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世界经济危机时期英国科技政策的成功与失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世界经济危机时期英国科技政策的成功与失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着重介绍20世纪之后4次危机时期英国的科技政策变迁情况。历史已经证明英国在危机时刻的科技政策关键性转变对其生产力提高和基础研究及应用开发影响力方面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这种积极影响贯穿至今。但它的政策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科技投入增长幅度较低,科研难以为继;科技政策不能贯彻到底等。通过研究,得出英国的发展之路在于科学与技术应用结合,转化为生产力;继续创新;充分利用欧盟共同体平台,参与全球知识生产过程的结论。

[关键词]经济危机 英国 科技政策

[分类号]G322

在世界科技史上,英国曾经写下过灿烂的篇章。英国经济的发展与科技政策调控、科技创新相伴而行,一次次危机的不断扩散和蔓延,使英国政府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科技,一方面,希望科学技术在应对危机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经济危机也给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政府亦寄希望于创新和技能成为激发社会生产力、带动经济复苏与繁荣的主要驱动力量。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在科技方面制定科技奖励、产学研合作等产业发展政策,科技机构力量进一步得到整合和加强。在政策和科技的带动下,英国的经济与地位能否往日重来,是一种挑战。

1 时间旅行:20世纪之后4次危机时期的英国科技政策变迁史

从历史来看,英国经济的发展与科技政策调控、科技创新相伴而行,英国政府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在科技政策方面做了种种努力,其中调整重点发展领域和产业结构、推动中小型企业创新、创造新的市场等措施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见图1)。但是,英国的科技政策更多从政治上出发,显得被动和保守,对提高经济产出效率方面欠考虑,表现出其浓厚的特有色彩。多年来它处理各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世界各国来说意义非凡。

・1973―1975年:经济滞胀,加上中东石油危机,世界经济危机到来。

这个时期英国创新活动活跃的领域是航空与国防,很少考虑工程与市场问题。科研战线铺得太宽,造成许多科研投资上的“黑洞”。那时候在英国很难找到由于基础研究而生产出产品的公司…。因此,英国政府开始对科技政策进行反思,提出要将科学放到现代工业化的核心位置,将科技创新的重心逐步转移到民用研究与开发上来。例如,《罗斯柴尔德政府应用研究条例》实际上是将政府拨款的一大部分改成商业性的竞争机制,旨在将科学研究(基础研究除外)导向更实际的应用。

・1979―1982年:经济全球化,同期性的经济危机爆发。

1979年7月从英国开始,逐渐蔓延到其他国家。英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4.8%,失业人数和失业率超过了前次危机。英国传统工业已失去国际竞争能力,许多英国产品无法在世界市场进行竞争,投资不足,公共开支和现金需求量失去控制,劳动力大军缺乏培训无法应付信息时代的挑战。英国经济在一个保守、低投资、低效率的“怪圈”中周而往复不能脱身。为尽快走出这一“怪圈”,英国各界都认识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受命于英国继续衰落的“危难之时”,撒切尔夫人带着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和“强硬”姿态出现在英国政治经济舞台上,执行了促使科研与工业相结合的科技政策,“催促科学家们去做更多具有应用性和商业性导向的工作”。同时注意紧跟世界科技大潮,发展电子、生物和新材料等“战略科学”,期望以此振兴经济。

・20世纪90年代:经济进一步全球化,世界金融危机开始。

这个时期,梅杰政府扭转了英国科技界的混乱,使之重归科学技术为经济增长服务,增强经济建设趋势和减少军事倾向。至此,英国的科技政策体系真正健全起来,科技管理体制得到强化,为日后英国的元气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世纪的经济危机――2008金融危机:再度遭遇经济危机。

这次美国模式市场经济治理思想的严重危机产生了比以往更强烈的冲击,各国至今都在进行深刻反省。英国经过之前的调整,对科技的重视有一种不可挡的气势。2008年英国创新、大学与技能部部长保罗・德雷森成为首位进入内阁的科技部长,同时推进国家创新战略,以确保英国企业和人民从创新需求产生的机遇中受益。

2 应对危机:英国科技政策的得与失

历史已经证明英国在危机时刻的科技政策关键性转变对其生产力提高和基础研究及应用开发影响力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种积极影响贯穿至今。

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危机时期,政府逐渐由“客户”变为“工业的伙伴”;需求拉动模式和供应导向被整合成创新行为,基础知识的增长、现代科学的研究方向越来越受到经济活动的引导,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发展的路径变短。科研项目的选择开始采用新的标准,如对工业的影响、对竞争力的贡献。科技发展不再仅是为了提高军事技术水平,而是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商业利润,但是这也意味着物理研究、空间研究、天文等“大科学项目”的经费大幅度减少。70年代末期,英国经历了政权的更换,政治生活动荡,“英国科学体系至70年代末已是摇摇欲坠”。

20世纪80年代的科技政策具有浓厚的市场导向色彩,实际是70年代前期政策的延长和扩大。撒切尔政府“催促科学家们去做更多具有应用性和商业性导向的工作”战略是旨在利用科学技术拯救英国经济的一种新表现。同时,又强化了科技政策的市场经济导向。虽然用于核能和航空的政策投资终于被控制住,但是大量科研努力还是被导向几乎没有民用之处的防务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危机时期,英国经济发展持续下降,梅杰政府在科技政策制订中,增强经济建设趋势和减少军事倾向。英国重新走上繁荣发展之路。英国各界都认识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紧迫性,科技白皮书、科技展望报告和技术预测计划陆续出台,政府在科研投入和科学创新方面的做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将重点放在一些具体实施要求方面,而不仅仅是提供资金。因此,英国政府的科技政策与前一段相比,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纵观历史,为应对危机,英国国家对科技政策体系进行了改革,使科技为经济增长服务,促进政府管理与服务的效率,增强本国经济的竞争力。但是,我们也看到其政策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有待于从多方面提高和完善。

2.1 成功之处

2.1.1 生产力显著提高 研究、创新和经济增长有很多的关联。科技政策能够通过促进新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的发生、发展,增加产量和人均生产力。生产力增长可以采用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评估。人均GDP增长可分解为劳动力生产率(通过每小时工作的GDP来衡量)增长、劳动力利用(由人均工作时间来衡量)。1995-2006年英国和其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人均GDP)情况如表1所示:

根据英国创新、大学和技能部2008年12月的《研

究和创新中的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报告,英国的生产力大大提高,与美国的差距从1996年的24%缩小为2006年的19%,与法国的差距从1996年的25%缩小为2006年的17%,与德国的差距从1996年的30%缩小为2006年的17%。

2.1.2 基础研究及应用开发影响力巨大 英国有重视基础研究的传统,历届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都比较高,但也逐渐重视转向应用领域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科研的重点从高能物理学转向了生物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的研究及应用。

英国生物技术的科学基础是其他欧洲国家无法比拟的。在这一领域,英国已经获得了20多个诺贝尔奖。DNA结构及单克隆抗体构造的发现,DNA指纹的发明、抗体工程的进展为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英国又在人类基因测序(英国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参与者,承担了1/3的测序工作)、克隆技术以及基因治疗等方面有不俗的表现。英国对生物技术产业这一关键技术寄予厚望,认为它是典型的知识经济,他人难以模仿,是英国的优势所在,在创造财富和就业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是英国产业的未来。在促进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中,英国政府主要是通过资助基础科学研究,营造产业发展的环境来推动本国生物产业的发展。

在医学研究方面,英国政府设立的医学研究理事会(Medical Research eouneil,MRC)支持生物医学领域的各种研究,从基本的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实验,涵盖所有常见的疾病领域。MRC将大部分资金用于院外科研,履行其作为国家级医学科研管理机构的职能,同时在预算和分配的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基础、重视疾病的研究,通过广泛咨询,结合自身定位和国情,设定未来几年的科研重点领域,大力支持具有高优先级的科研领域。

2005-2006财年,MRC向各大学和教学医院提供了22400余万英镑进行研究和培训,为其内部科研提供了近23800万英镑。通过350个研究生奖学金(fel-lowship)、30个研究新人奖(New Investigator Award)、大约420个博士后奖学金(Post-doetoral Studentship)为大学和医院的研究人员提供了超过5000万英镑的培训经费。

正是由于政府政策支持、资金赞助,英国以生物、医学专业为首次学位的人数呈递增趋势,这个领域的就业率也很高,在国际上,英国在数学、物理、生命科学学科领域的毕业生占所有学生比重都是很高的。发展至今,英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地位名列前茅。

2.2 存在的不足

英国Cranfield大学2007年对英国科学与技术进行了普查,得到英国等国家的科学与技术等总体性能。研究显示,英国在研发和技术投入方面表现“落伍”,但研发上的高等教育支出除外。英国相对于主要竞争国来说,研发投入是严重不足。在主要竞争国,美国在研发方面定位良好,几乎所有的研发投入指标都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在技术指标方面,英国表现欠佳。而在关于科学的指标方面,英国人均数的总数量指标非常高,这可能是英国在生物医学相关领域的专业化程度比较高,而且在世界出版市场份额上也是相当高。然而,在化学、工程和物理学方面,英国表现不佳,其数呈下降趋势。

关于科学的影响,英国的整体表现相对较好。然而,相对于对手国家,英国在工程方面落后。这方面英国的相对引文索引往往低于平均水平(如化学,工程,物理和社会科学相对于小型、高跨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科技国家)。

2.2.1 科技投入增长幅度较低,科研难以为继 英国在系统的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投入比对手国相对而言要少。英国的科技费用,20世纪60年代,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到70年代退居到第四,1978年实际为79.61亿美元,和法国差不多。1981―1990年,英国真正用于研究方面的费用减少了10%。英国和其主要工业竞争对手之间R&D投入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2003年之前的20年,英国平均每年将GDP(国内生产总值)的2%投资在R&D上。与此相比,美国为2.6%,日本为2.8%。更引人注目的,这20年间,英国R&D投入占GDP的比例已经下降,由1983年的2.2%降至2003年的1.9%,而美国仍然保持稳定(1983年占GDP2.6%,2003年占GDP的2.7%),同期日本的投资增加了(从2.3%至3.2%)。由此很难看到英国能够达到英国政府2014年研发经费占GDP的2.5%,或欧盟规定2010年达到3%的目标。

总之,英国和它的4个主要竞争对手之间在R&D上的差距在加大。当与高科技小国集团的丹麦、芬兰,瑞典和瑞士比较时,GERD/GDP(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在早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而这4个国家被认为与20世纪80年代初的英国有相似或更低的GERD/GDP水平,之后这4个国家都经历了一个显著增长的GERD投资。2003年,这4个国家的GERD/GDP高于英国,其中丹麦高于英国0.7个百分点,瑞典高于英国2.1个百分点。

政府削减科研费用的直接结果,是使科研机构和大学经费严重不足。因经费拮据,一些重大的研究项目不得不中断。据美联社1985年3月报道,英国的大学每年放弃的一流的医学和科学研究项目大约有600个。1984年12月,在牛津附近拉瑟福德・阿普尔顿实验室投入使用的价值为0.55亿美元的一台分裂中子源设备,因缺少几百万美元资金,只好让“世界上最好的设备处于半开动状态”。英国的许多科研部门处于经费紧张的沉重压力下。

2.2.2 科技政策不能贯彻到底 历史上,英国的科技政策带有政治色彩,有一种动荡现象,经历几次反复。

1988年,英国政府宣布不再进行信息技术的“阿尔维计划”,部分研究移至欧共体的有关科研机构。不久,光纤计划也因耗费甚高(估计需要200亿英镑)和政府不愿予以优惠支持而被放弃。因此,英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又告落后。英国曾是核物理研究的先进国家。由于经费困难,撒切尔政府扬言退出欧洲核研究组织,造成英国科学界的恐慌,担心英国会沦落为第三流的科学水平国家,后几经周折达成妥协才未退出。具有明显的技术和重要工业价值的一些学科,如计算机科学、固体物理、高分子化学以及冶金学等,都接二连三地成为英国的薄弱之处,而且继续恶化。此外,英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政局动荡,撒切尔政府早中期推行科学与技术应用相结合,后期又重归防务研究老路上去,经济严重衰退。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由梅杰首相在科技发展中重新采取几年前放弃的“市场导向”或“靠近市场”,重视科技的应用,大力支持工业技术创新,形成又一次政策反复,英国才又显示出发展的活力。

3 思考

3.1 科学只有与技术应用结合,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英国是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一流的科学研究水平。但由于受传统重科学轻技术、重发明轻产业观念的影响,使得它的科学研究优势并没有完全在高技术产业中得到应有的体现,硕果累累的基础研究并没有带动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相应发展,更没有带来经济的繁荣。许多重大发明尽管诞生在英国本土,但却被其他国家拿去开发成商品而占领英国市场。几次经济危机时期,英国政府加强了战略调整,特别注重高技术产业在提高国家经济实力方面的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促进学院与企业的结合,加快知识转移和高技术产业化的步伐。从强调军民结合和技术扩散到“催促科学家们去做更多具有应用性和商业性导向的工作”,再到健全科技政策体系,英国一步步地实现了“科技投资远离那些科学上的‘孤芳自赏’”,“把重点集中在国家需要的重点领域,研究的价值应根据其潜在经济价值。”

3.2 创新在任何时候都不为过

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过:“创意时代在来临,谁占领了创意的制高点,谁就能控制全球!”各种社会实践越来越证明了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创新就死亡”这句美国企业界的名言,已经越来越被信服。英国科学和技术政策框架逐渐使英国以提高生产力作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其创新研究和工业实践表明,创新过程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正在讨论开放的创新。在一个开放式创新的时代,对企业的挑战是如何保持自己的创新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而同时获取和吸收其他人的创新。这两项能力与知识生产的外部拨款,加上自主研发,无疑对加强英国国家的能力是有裨益的。

3.3 参与全球知识生产过程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英国科学界在全球从事生产知识的过程,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有利于其科技成果在全球的扩张,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流动。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又可以促进本国生产力发展,实现产业重点转移。

3.4 充分利用欧盟共同体平台

自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欧洲逐渐形成共识:必须把科技发展作为一个紧急问题,整合各成员国的科技资源来扭转落后局面,一方面促使科技成为促进欧洲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另一方面使欧洲在新科技革命的争夺中占有一席之地。尽管英国把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并且政府对此也很感兴趣,但应该注意的是英国没有能力广泛涉足所有高新科技领域,而应集中优势,选准方向,发展能够带动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的重点领域。作为欧盟成员国,英国完全可以充分挖掘欧盟提供的各种研究与合作政策,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促使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