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桂平市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桂平市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桂平市区域生态保护有着重要意义,根据近些年桂平市存在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以后的桂平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有所帮助。

关键词:桂平市;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X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188-2

1 桂平市地区的生态环境概况

桂平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境内的河流均属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从西北部入境的黔江与从西南部入境的郁江汇合后注入浔江。其他河流共45条,其中20条流入郁江,10条流入黔江,15条流入浔江,总里程993.3km。桂平市的生态状况直接影响到珠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江河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全市土地总面积407261.0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09776.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1.5%;非林地面积197484.6hm2,占48.5%。全市森林覆盖率46.21%。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154125.2hm2,占林地面积73.5%;疏林地面积390.0hm2,占0.2%;灌木林面积28154.9hm2,占13.4%;未成林造林地面积4023.9hm2,占1.9%;苗圃地面积64.0hm2;无立木林地面积9096.3hm2,占4.3%;宜林地面积13775.9hm2,占6.6%;辅助生产林地面积146.2hm2,占0.1%。

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6800683m3。其中:乔木林地蓄积量6487607m3,占95.4%;疏林蓄积量390m3;散生木、四旁树蓄积量312225m3,占4.6%。

市内地带性植被属南亚热带常绿阔叶季雨林,由于人类长期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已被破坏,取而代之主要是以人工针叶林为主的植被群落,乔木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木、部分乔木经济林及少数残存的原生或次生阔叶林,灌木树种主要有桃金娘、岗松、野牡丹及部分人工矮化了的经济林如荔枝、龙眼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白茅、茅根、野古草、纤毛鸭咀草、五节芒等,蕨类有东方乌毛蕨、芒箕、扇状铁线蕨、铺地蜈蚣、菜蕨等。

2 桂平市区域生态环境主要存在问题

2.1 地区间不均衡性

桂平市的林业规划缺乏全局观念,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局部性,这就要求综合治理的手段,不同林地适合种植的树种是不同的,应该深入调查确定各个地区最适宜种植的树种,尽量做到因地制宜,同时还要让各地对建设生态环境的战略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当然也要对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生态建设要认真落实,不浮躁、不冒进,力争把全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当地民众互相监督,保护已有的建设成果,使桂平市的生态建设成为“一盘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2.2 滥采乱挖,生态恶化形势严峻

从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拥有电器数量猛增,在给百姓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比如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温室效应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两级冰川融化,淹没沿海地区,而一些地区正好相反,长期滥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致使干旱问题不断升级,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长期以来,桂平市许多地区仅仅考虑林区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林区的生态效应,导致林地生态环境退化,并且遭到破坏。桂平市一些公益林地区存在严重的滥采乱伐现象,不仅破坏了林木资源,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严重毁坏了林地资源,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导致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如非法采集名贵稀有树种等现象,严重破坏植被多样性,野生动物数量也随之减少,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演替进程加快,对桂平市区域生态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3 水土流失,荒漠化现象严重

在桂平市地区,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水土流失和沙化现象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水土流失和沙化面积逐年增多,不仅使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而且危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据初步统计,桂平市部分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较以往成倍增长,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可小觑的损失。林区植被被破坏后,会逐步退化成沙地,如果不加以重视将会为沙漠化形成不可逆转的物质基础,加之风的作用,沙地面积会不断扩大,生态环境恶化到一定的地步,人力所能控制的效果就微乎其微了,所以要从当下抓起这项工作,避免问题的严重化。

3 桂平市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3.1 加强领导,确保完善区划界定成果质量

经过多年的实施,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存在的问题较为普遍,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区划核定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为了确保完善区划界定成果质量,桂平市成立了由林业局局长为组长的完善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领导小组,并以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为技术依托,组织开展完善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整个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完成,一是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掌握完善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区划界定技术操作细则;二是对调整或界线有争议的,技术人员要深入实地进行现场界定;三是根据2009年二类调查成果更新小班属性数据、图库,建立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地理信息系统,编制完善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区划界定有关成果等。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到位,各部门密切配合,从而确保了完善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质量。

3.2 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

动员社会力量,广开渠道,建立森林生态工程建设基金制度,分级管理,专项使用,确保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落实林业的扶持政策,强化社会林业的意识,按照省人大《广西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从地方财政总支出中安排不低于1%的资金,用于造林、育林、护林、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林业科技教育”,要加大投入,促进资源培育。鼓励群众投劳造林,对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等,要合理确定有偿投入比例。

依靠科技兴林,是振兴我市林业的根本出路,也是搞好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保证。在工程建设投入上增加科技含量,把实用技术推广纳入工程建设计划。要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稳定科技推广队伍,采取多种形式,认真抓好各层次的技术培训、科技信息传递和应用;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投身生产第一线,努力提高科技兴林水平;利用生态经济技术指标指导、验收、考评工程建设成果。

3.3 提高补偿标准,完善补偿制度

生态公益林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维护国土安全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解决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或补偿过低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公益林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关系到公益林的安全和稳定。因此,进一步完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提高补偿标准,使补偿标准达到区域用材林地地租标准。同时,将未获得补偿的公益林地,纳入补偿范围,使投入到公益林经营中所损失的直接利益得到回报,并取得社会平均营林利润。只有这样才能稳定民心,确保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

3.4 加大宣传和监管力度

为了提高社会各界对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 形成全社会关爱林业、保护森林的良好氛围,就必须加大宣传和监管力度。一是要在林区入口处、管护范围四周立碑公示,做到家喻户晓;二是要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并采用办培训班、写宣传标语、印发宣传手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地加强宣传;三是制定合理有效的监管制度,严厉打击破坏林地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为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保护和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程国栋,王根绪,等.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与成因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6.

[2] 孙广友,唐邦兴.长江河源区自然环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何立友(1974-),男,就职于桂平市林业局,研究方向:营林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