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环\枢椎外伤的MSCT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环\枢椎外伤的MSCT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探讨CT扫描在环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1年4月收治15例环、枢椎损伤患者,行X线检查及CT扫描,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并行二维和三维重建观察。结果:15例中,环椎骨折2例,齿状突骨折6例,枢椎椎弓根骨折2例.枢椎椎体骨折1例,环枢关节前脱位1例、侧方脱位2例,单纯性环枢关节旋转脱位1例,MSCT全部正确诊断。结论:MSCT能对环、枢椎损伤做出准确评价,是环、枢椎外伤最好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 外伤 计算机断层摄影 环椎 枢椎

头颈部在遭受剧烈的外力作用时,可造成环、枢椎的严重创伤,若不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1]。由于环枢椎功能复杂,解剖结构隐匿,因此需要借助仪器设备进行检查。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环枢椎外伤影像诊断的阳性率[2]。为探讨环枢椎外伤的MSCT表现,以总结MSCT检查对环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2009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环枢椎损伤患者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环枢椎损伤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0~60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为6例高处坠落伤,6例交通事故伤,3例砸伤。有8例患者出现脊髓损伤症状,其中4例为不全瘫痪。

方法:采用Marconi mx8000 MSCT扫描机,标准仰卧位。扫描范围从环枕关节上部至C3椎体下缘,扫描层厚3mm,床速3mm/秒,重建层厚1.3mm,重建间距0.6mm[3,4]。重建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ing,VR)技术,并行多平面重组(MPR)观察。

结 果

寰枢椎损伤患者,大多数患者由于不能站立或张口困难,一般不能配合X线平片检查,常规CT和X线平片检查仅显示二维图像,难以正确判断骨折移位及关节脱位程度[5]。这类患者应尽量少移动,过多搬运寰枢椎损伤患者会引起脊髓损伤的危险性。MSCT的MPR是在对患者进行扫描,数据取出来重新组合成三维空间中的另外新的平面图像[6]。利用计算机能从不同平面上较为细致地分析病变的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这样有效解决了横断面图像的局限性。

齿状突骨折本组共6例,依据齿状突骨折的位置分为三型。Ⅰ型,骨折位于齿状突尖部的斜行骨折线本组l例,该型即使发生骨不连也不致造成不稳。Ⅱ型:骨折线位于齿状突与枢椎椎体交接部,呈横行或斜行,本组有3例,环椎和齿状突均移位,范围3~7mm。Ⅲ型,肯突骨折位于枢椎椎体上部,本组2例,环椎和枢椎齿状突有向前轻度移位。

Jefferson骨折,骨折块多向四周移位,表现为环椎双侧前后弓多处骨折,本组2例。该骨折是由外力轴向传递到斜面的枕骨髁和内薄外厚呈楔形的环椎侧块,作用力呈离心式分布,故骨折发生在环椎最薄弱处,即环椎的前、后弓与侧块的衔接处。

枢椎椎弓根骨折又称为“绞刑者”(hangman)骨折,本组2例,有明显移位。常因颈椎后伸分离力量所致,多数为枢椎双侧椎弓骨折,表现为枢椎双侧椎弓在椎弓根处断裂。

枢椎椎体骨折,骨折片常有分离移位,本组1例为椎体斜行粉碎骨折,骨折片有轻度移位。

环枢椎脱位,分前脱位、后脱位、侧方脱位和旋转脱位。常为齿状突骨折合并脱位,本组4例,旋转脱位1例,侧方脱位2例,前脱位1例,常合并齿状突骨折。

讨 论

由于环枢椎功能复杂,解剖结构隐匿,对环、枢椎的严重创伤,需要借助仪器设备进行检查。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环枢椎外伤影像诊断的阳性率[2]。

环枢椎的解剖及生物学特点:有资料认为环枢椎解剖结构复杂[7],环椎在颈椎具有最大的活动度,也是最不稳定的部分。李家顺等[8,9]认为环枢椎的稳定性由齿状突和其后方的横韧带及翼状韧带来维持,齿状突阻止其过度伸展。袁文等[3]认为头部回旋运动时,旋转功能占40%;屈伸运动功能占40%。

环枢椎损伤的分类:有资料认为[10]环枢椎损伤分为:①环枢椎脱位并骨折:有侧方脱位合并齿状突骨折、后脱位并齿状突骨折及前脱位并齿状突骨折。②环枢椎脱位:分为侧方脱位、旋转脱位、前脱位和后脱位。③枢惟骨折:包括椎弓根骨折、齿状突骨折。④环椎骨折:包括Jefferson骨折、侧块压缩骨折、后弓骨折、前弓骨折。⑤环枕关节脱位:包括前脱位、后脱位。

MSCT的应用:MSCT可以通过适当的切割、旋转角度立体、直观地从任意方向对环、枢椎骨折进行显示,不但可提高环枢椎损伤诊断的准确性,而且对骨外科制定手术方案、预测手术的可能性及评估手术的效果等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Wagre OH.Whole body computed tomography[M].Oxford:Blackwell,1993:530-542.

2 袁文,贾连顺,朱建平,等.齿状突骨折对经部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6,6(2):69-72.

3 Haggeness MH,Doberty BJ.The trabecular anatomy of the axis[J].Spine,1993,18(14):1945-1949.

4 董国礼,瞿昭华,雍良平,等.CT扫描在环枢椎损伤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1,19(1):6-10.

5 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74.

6 何灿熙.枕、环、枢段创伤X线诊断若干问题[J].中华放射学杂志,1984,18:131.

7 柏树令,应大君,王海杰,等.系统解剖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46.

8 李家顺,贾连顺.当代颈椎外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2-135.

9 唐光健译.骨放射学[M].第3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331-361.

10 袁慧书,吕兴隆,王超,等.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寰枢椎病变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11):1139-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