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交织,使这几方面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同时,他又认为:“居于首位的教育是德育。”这指出了中学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注重德育渗透,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准。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

一、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是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对人性的理解和体验,它考虑的是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德育教育会直接告诉你是、非、丑、美、善,而语文教学不同于德育教育。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间接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品味,去体会是、非、丑、美、善,对学生进行的是潜移默化的无声的教育,这种影响是长久的,能伴随人的一生,这是其他学科所达不到的。语文教学中的记叙、抒情、描写、议论性的语言,以及小说中的正面形象、反面形象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素材,可以通过曲折的故事、美丽的传说、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所以说,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素材形象生动,富有变化,学生容易接受,从而避免了单一、枯燥、乏味的道理说教。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语文教学本质属性的体现,通过语文教学来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几年前,我县的乔阳中学发生了一起命案,一个名叫杨胜勇的初三中学生残忍地杀害了一名同班同学。杨胜勇家在大山深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是个典型的留守学生。平时同学们觉得他的性格比较孤僻易怒,很少与他来往。听说案发前,是同班的一个同学与学校周边的几个哥们,每个星期都要求他要按时上交保护费。父母不在身边,受到同学的欺负,又没有引起学校教师的重视,以致杨胜勇心理失调,做出了失去理智的事情。可以说杨胜勇案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事件,它或多或少与目前学校对学生德育教育逐渐弱化有关。现阶段的社会状况是,学校和家长都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业,而对其德育教育放任自流。

在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市场经济体制的负面影响给社会带来的现实危害越来越明显。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盛行,见利忘义、不讲信用、欺压诈骗成为社会的公害。新时期的学校德育教育同样面临着一系列深刻、沉重的变迁。德育教育成为一句喊得很响却做得很虚的空话。新课程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以不可阻挡之势对抗着应试教育,考试制度没有变化,教师的绩效工资与成绩挂钩,德育教育地位仍难从根本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要切实落实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这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作。

二、学校要加大力度重视德育教育

1.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系统,健全制度,明确管理责任

开展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应健全组织机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管理职责。由校长、德育教育主任和团支部书记、班主任组成德育教育领导组,校长负责抓,德育教育主任和团支部书记亲自抓,班主任具体抓,学校人人都是德育教育工作者。从校长到班级,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和沟通各处、室的横向联系,使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管理的效能,保证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

2.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师德修养,全面育人

教师要充分利用班会课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法纪教育、文明礼貌教育以及行为规范教育,突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线的德育教育。要以活动为载体,结合法定节日、重要人物事迹、新近重大事件等,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的观念,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教师应把自己定位成一个高尚的人、无私奉献的人,忠诚教育事业,加强师德修养;摆正德育教育的首要位置,以人为本,将德育教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学校无闲时,时时皆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皆育人。将《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规章制度贯穿于整个教育管理中,要做到常抓不懈,力争抓出成效。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成绩优异,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阅读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的重要手段。阅读有课内和课外两种途径。中学语文教材注重德育渗透,大部分的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德育教育的优秀素材。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事小蕴深,词约意丰,聚光到一点“泪眼”看“背影”,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渗透纸背,直指人性人心,显示出《背影》感情的真挚清幽,捕捉了生活中最美的形象。同时写出了对父爱的突然感悟,从而启迪学生更深入感受到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和社会的细胞,我爱我家,我爱家人,增进一种普遍需要的良知, 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思想深刻,格调高雅,语言凝重,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学生学习本文也能获益匪浅。在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文中讲树是如何来装点小屋,使学生领悟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生命整体。人点缀了自然,自然也给予人绿色的富于活力的生存环境。人与自然和平相处,就能保持自然生态平衡,有利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向善、爱美、求真的积极心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教学《行道树》时, 我提出这样的问题: 行道树为城市制造清新,献出浓阴,自己却蒙受一身烟尘,夜晚又在黑暗中苦熬,它象征了什么呢? 接下来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了讨论和研究,使学生对无私奉献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知道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任何意义上讲,我们都应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的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的奉献中大放光彩。

至于课外,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等雷锋精神的内涵,动员和组织学生在新时期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倡导学生每人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2.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确立正确、鲜明、集中的主题,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生的每一次作文、周记,是教师了解学生思想的一个重要窗口,它可以让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助于教师及时进行引导。例如,我在布置学生写《我游览了……》一文时,要求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的描绘,深入了解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姿,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神往和赞叹之情。写《情系玉树》一文时,让学生知道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伸出援助之手,再大的困难也能挺过去。写《能经风雨,方见彩虹》一文时,让学生知道做人要靠志气,有理想。志气可以使人忍受磨难,乐观向上,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力量。一个人无论做什么艰难的事,只要有雄心壮志,不懈努力,就能够成功。反之,若一个人胸无大志,就是再简单的事也不尽如人意。写《我的母亲》一文时,让学生理解母亲,体会到母爱的神圣,为父母尽一份孝心。又如在写《初三的我》一文时,很多学生都能认识到这是人生的分水领,是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斗志,但个别学生却悲观、消沉,认为自己基础差,从而失去信心,有的还保持着一种无所谓的状态。针对这些情况,我对于好的进行表扬,对于差的私下进行交谈,并用实例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引导学生学习保尔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让学生深受启发教育和鼓舞。

总之,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自然渗透德育内涵,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寻找到自身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杨春茂,佟学.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C].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3]杨柳.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