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堂提问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问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师最熟悉,使用最频繁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矛盾,激发其学习动机的形成。但提问的形成,绝不是信手拈来,随便而问,而是教师充分准备和学术智慧的结晶。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必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我认为课堂提问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恰当有效地引导,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1.提问是引导启发学生探讨,发现的工具
鼓励学生积极作答和发问,允许学生答错或答偏。教师应要从中引导学生,而不要过多去打扰,应顺其思路发展,让学生在成功或失败中获得收益,逐步学会探索和发现。现实教学中,不少老师发现学生答错了或者不是自己预想的答案,就马上制止,不让其继续作答。甚至还说学生一句:“笨蛋,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懂。”然后直接告知学生答案了,这样做缺乏了应有的引导,也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是失败的教学方式。
2.课堂提问要正确对待一些积极要求回答问题的学生,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
初一的学生往往喜欢发问和回答问题,乐意板演答案。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心理,他们对于探求未知有浓厚的兴趣,对取得成功充满信心。但这种心理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老师要特别加以保护。提问时,有些学生频繁举手却还得不到回答的机会,情绪就会发生波动。当然,提问要因人而异,回答同样要因人而异。如果提出的问题较难,叫一位较差的学生回答,就难以控制课堂时间。但是经常叫几位学习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同学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心里难免想成“老师偏心,看不起我”。初中学生心理细致,情感丰富,容易表露出来,常常随着对老师情感的变化而转移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按教材的逻辑顺序提出问题
在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提出问题时,还必须比照所教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情况。问题设计要有梯度,还要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克服了一定的困难后能够解答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获得新知。比如我们在上二次根式的乘法中积的算术平方根时,可以先提出■与■×■的关系是怎样的?那么■与■×■(a≥0,b≥0)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还有■与■×■(其中a+b≥0,c+d≥0)之间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从而我们就可以得出积的算术平方根性质: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三、问题要带有启发性
因为启发性的问题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对掌握教材知识有很大的好处,教师最好不要提那些教科书现成作答的问题,也不要提那些只需回答“是”或者“不是”便可作答的问题,也不要要求学生齐声回答。例如在教学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教师可做以下提问。
问:“已知是什么?”
答:“甲乙两人相距6km,两人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乙各走3小时后,甲追上乙;相向而行,甲乙各走1小时后相遇。”
问:“未知是什么?”
答:“甲的平均速度”“乙的平均速度”。
问:“求什么?”
这样问答,课堂气氛确实很活跃。但是这种追求课堂表面活跃而学生的思维并未得到启发的做法是不足取的。我们不妨一边读题目一边把题目中的已知量与所求的未知量用图形形式表示出来,然后启发学生从图形中找出它们的关系。
四、不断变换提问的方式,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源于问题,思维的灵活性源于多变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提问中得到锻炼和发展。而思维的广阔性表现在对每一个研究对象多方位的观察,多层面考虑,然后提出问题。比如:
问题1:如图ABC中,AB=AC,AC是高,求证:①BD=DC;②∠BAD=∠CAD。
问题2:已知ABC中,AB=AC,AD是∠A的平分线。求证:①BD=DC;②ADBC。
问题3:已知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求证:①AD平分∠A;②ADBC。
通过几次变换形式的提问,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形,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最终引导学生归纳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顶角的平分线,也是底边的中线,即“三线合一”这一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性质。
五、要避免不切实际的提问
不切实际的问题,就是不可能存在或根本不成立的问题,如果拿此做文章,学生没有必要做出回答。例如:
锐角ABC中与锐角DBC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BC为公共边,AB之长是AB、AC、DB、DC中的最大者,且AB与AC、DB、DC均不相等,则
(A)∠A>∠D;
(B)∠A
(C)∠A=∠D;
(D)∠A和∠D的大小不能确定。
现在我们仔细思考一下,满足例题中条件的锐角ABC与DBC存在吗?我们只要动手证一下就知道了,AB+AC>DB+DC。这表明例题中的题设条件是互相矛盾的。问题基础的图形不存在,一切误导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六、提问要面向全体同学
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个问题应该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即使由某一位学生回答,教师也不要只与他个人对话,对话中也要照顾到全班同学。因为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应置大多数学生而不顾或只向少数几名学生发问。不要先提名后提问,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以上几个问题,那么教学效果将有所提高。
(作者单位:广西北流市白马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