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丁村民居木雕艺术题材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丁村民居木雕艺术题材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丁村,在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南5公里的地方,这片具有悠久历史的土地还诞生和保留了具有鲜明晋商建筑艺术特征的明清两代民居(即丁村名居),成为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民间建筑群之一,其中又以随处可见的木雕艺术最具特色。因此,研究丁村民居的木雕艺术,将为我们探究明清时期的木雕艺术及晋商建筑的装饰艺术提供重要的历史依据。

丁村民居的木雕艺术构件大约在在三千件以上。无论正厅或厢房,各种形式的精美木雕随处可见。楹联匾额、挂落、雀替、斗拱、窗棂、隔扇等建筑构件都是当时匠师们施展才艺精心雕刻的重要装饰部位。分析这些精雕细琢的建筑构件,可以发现丁村名居的木雕艺术拥有丰富多样的雕刻题材

一是以吉祥图案和装饰图案作为雕刻题材,这也是山西民居中木雕艺术的主要题材之一。吉祥图案如 “龙凤庆寿”、“莲莲有喜”、“平安如意”、“松鹤延年”等。自古以来多福多寿、吉祥平安就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越是在困境中,就越会对福禄寿产生更深的渴求。对于这种美好的心愿,丁村人把它用美的形式外化出来,把愿望寄托在这些图画上,希望它们可以实现。装饰图案即人们熟知的鸡、鸭、鹅、兔、猪、牛、马、鹿、蝙蝠、鱼、虾以及云彩、钱币之类。这些不同的装饰性图案,也同样被赋予了一定的思想内容。如寓意青云直上的连朵云,寓意财源茂盛的“金钱套金钱”、“钱串子”、“顺治通宝”,寓意万寿无疆的“万字不断头”等等。

二是选用戏曲人物、古代英雄、小说演义等作为木雕的表现题材。丁村地处平阳地区,而平阳地区是古代戏曲的摇篮,历史上的剧熏曲染,使人们自然对戏曲形成一种偏爱。而山西人一向将戏曲这种艺术形式作为自我娱乐、自我欣赏的方式。三是以民间生活方式为表现题材,包括耕种、收获、桑蚕、纺线、织布、放牧、狩猎、裁缝、商贾、情爱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渔樵耕读”这个象征农耕生活四业的典故就出现在了丁村民居的木雕艺术中。渔樵耕读即渔夫,樵夫,农夫与书生,是农耕社会四个比较重要的职业,展现了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也是官宦退隐之后生活的象征,丁村民居中的渔樵耕读木雕,以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雕刻手法将这四业生动呈现出来,人物形象古拙朴实,装饰意味浓厚。

四是运用寓言故事作为雕刻题材,以警戒后人。丁村民居木雕图案中,雕刻了很多的寓言故事,有的也许仅仅是为了装饰而存在,但更多的是为了一种目的性而存在的,让子孙在耳濡目染中主动或被动的接受一种思想教育。如雍正9年,丁村民居的主人丁正禧,在正厅建房题记板上列出了四代总共44个人名,说明当时丁正禧家已经是人口比较多的大家庭了。在中国封建宗族观念的统治下,要把这样一个大家庭掌管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丁正禧在建筑木雕上作了精心的设计安排。正厅是进宅院里最先看到的建筑,在正厅明间栏板正中间刻了一组“贪吞太阳”图。丁宅将“贪”画在此处,一出门即可看到,是告戒子孙不要贪脏枉法,也算作一条重要的家训。门廊是出门时先看到的建筑,在内侧栏板上刻有一组韩非子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这件富含寓意的建筑木雕是在告诫子孙,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子孙之间要互相谅解,互相团结,不要窝里斗。这两幅警训,巧妙地运用了建筑木雕的特色和感染力,以达到对子孙们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丁村民居木雕的精美造型和丰富寓意,不仅对我们研究明清建筑艺术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当代设计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参考文献:

[1] 金小民,贾福葵,《丁村明清建筑上的木雕艺术》,文艺报社,2001年05月31日第002版

[2] 陶富海,《丁村明清民居木雕艺术》,《文物季刊》,1993年第4期,引自第67—71页

[3] 陶富海,《山西襄汾丁村民居》,《文物》,文物出版社,1992年第6期

[4] 韩振武 郭林涛,《中国民间吉祥物》,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

[5] 董亚娜,《山西丁村明清民居木雕文化》,《山西建筑》,2010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