为治国之道,就应注重传授儒家经典为主的学校教育,[6]尊重儒者,傅玄能注意从各个角度研究教育的发展,在当时是很有积极意义的。由于傅玄所处地位显赫,他的主张对晋初经济的繁荣、文教的发达有影响。但随着晋统治的腐朽,玄风的盛行,傅玄大部分主张只作为一种良好的愿望留于史上。傅玄的教育思想继承并发扬了汉代以前的儒学教育理论,对隋唐时期的国家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见《晋书•傅玄传》

2 吕思勉.中国政治思想史(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3 刘大杰.魏晋思想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 田文棠.傅玄思想简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5 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6 傅云龙.中国哲学史上的人性问题[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