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绿色升学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绿色升学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9年的高考,大连36中又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一本进线率高达48%,二本进线率90%。近几年来,学校高考成绩一路攀升,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并把此现象称为“36中现象”。大连36中是一所一般高中,占地面积仅有10400平方米,学校发展的物质空间非常有限,所录取的学生初升高成绩在全市排名在5000名以外,这样一所没有一流校舍、一流生源且周末从不补课的学校,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好的成绩?36中人用行动告诉人们,这是全体教职工无私奉献和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措施。

1.实施精细化管理,把教学常规做深、做细、做实

精细化管理是注重过程和细节的管理,学校努力把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做深、做细、做实。

(1)建立预习学案制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首要保障。为此,学校建立了预习学案制度,即新授课讲解前,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的预习学案,并及时检查和督促。按照预习学案的要求,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学会了思考,并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实施备课管理制度,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为了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按照“团结协教、深研新课改”的要求,学校建立了“集体备课领导引领监督机制”,即在集体备课时间中层以上领导到所负责的备课组参加集体备课,和教师一起研讨课堂教学,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要求集体备课做到“三步走”和“五备四同”,“三步走”即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五备四同”即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备同一课、备同一个课时、上同一堂课、保持同一个进度,使全体教师切实将最优化的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中。

(3)明确提出作业质量要求,减轻学生负担。为了保证作业质量,让学生跳出“题海”,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学校对作业的质量、数量、批改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作业要有典型性,有利于巩固教师当天讲过的内容,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不备教辅资料,教师自己出作业题;数学、物理、化学作业时间不超过35分钟,语文、外语作业时间不超过30分钟,高一不留政史地作业;作业批改要及时到位。为此,教师不仅要跳进“题海”,从大量题例中筛选典型的试题,而且对于布置的每道题,教师都要事先做完,同时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调整下一步的课堂教学。

(4)建立走廊联合辅导制度,在学校为学生进行“家教”辅导。为了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智力和情感上的帮助,学校建立了“走廊联合辅导制度”,即在早自习或下午第七、八节课,各学科老师在走廊给学生辅导、答疑,学生可以跨班级、年级随时找老师辅导。走廊联合辅导有利于实施个别化教学,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日日清”,帮助学生体验成功。走廊联合辅导是以生为本的体现,是在学校为学生进行“家教”辅导。

2.建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为了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本着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学校逐步建立了一套发展性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这一套评价体系的核心就是关注教师的教学背景和基础,不以奖惩为主要目的,以评价来再现教师工作过程中的诸多信息,并对这些信息予以整合、加工,呈现在学校领导和教师面前,从而使学校领导和教师个人共同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和问题,一起反思教学过程。这套评价体系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诊断反思性的量化评价体系。诊断反思性的量化评价主要用于模块教学质量分析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块教学质量分析是指每一个模块结束时,教学部门都要对每一个班级的模块教学质量进行定量分析。为此,学校制订了模块质量分析细则,规定了分析的视角,每位教师人手一份细则,做到质量分析项目人人心中有数。模块教学质量分析能够及时肯定教师在新课改路上的探索与付出,也为下一步教学工作提供了引领和指导。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指为了帮助教师诊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学校采取个人、同行、专家、学生、家长多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量化评价,主要是针对平日课、公开课、研究课、随机展示课、说课等课型展开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的过程包括五个方面:随堂听课,了解课堂情况;学生对教师主观评价,通过课后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课堂感受;学生对教师客观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师生关系状况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特征;同行评价,了解同行眼中的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师个别交流,了解教师的专业思想、教学态度、对新课改的感想等情况,同时,负责人将评教专家组整合的信息结果反馈给教师,真正达到激励和引领的目的。

(2)激励引领性的质性评价体系。激励引领性的质性评价有如下几种方法:“视导闪光册”记录法、学生评教座谈会、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评比。“视导闪光册”记录法是教学管理者在走廊巡视、检查课堂教学情况时,将教师们的好做法、好现象等亮点记录成册,在每周一教研组长例会时,将上一周的亮点通报给教研组长,目的是激励、鞭策教师,同时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学校能够充分了解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常规、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等信息。

(3)发挥创造性的教师自我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教师为主体,要强化教师的自我评价,从而通过评价变管理中的“他控”为“自控”。发挥创造性的教师自我评价主要有“教师自我成长记录袋”记录法、教师自我进行试卷分析。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的初衷,就是通过记录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实现自我评价。其中“教科研篇”和“创新特色篇”将教师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荣誉篇”和“阶段反思篇”使每位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自我进行试卷分析,主要是让教师针对学生的成绩和不足,进行细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使自己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二、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另一重要措施。

1.建立校本研修层级管理体系,形成教学研一体化

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是校本研修顺利实施的首要保证,为此,在校本研修实施初期,学校整合了教导处、教育处、教研组的力量,建立了校本研修层级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决策层,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研究制订校本研修计划,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二是执行层,在分管副校长的领导下,建立相关制度,做好校本研修的实施及考核、档案建设等工作。三是基础层,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负责动员和组织教师参加校本研修学习。在运行过程中学校不断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由于责任到位、制度健全,这一管理体系能够有序、有效地运行。

2.校本研修制度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研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从技术熟练取向到文化生态取向,从重在组织活动到重在培育研究状态,是校本研修制度建设成熟的重要标志。大连36中校本研修制度经历了初创期、调整期,目前已进入成熟期,其表现为:教师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能够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教师能够将教学研究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习惯;教师能够在研究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将研究作为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和生命价值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形成教研文化,即研究的氛围民主、融洽、学术性强,从而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整体发展。

3.创设多种校本研修形式,以课例研究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几年来,大连36中校本研修坚持以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和实践方式,如读教育名著,让教育书籍来引路;经验交流共享,好事妙计人人传;随机展示课,让节节课都是精品课;集体备课,让好办法出实效;课题引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课例研究,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全过程。学校的课例研究是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以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目标,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校本研究模式,其基本流程是;发现问题――确立专题――交流研讨――研究课例――反思总结――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课例研究主要用于研究课、公开课、优质课、随机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活动。

4.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标准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如将研究课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确定研究专题。每学期开学初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学科分课型确定研究专题、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第二,每周教研组例会。实验教师与全组教师进行交流研讨,教研组向校长、教学主任、各位教研组长汇报交流,同时提出下一步的设想和问题,校领导提出指导性意见;实验教师要按计划上研讨课,课前要说课,课后要评课,上课教师要反思。第三,研究课成果展示。学期末以优质课形式展示研究成果,目前已出台了“两先两后一小结”“先学后教”“堂堂清”“日日清”“课课清”“学案导学”等课堂教学标准,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已形成了基于不同学生、不同课型且具有实用价值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实施全人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几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着眼发展,关注未来”的办学思想,本着“执着、忍耐、勇敢、务实”的办学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基。学校开展了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的需求,加强研究性学习过程管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成人、成材、成功。

1.开展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目前学校组织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五个系列,系列一是体育心理健康类活动,如足球比赛、篮球比赛、跳绳比赛、心理剧表演等;系列二是文艺类活动,如校园歌会、元旦晚会、大合唱等;系列三是语言表演类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诗朗诵、课本剧表演、小品表演、英语配音等;系列四是技术技能类活动,如机器人比赛、书画摄影、书法比赛、象棋比赛等;系列五是教材拓展类活动,如模型制作、教具制作、学科竞赛等。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张扬个性,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

2.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的需求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和教师实际,学校设置了九大领域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教师按照每个领域的要求和培养目标开发校本课程,目前已开发出174门,其中38门已形成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学校还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课程开发制度”“选课指导方案”“上课制度”“评价制度”。目前主要是在高二的各学段开设校本课程,实行走班制,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选课、上课、评价等各项工作,比如选课,包括初选、复选,学校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发展要求,尽量满足学生的选课愿望。

3.加强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管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不仅强调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更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过程和学生的亲身实践与体验,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此,学校特别注重对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管理,对研究性学习的程序和评价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研究性学习从学校动员、开题报告、选题、小组建立、教师指导、研究过程、成果汇报(班级、年级、学校展示)、评定等级、发放证书等环节,能够按计划逐一落实。

(作者单位:大连教育学院高中教师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