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给“生命”以过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给“生命”以过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却一直在低谷徘徊:教师津津乐道于“中心”、“选材”、“结构”、“体裁”,热切地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的训练;学生或为应试而作,或为印证某种高尚思想而写,或为迎合教师的某种喜好而撰……如此种种,使作文教学陷入了“以文为本”、“人”“文”分离的怪圈。受“文本”观念的消极影响,作文这一最富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活动,变成编造谎言的园地,涂抹文字的游戏,折磨心灵的苦差事。这样的作文训练,必将导致学生精神家园的荒芜,心灵花蕾的凋落,个性风采的泯灭。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的本质在于学会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解放人的聪明才智和心灵、精神,尽情地释放人的才华、灵气和创造力。情动辞发,言为心声,写作是最具个性化的行为,凝聚着个体生命的情致。以人为本,从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角度实施教学策略,既是作文教学走出低谷的有效途径,更是素质教育对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尊重生命,让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需求

“情动于中而言于外”,作文这种直抒胸臆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是与真心相通和真情相牵的一种心灵的自我感受,它是以学生个体情感体验为核心的一种审美活动,也是情感主体关心自我存在的显示。要使学生作文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以尊重学生的生命为前提,尊重他们的情绪、意愿和来自生活的各种体验。惟其如此,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真诚地袒露心迹,热诚地拥抱人生。我们要做的是:

1.沟通 还作文以本来面目――与社会人际对话的言语交际活动。在实施上,一是从学生的交际需要出发,每次作文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写,写给谁看,从而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二是努力创设多维度、多层面、多样式、多对象的沟通情境,让学生在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包括师与生、生与生、学生与社会其他人群)的积极交往中,学习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思想和情感。

2.激励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动力。”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采用赏识评价,努力为学生创设成功的快乐。如优秀习作展评,推荐报刊发表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写作的良性循环,让学生爱写乐写,使作文成为学生生命自发的需求。

二、直面生命,让作文展示生命的原生态

作文的虚假和空泛,从根本上有违作文生命活力的本真,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必将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那真是作文教学的悲哀。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物、景,做到说真话、表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套话。作文应当是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命活动的。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生命活动是最熟悉,也是最珍爱的。如果学生在作文时能以自我为中心,以熟悉的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生命活动为半径画圆,那么,他们的作文自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从“真”字入手,让学生作文表达生命的原生态,回归本真的作文,乃是作文的最高境界。

1.展示内心世界的生命轨迹

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世界。作文中要引导学生打开自己的心灵世界,捕捉心情的瞬息变化,宣泄喜怒哀乐的情绪。冰心曾说:“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见此时此刻的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纸上。”学生的习作何尝不是如此呢?作文应当是学生心灵的独白,情感交流的园地。几年来,我一直引导学生写“心语”,并把“心语作文”分成三大系列:

(1)人际关系系列:主要写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庭关系等引起的内心种种矛盾冲突;

(2)心理独白系列:让学生表述自己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挫折苦闷;

(3)成长发展系列:让学生写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取得进步而带来的喜悦和自信。这样的作文,真正放开了学生的手脚,写出了真我风采,从而实现了“我手写我心”。

2.描述实践活动的生命轨迹

学生朝气蓬勃,最具生命活力,也最喜好活动,让作文来全面地记叙学生的各种活动,就能确保作文从“真”起步。作文描述实践活动,即是为学生打开了生活的大门,生活浩瀚如海,学生习作,以活动为切口,沟通生活,作文才会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深秋,带孩子们去赏秋,尽情地漫步于秋的怀抱后,让他们写写对秋的印象。这样的作文才会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歌唱,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作文教学才会鲜活生动起来。

三、呵护生命,给学生以表达的自由

要尽可能地减少束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表达自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用童言童真写童心童趣,不人为地设置模式与套子,不手握所谓的“中心”与“立意”的尺度,去垄断学生的思维,多一份体贴,多一分关爱,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度,那么发自内心充满灵性,富有个性的文句才会自然流露在他们的习作中。

1.开放思维方式,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

有这么一个教例:老师让学生写一篇以《小草》为题的作文。在写作中,学生大多是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或表现小草默默美化环境的无私奉献精神,这当然好。但有一个学生却批判小草,认为小草软弱、没有骨气,风吹两边倒。结果,老师判这位学生的作文不合要求、离题。

这是统一的标准化答案对学生个体的认识感悟的粗涉!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追求的是答案的唯一性、思维的同一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与思维表达。社会的进步需要不同思维方式的人才,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应保护、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开放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对学生不同的认识感受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如写母亲,可写母亲的勤劳、善良,也可写母亲的缺点、不足;写雪,既可写雪的纯洁,也可写它的冷漠……

2.开放表达形式,爱护个性化的话语倾向

学生应当有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认识、感受和情感的权利。要鼓励学生自由选择文体:可写记叙文,议论文,也可写童话、寓言、科幻故事、调查报告、产品说明、广告词、建议书、主持词、日记、随笔、诗歌等。

著名作家胡旭湖说:“儿童们写的东西,可以说是天使在说话。”或许学生习作中的言语不尽规范,不够标准,但却是童心童真的直接体现,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护小天使们用个性化的语言完成的作文呢?请读读这些虽然稚嫩但又那么富有灵性的话吧!

“河里的水很活泼。”

“我想倾听花开的声音。”

“冰雪化了,化成了春天。”

……

或许他们说得不太好,但说自己的话才是最重要的。

四、扶持生命,让作文提高生命的质量

韩军在论述语文教育与精神教育的关系时指出:“言语是人的精神的最基本的构成物,是人的精神本质。”恰如是,作文本来就是一个丰富自我精神体验、培育自我精神、形成自我个性的生命过程,它的本质应是人文精神的张扬与升华。也就是要通过作文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美好的心灵。“要夯实学生精神的底子。”(钱理群语)作为教师,要从关爱并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角度出发,去点拨、去引导,去扶持,让作文与做人一起成长。

1.启示悟性

所谓悟性,就是一种能从森罗万象的事物中有一种本真体悟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感官去看,去听,去嗅,去摸,去亲身感受生活的五彩缤纷和酸甜苦辣,用敏锐的感觉去捕获作文的信息。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能于风光旖旎、山峦险峻的地方看到山势的奇伟,触到流水的冷热,听到小鸟的啾啾,嗅到野花的芬芳,尝到山果的酸甜……只有用心灵思索,眼中的世界才能更加清晰地归于本真。让我们的作文教学重视悟性的培植,在塑造一个个丰富美好的体悟心灵的同时,学生的习作园地,也必将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2.培植灵性

如果说悟性是一种能力,那么灵性是一种才气。它在作文中呈现为生机勃勃的能动的创新表现和精神生态。作文可以把学生教聪明,也可以把学生教蠢笨,关键取决于对学生的灵性是培育、激发还是漠视、扼杀。

培植灵性,首先必须把想象和创造的乐趣还给学生,无拘无束地放飞想象的翅膀,这是学生作文的专利。其次,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知识天地。培养灵气,决非是一个技术问题,它要求我们为学生铺设一道人文背景。具备了各方面充实的积累,常能激发作文的灵感,提升审美能力。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学生从中外优秀书籍中汲取营养,丰盈自己的生命,写作的灵性定能“厚积而薄发”。

3.铸塑人格

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唤醒。作文教学尤为如此。作文是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想认识的反映。写作的情感方式说到底就是人生方式。作为教师,我努力使学生的作文过程成为学生到生活中求真、养善、立美的过程。让学生用自由之笔书写体恤、善良、仁慈、同情、友爱、互助、和谐、共处等等这些人格中最为重要而美好的因素,在激扬文字中清濯心腑,冶炼人格。让作文成为构建学生人格大厦的砖石。

教育是培植生命的事业。教育的价值,在于真诚地关爱每一个生命的发展。在作文教学中,尊重生命,让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需求;直面生命,让作文展示学生的生命活力;呵护生命,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来写作;扶持生命,让学生在习作中不断成长。一句话,在作文教学中,奏响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主旋律,我们的作文教学必将焕发无限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