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等院校教育成本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等院校教育成本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如何加强高校教育成本管理已成为当今我国教育管理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教育成本核算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与方法,文章在借鉴教育管理界专家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的现状,从高校教育成本的概念入手,就如何加强高校成本管理核算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 教育管理 教育成本

一、高校教育成本的概念

高校教育成本是高等学校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培养国家优秀人才所耗费的物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它是综合反映学校办学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校教育成本既包括以货币支出的教育资源价值,也包括因资源用于高等教育所造成的价值损失。狭义的高校教育成本是指高校用于培养学生所耗费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教育资源的价值,不包括资源用于高等教育丧失的机会成本。广义的教育成本并不适用于高校微观的成本核算对学生培养成本的计量,高校应该借鉴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概念,从会计学的角度来定义高校教育成本,即高校教育成本是高校为培养学生所耗费的能够用货币来可靠计量的教育资源耗费。

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成本观念淡薄,成本核算缺乏动力。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以国有普通高校为主,其性质属于非盈利性单位,在成本核算方面没有强烈的内在要求,且教育成本的范围和内容尚未形成公认的标准,成本核算的主观意识淡薄。

首先表现在,高校决策层最关注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和提供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认为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并非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目前国家尚未要求高校按成本核算进行财务管理,政府部门也未把教育成本的核算作为评估高校绩效的重要指标;再次,高校教育成本的相关机构尚未成立,教育成本核算的规章制度尚未建立,没有统一的教育成本核算体系与方法,因此高校成本核算缺乏内在动力和外界压力。

(二)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影响教育成本的核算的真实性。目前,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以资金是否收付作为确认成本是否发生的基础,不考虑该项资金的取得和付出的归属期间,收入和支出不需要进行配比。例如固定资产购建费是一次性投入费用,会使当年支出增大,结余减少,以后受益各年份却没有分摊,收支不配比,使得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经济业务的本来面貌。

而教育成本核算应实行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以应收应付作为标准确定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凡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不论是否收到或付出,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凡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已经收到或付出,都不能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权责发生制强调配比原则,在计算损益时,需要核算与获得收益相关的费用,要涉及折旧和许多费用分摊的计算。

比较两种会计核算基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采用的收付实现制不能正确反映高校当期的收入和成本,制约了成本核算和管理的要求。

(三)会计期间不确定,影响教育成本的核算的可靠性。会计期间是将会计主体的整个持续运作过程划分为间隔相等的若干时期,以便定期进行核算和报告。高校会计核算采用公历年度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高校学生普遍采用学年制自9月1日至次年的8月31日。高校的学杂费、住宿费是按学年收取并使用的,各项教学活动按照学年规律运行的。而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每年的年终财务报告则是以以自然年度来反映。因此,以自然年作为高校的会计核算年没有考虑到教育活动的特点,不能给学校提供一个真实反映财务状况的时间范围,难以对教育成本核算提供可靠依据。

三、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有利于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高校尚未形成有效的成本约束机制,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一方面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教育资源配置不当造成浪费。有些高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高校中二级学院、系、部的设备重复购置,且没有形成有效的资源共享,闲置设备普遍存在,物资设备使用率不高。特别是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师增加的同时,行政人员也在增加,高校专职教师比例不足,在经费来源增加不多的情况下,人员支出所占比例明显过高。高校应通过寻找降低成本途径,建立教育成本评估考核机制,进而达到科学配置资源,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二)有利于高校拨款标准和收费标准的制定。高等教育是一项非义务教育,按照“成本分担论”、“谁受益谁负担”原则,需要由国家、社会、学生个人共同负担培养成本。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教育成本有多少?个人、国家分担多少?目前没有统一的计算口径。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学费应为教育培养成本的25%,但由于没有出台教育成本的具体核算规范,各高校一般是按照物价部门的规定制定学费标准。实行科学化的教育成本核算,可以为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确定财政拨款额度提供科学依据。

(三)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高校教育成本预算管理,也是适应市场竞争,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高校建立教育成本约束机制,有利于考核高校的财务运作成果、管理水平和领导业绩,增强领导当家理财意识,量入为出,合理安排资金,调动自主办学的积极性,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切实可行的经费预算制定提供真实依据。

四、加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建议

高校教育成本是衡量学校培养优秀人才消耗的合理尺度,是财政拨款的科学参照,是确定学生收费标准的基本依据。因此应完善修正高校会计制度,建立教育成本核算机制。

(一)树立成本意识,加强成本管理。高校投资办学效益不仅关系到国家科教兴国的失败,而且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高校应树立成本意识,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加强成本管理,首先应完善高校办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把教育成本指标作为评估体系中的重要考核指标;其次建立高校成本管理的有关制度、准则、办法。

(二)修正现行的收付实现制,引入权责发生制。坚定教育成本核算的原则是加强高校成本核算的关键。教育成本核算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避免了现金收付具体时间对成本核算的影响。它是高校进行成本核算收支配比的需要,能如实反映高校在教育活动中的权利和责任。目前我国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这很难适应教育成本核算的需要,容易形成财务管理漏洞。因此,高校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需要重新修改现行的会计核算基础,以“权责发生制”代替“收付实现制”进行教育成本核算。

(三)以教学年度确定教育成本计算周期。从正确核算成本的要求看,以自然的业务运作周期为成本核算的期间比较适当,即高校教育成本计算周期应与正常的学生培养周期一致,不适宜采用自然年度,建议采用教学年度。原因在于学校的教学是按学年组织的,学费的收取也是按学年收取的,所以这个“年”应该是学年比较合适。这虽然与我国会计年度的要求不一致,但学校可以按月生成报表,1至12月的公历年度报表可以满足宏观管理的要求,按照当年9月1日到次年8月31日生成成本报表,可真实反映高校办学耗费,满足成本管理的需要。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固定资产是真实反映高校办学规模的基本物质条件。由于历史和制度的影响,高校固定资产信息一直不够真实完整,因此高校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定期组织资产的盘点、清查,对固定资产的报废、报损、有偿调出严格履行报批、审批手续。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按原值核算,不计提折旧。从会计信息准确性角度来看并不合理,固定资产也应计提折旧。因此,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固定资产的用途、性质,将其划分归类,然后按一定折旧方法和折旧率计提折旧。高校资产计提折旧,既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又能达到资产价值管理和实务形态管理的统一。

(五)调整现行的高校会计科目。要实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就必须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制定建立一套既能正确核算高校教育成本,又符合高校预算管理要求的会计科目。为核算教育成本的需要,要对现行的会计科目进行调整,应增设“教育成本”、“累计折旧”、“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成本结转”等会计科目,这几个科目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黄嵘.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探讨[J].会计之友,2009,(17) .

[2]席红梅.试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初浅探讨[J] .经济师,2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