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理性的阐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理性的阐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09-02

庄子是古今文人欣赏阐辩的焦点人物。他的思想像燃烧千年的精神圣火,照亮了许多作家的人生之路,烘烤着现代人潮湿的心灵。苏教版高中语文节选了庄子的《秋水》,但教学中学生在主旨的把握上以偏概全,与庄子哲理思想有一定的差异。通过分析《秋水》全篇与节选所阐述的哲理思想,正确把握选文。

一、庄子是谁

庄子是中国历史上不二的奇才。《庄子》一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书。 李怀宇说:“庄子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隐士,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高人,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①闻一多先生曾这样评论:“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他的烙印。他的书成了经典,至于历代文人学者对他的崇拜更不用提,别的圣哲,我们也崇拜,但哪像对他那样倾倒、醉心、发狂?”名人们对庄子的赞誉使他越发的神秘,引人向往。

借助资料,可以了解庄子名周,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这一观点在 《秋水》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庄子渴望摆脱一切世俗羁绊,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真正实现他的“无己、无功、无名”。他提出齐生死等万物的妙论,主张回归自然、追求天人合一。

二、庄子《秋水》篇包含的几个哲理故事

《秋水》篇全文很长,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河神和北海海神的谈话,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人的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阐发世间万物的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还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第二部分写了八个寓言故事。

1.“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阐述自然的用处,各有其妙用,而无大小之分。

2.孔子围于宋,表现出圣人的勇气。阐述时运有穷、有通。穷时要以智慧观察,静以待变。

3.管锥测天地。“以管窥天,以锥指地”的意思,既表示自谦,也表示自有一方天地。阐述公孙龙虽然知识通达,但我们的用心地带,都是在无穷事物中取舍的一个点而已。以有限的知识去和庄子的道辩论,如同用管锥测天地。

4.邯郸学步。阐述了读书的人,原来为了追求大道,恢复自然的本性。但是久而久之,就迷失在书城里面,走都走不出来。后人用邯郸学步的意思和故事来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

5.井底之蛙。阐述人不能受空间和时间的拘束,而能够使自己的精神达到一种无碍,东南西北四通八达的境界,也就是自在的境界。这个成语后来常常被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6.污泥中的龟。阐述性命是不能用世俗的尊贵来替换的,为了世俗的尊贵如职位、权力而丧生的,都是迷惑不醒的人。精神上的自由远比任何权名利来得重要。

7.鸮鸟吃腐鼠 。阐述“名位”对于世俗虽有设置的必要,但对大智慧的人来说,名位像施舍一样,没有什么好留恋的。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凡迷恋名位的人,他的心神形体便被名位所役使了。

8.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的辩论是以他从大自然获得的智慧做基础,与万物相感应,来回答惠子的问题的。惠子主张理性的求证、推理,但当他应用他的知识去推理、求证时,已经不知不觉忽略了更多的东西,也就是人的认识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从哲学思想来看,庄子的《秋水》主要是宣扬相对主义的认识论。他认为,无论是大小、多少、长短、有无,还是贵贱、得失、生死,都是相对的,都是不确定的,都是没有明确界限的;由此,他陷入了物的“齐一”。《秋水》中有北海若的话为据:“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在他的心目中,只有那个以“无”的形态存在的“道”,才是至高无上的,才是绝对的。

三、教材节选部分赏析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中选编了庄子的《秋水》。选文只是《秋水》篇的开篇部分,取首句前两字为题,选文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秋水泛滥,“百川灌河”,是何等的雄壮;“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是何等的开阔。一个“天下 ”,一个“尽”,把河伯那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描写的淋漓尽致。“于是焉”说明在这样的情况下河伯是欣然自喜的。

第二层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不见水端”形容大海的浩渺广阔,与“不辩牛马”不可同日而语。对比之下,河伯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向海神发出由衷的感叹。又是一个“于是焉”,在这种情况下,认识也发生了改变,此番感慨真诚而谦虚。河伯先批评自己的狂妄自大,然后以小看仲尼和轻视伯夷的事例,证实了自己的浅薄,批评自己的盲目自大。

选文以河伯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这是选文的主旨,学生还能得到更多的启示,如: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人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应当时时刻刻做到谦虚。善于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才能给自己正确定位,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人要善于反思,善于反思的人善于进步。但以此作为学习《秋水》的收获,那便断章取义了。

四、教学需补充的几点说明

选文所说学问是无止境的,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它并非庄子《秋水》所要表达的人生态度,要想真正明白庄子的表达意图,需要向学生补充海神的这番话:

1.“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意思是用自然的常理来看,万物本没有贵贱的区别。从万物自身来看,各自为贵而又以他物为贱。拿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于事物自身。

2.“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何少何多,是谓谢施”意思是用道的观点来观察,什么是贵什么是贱,这可称之为循环往复;不必束缚你的心志,而跟大道相违碍。什么是少什么是多,这可称之为更替续延。

3.“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意思是宇宙万物本是浑同齐一的,谁优谁劣呢?大道没有终结和起始,万物却都有死有生,因而不可能依仗一时的成功。时而空虚时而充实,万物从不固守于某一不变的形态。

4.“论万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意思是万物的生长,像是马儿飞奔像是马车疾行,没有什么举动不在变化,没有什么时刻不在迁移。应该做些什么呢?又应该不做什么呢?一切必定都将自然地变化!所以说,不要用人为去毁灭天然,不要用有意的作为去毁灭自然的禀性,不要为获取虚名而不遗余力。谨慎地持守自然的禀性而不丧失,这就叫返归本真。

从海神的话中我们可以明白,《秋水》全文宣扬的还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得失、成败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任其自然。

五、选文的进步性

选文的主旨是强调人要谦虚,不能骄傲自满。而《秋水》全篇主要阐述庄子齐物论和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列宁曾明确批判这种极端的相对主义:“对于客观的辩证法来说,相对中有绝对。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来说,相对只是相对的,是排斥绝对的。”但教材节选的部分,尚未走到齐物我、无是非的绝境,其中包含着不少合理的思想因素。首先,庄子认为,人的认识要受到三方面的限制:一是“拘于虚”,即受空间的限制;二是“笃于时”,即受时间的限制;三是“束于教”,即受后天教育的限制。这概括是合理的、全面的,有启发人们放眼宇宙而匡正自我的认识价值。其次,文章所展现的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和人的认识的无止境性,对鞭策人们不要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不要自满自足,要努力学习,开扩眼界有很大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①李怀宇《忙里偷闲读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