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话”——课堂灵动之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话”——课堂灵动之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对话是一种民主、理解的相互关系,是一种“主动参与”“彼此激活”又“充分分享”的交互状态,是意义流动并不断生成生命体验的提升过程。它的关键所在是课堂,实施的主阵地也是课堂。于是,各种形式的对话研究也逐渐在课堂中得到实践。我们努力改变着自己的教学方式,实践着“对话”的四个关键词:平等、民主、悦纳、共享。

【关 键 词】 平等;民主;悦纳;共享

对话理论源远流长,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早期奠定时期,都有先哲推崇和主张通过“对话”来探究真理和知识。孔子、苏格拉底都采用对话的形式来教学,成效显著,意义非凡,这种对话往往是探索一定真理、知识的手段,“是以回忆为导向的……意在获取存在于外部的和先前已知的真理。”而现在,我们所认识、研究的对话教育则是一种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育。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对话教学就是教师、学生和作为文本的教材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通过两者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目的。因此,“对话”其实是一种民主、理解的相互关系,是一种“主动参与”“彼此激活”又“充分分享”的交互状态,是意义流动并不断生成生命体验的提升过程。

日本教育学博士佐藤学认为:“所谓‘学习’就是同教科书(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同教室里的伙伴们的相遇与对话。学习是由三种对话实践——同客观世界的对话、同伙伴的对话、同自己的对话构成的。而“对话”的关键所在是课堂,实施的主阵地也是课堂。在对话教育的课堂中,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可以而且应该感到自己是在接受教育。古人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缺少交往和对话很难产生思维的碰撞和创造的火花。英国文豪肖伯纳说得好:“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思想跟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

对话教学就是这样有助于激发灵感,产生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它作为一种认识方式,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为达此目的,我在课堂中不断实践着各种对话形式,渐渐地,平等、民主、悦纳、共享这四个“对话”关键词在课堂中逐渐清晰起来。

一、“平等”——让每一个孩子个性张扬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转变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建立在“教与学”的关系上的。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只是以教为中心,通过教而对学生产生作用,学生获得的往往是某种知识的掌握,而不是精神的拓展。这与现代教育教学目标明显是背道而驰的。新形势下,在对话课堂中,师生双方都应把对方看作是一个与“我”讨论“共同话题”的对话的“你”。师生双方都是作为真实的完整的人在交谈,并且在这种交谈中获得沟通和共享,形成一种新式的“我——你”关系,即真正的“平等”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教育的力量才能真正完整地作用到学生的精神发展之中。

(二)“平等”对话,相互接纳

对话课堂是充分展示“主体间性”的地方,追求以尊重为前提的“教师学生”“学生教师”之间的和谐协奏。老师与学生是学习的共同体,儿童只有在自然状态下真实面对自己的情况,学习才会有效地发生。因此,老师必须领悟“平等”的真正内涵,转变自己的角色与想法,仔细倾听与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但事实上,我们总是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不敢也不舍得将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曾经听过这样一节美术课,老师指导孩子们画眼睛,在引出教学内容之后,便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只漂亮的眼睛,之后为了开拓思维,老师又相继展示了一些图画书、动画片、名家作品里出现的不同风格的眼睛,最后,孩子们也拿起手中的画笔,试图描绘出自己心目中最独特的眼睛。试想一下,在如此强烈的视觉冲击之后,孩子们的创作势必缺乏创造力及个性,有的只是简单而又机械的模仿,这样的眼睛还能“独特”起来吗?如果能改变一下教学思路,把教师的教育活动建立在师生平等的相互交往的基础之上,充分相信孩子,给他们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其发挥自己的想象,相信孩子们一定能给老师以惊喜,画出最具特色、最美丽的眼睛来。

二、“民主”——让每一朵花儿争相开放

对话教学需要一个平等民主、真实坦诚和彼此尊重的教育氛围。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接受知识、进行思考时,需要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入知识的殿堂,培养他们学会学习的能力。要创造这样的学习环境,必须把平等、民主的教学思想引入课堂,以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民主固然是一种手段——宽松和谐、平等自由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乃至创造力的激活,但它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从根本上说,民主更是一种教学目的——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式的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平等、自由、宽容等民主素养,使学生成为具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

因此我们认为,对话课堂是彼此心灵相遇的地方,追求在精神的相互回应中让思想自由绽放。我们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对话课堂中得到展示和发展,总是想方设法地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开放,更加民主。渐渐地,孩子们充分享有了主动权,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在这一朵朵花儿争相开放的时候,有时也显得过于“自我”。

三、“悦纳”——让每一双眼睛互为欣赏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潜能的时空;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现代教学理论表明,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师生间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会。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是对话教学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有利于他们之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这样,同学们在交流中获得了知识,看到了合作的力量,也培养了学生间互相交往的能力。

对话课堂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多元对话”,学生与文本、与同伴、与老师、与自己内心等丰富的对话过程构成了缤纷灵动的课堂。“石相击而发灵光”,不同观点的交锋正是新的意义产生的绝佳时机,最终从“异彩纷呈”走向“淘尽黄沙”,从分散走向集合,从单一认知走向丰富同构。

四、“共享”——让每一颗心灵共同成长

对话的意义之一就是丁东先生在某书的序言中所说:“思想的闸门打开之后,彼此相互启发,相互碰撞,许多新的观点就会跳跃出来。”教育学博士王向华认为:“对话教学,以师生心里世界的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通过双方的语言交融,心灵交流,师生双方不仅从对话中获得了知识,而且提升了精神。”而在我们看来,对话课堂是意义之水流动的地方,追求在共同分享中达到各自融会贯通的状态,是充分体验的地方,追求在自省对话中达到内心的澄明和视界的敞亮。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理想的课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话”教学让课堂不断生成,充满无穷的可能性。学生在这样灵动的课堂中弘扬个性、学会交往、共同发展、体验成功,最终快乐地学习,幸福地生活!

【参考文献】

[1] 刘连娣. 课堂的灵动源于精彩的对话[J].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7).

[2] 郑明莺. 让课堂因对话而灵动[J]. 成功(教育版),2010(8).

[3] 宋文敏. 浅析如何应用对话来提升课堂实效性[J].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