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个人和一座博物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个人和一座博物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行程30万公里,访遍除高山族外的中国所有民族,沿途拍摄6万余张照片,录像片6000余分钟,抢救各类濒临灭绝的精美民族民间艺术品1万余件,撰写考察笔记180余万字……

18年孤独行走,他只为了一件事。这件事还没有最后完成,仍在继续……

他的行走和博物馆

总有一天,人们会理解和感谢他今天所做的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祥麟是在为后人做事。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仃

正如我们和他所坚信的:一个坚定地向目标迈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管祥麟,这个中年汉子平静地坐在对面,平静地是叙说着他的传奇经历,这些年在路上,什么样的苦都吃过,什么样的危险场面也经历过,惊涛骇浪后,他有一种淡定,是无数次死里逃生后的达观,孤独世界潜藏的力量,还有向着目标不放弃的坚毅……

1万多件藏品,每一件都是经过实地考察取得,他赋予了这些东西生命的意义。为此,他曾欠下70多万债务。这些年来,他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活着,只要一日三餐,只要还能行走。当80年代一场灾难,让他不得不停下来养伤,也完成了为人子应该完成的使命,他又继续前行。

他后来拥有一辆吉普,能走得更远,也看到地上遗产在以更快的速度消失,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停下来了。然而,挽救和征集的速度永远也赶不上流失和消亡的速度,更可怕的是观念的改变,冲击着原住民的生活空间,民族民俗遗存正迅速消失。当他看到外国人拿着大把的钞票,把中国原住民仅存的地上遗产完完全全地装上集装箱,盖上“工艺品”的戳发到海外,他痛心疾首。

“在时展和科技进步的同时,随着异域文化渗透和经济利益冲撞,不少民族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艺术,都在不同程度地隐退、消亡、自生自灭。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历史地落到我们肩上。”管祥麟有着深深的责任感。

一万件藏品,无数的照片和影像,更有惊心动魄的故事,足已支撑一个中型博物馆,况且博物馆创建之后,更有管祥麟决定把这所有拿出来,这是他1983年从第一步踏上野外考察征程就下定的决心,他说自己决不是收藏家,决不会把这些东西放在家里独自欣赏,来之于社会,他要还给社会。

因为奉献一个民族民俗博物馆是他不曾也不会放弃的追求。

――这个博物馆,将注定会与众不同。一万件藏品,一万个故事。她倾注了一个人所有追求与梦想,这将是一座有生命的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将以自由体、散文诗的语调,诠说物件与人文、历史、哲学、人生、社会、民俗等的关联和意念。

――这不是一座单纯意义上的陈列馆,生命是被赋与的东西,并被融入哲学的内涵。

――这是一座原住民民族民俗艺术博物馆,因为“原住民”三个字,是对无数族群最为尊重而平等的称谓。

他的藏品和故事

万余件精美的民族民间艺术品,本身就明确了空间的旷阔和时间韵悠长,肯定不会是手到即来的产物。他最惬意的时刻是欣赏这些用心换来的民族民间艺术品。

――著名作家石英

尘封半个世纪的嫁衣

瑶族小姑娘一般从六七岁开始学刺绣,一直绣到出嫁,完成一套嫁衣要花十多年。嫁衣对于瑶族姑娘而言,是把所有对幸福的憧憬凝聚成一针一线。这套嫁衣会陪伴主人的一生并带进另一个世界。

即将进入2000年的一天,管祥麟驾车来到粤北山区连南瑶族自治县一个千户古寨-黝岭,这个古老的村庄已有几百年历史。

走访中,管祥麟得知寨子里有位老人珍藏着一套从来没有穿过的精美嫁衣,而且秘不示人,这无疑激起了他的强烈好奇心。管祥麟通过向导找到这位叫依妹的老人,本来还十分热情的老人听到他提出要看嫁衣时,漠然拒绝,“砰”地把门关上了。管祥麟尴尬万分,他猛然醒悟:这是别人的隐私啊,对人应当怀着一颗永远尊重的心。他灰溜溜地离开老人家。

离开前的晚上,他决定再去看望老人。老人很感动,眼神中有了更多的亲切、信任。

次日清晨,正当他打点行装准备离开时,依妹老人让孙女找来管祥麟,一进门,管祥麟就愣住了:依妹老人穿戴着古色古香、绣满各种精致图案的血红色服饰,正是她从未示人的那套神秘嫁衣。她拉着管祥麟的手说:“昨天我想了一整夜,直到天明时我的心才算落定。我要把这套嫁衣送给你,希望你给我拍张照片留下可以吗?”在此之前,曾有人要出三千元买她这套嫁衣带往国外,都没能打动老人的心。

原来四十多年前,依妹十多岁时,悄悄地喜爱上寨子里一位家境贫寒但吃苦耐劳的年轻仔,她把对生命、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化成针针线线缝进嫁衣,憧憬着与心上人的幸福婚姻生活。然而后来,父母将她许配给了另外一个男子。依妹悲愤至极,出嫁那天,断然拒绝穿上她的这件嫁衣,并锁在箱底一同带到夫家。

半个世纪过去了,依妹共养育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老伴也已离世,她的初恋情人也早已背井离乡不知去向,一切的恩怨往事都已化成云烟。惟独这件她从未穿戴过的嫁衣带给她的情思,永远在心灵深处。

送出了这件嫁衣,老人似乎如释重负,心中压了近半个世纪的石头终于搬掉了。

最后的滩头年画

滩头地处湖南隆回县东南,元末明初设镇,始称“楚南滩镇”。滩头漫山遍野的楠竹,清澈见底的溶洞溪水和古朴淳厚的民风,孕育了中国民间美术珍品一滩头年画。

当天津杨柳青、江南桃花坞都采用机械造后,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滩头木版年画就成为惟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清嘉庆年问,滩头年画被称为“五色纸”,列入贡品送往宫廷,堪称滩头年画的前身。清道光年间,滩头和顺昌老板胡奇甫绘制了《桃园三结义》、《花园赠珠》、《西湖借伞》等十几种戏文故事新品种。同治年间,滩头木版年画行销全国。

民国初期,滩头年画生产达到全盛期,小镇有生产作坊100多家,工人2000余人,年产高达3000多万份,当时著名的作坊有正大昌、大生昌、大成昌,道生和、生成昌、和顺昌等。

滩头木版年画从造纸到成品所有工序都在滩头当地完成,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生产系列,这在全国年画制作中实为鲜见。传统滩头木版年画有四十多个品种,分为门神画像、寓意吉祥、戏文故事三大类,在滩头木版年画的工艺中,蒸纸、托胶、刷粉等传统工序均为滩头所独有,“开脸”也是有别于他处年画的独特技艺。滩头木版年画的制版难度在于线板雕刻,在这方面“高福昌”年画作坊的“陡刀立线”技术很有名,其行刀角度一致,使用均匀的暗劲,转折、交叉处稳当不乱,完全靠感觉和技巧把握。

此后,滩头木版年画远涉重洋,成为英、美、日等多国大型博物馆的珍藏。上世纪90年代开始,滩头木版年画市场急剧萎缩,作坊入不敷出,艺人纷纷改行,只剩两家年画作坊还保留着门面,年产量不足五万张,作坊主人子女无一继承。

1999年,管祥麟来到滩头的时候,只剩下

钟海仙老人的最后一个作坊了。老人起初很戒备,而且村里还来了两个日本人和意大利人,要高价收购老人的年画版子。管祥麟对老人再三叮嘱说,你一定要等我,哪怕我到处借钱,也会把这笔钱凑足。老人回答:只要你还要,我就一定不会把东西给别人,日本人出再高的价钱我也不给。凭着这样的信任,两个月后,管祥麟用一笔债从老人手中换回了所有50多套287块刻版。

《剪花娘子》

被誉为“能与毕加索、马蒂斯相媲美”的库淑兰,将她一生的传奇永远留在了陕北窑洞。在她生命的最后日子,管祥麟默默关注着老人的命运,奔走呼告。

像黄土地上很多姑娘婆姨一样,库淑兰剪纸剪了几十年,一直鲜为人知。直到有一天,她不慎失足,从十几米高的崖上摔下去,几天几夜不省人事。家人开始为她料理后事时,她却突然醒来,并自称“剪花娘子”,从此换若两人,剪下生花,“剪花娘子”的造型跃然纸上。

这段故事几近荒诞,却被熟悉她的人证实。

库淑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她的作品在全国获过很多奖,甚至飘洋过海,远赴欧美,掀起东方文化的波澜。但是这对于她的贫困生活几乎没有什么改善,也丝毫没有改变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走向消亡的现状。

1920年出生的库淑兰饱尝生活的艰辛和沧桑。幼年时候,颠沛流离;成年以后,饥寒交加。婚姻的不如意,甚至遭受丈夫的饱打,在她看来,也似乎天经地义,寻常小事。她生活在自己的艺术世界。

库淑兰的剪纸和其它民间剪纸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更像绘画。所不同的是,库淑兰不用画笔,而是用剪刀。她把五颜六色的纸片剪成各种各样的造型,按照自己的想象,将它们拼贴组合在一起。尤为神奇的是,她的画中出现的种种图案和纹样,往往和某种历史久远的图腾有着从形到神的神秘契合。作品构图繁密而单纯,形象朴拙而传神,色彩绚烂而明快。她的艺术世界中的形象,不是来自于生生死死的俗常的现实世界,而是取材于生生不已、甚至生死轮回的浪漫想象世界。它们有形但不模拟形象,有意但又超脱意念。库淑兰的世界因此浪漫、乐观、单纯而善良,穿越俗常,表现出惊人的艺术感染力。

库淑兰也是一位歌者。她的剪纸作品常常和自编的歌谣联系在一起。她唱着这些随口编就的歌谣进入创作状态,“一把小剪子散出去,童子我剪花现。童子剪花实好看,剪下凤凰戏牡丹,剪下了鱼儿闹莲现,琴棋书画、八宝如意现。”库淑兰就这样唱着、剪着,直到2004年她生命的最后一刻。

管祥麟说,将来博物馆建成,这幅绝世的《剪花娘子》将成为“镇馆之宝”。

万余件展品只是馆的基石,搭建一个长期抢救、研究和传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实体,才是这座博物馆对人类文化的重要贡献。

目前,深圳有关部门正与管祥麟接洽,相信这座民族民俗艺术博物馆将在同样包含了56个民族元素的深圳很快诞生。那时,这座博物馆将成为千千万万人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