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庆、四川高温干旱事件与三峡工程无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庆、四川高温干旱事件与三峡工程无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家气候中心局地气候监测重点站 张强 祝昌汉 高 歌

2006年入夏以来,我国重庆四川等地持续高温少雨,干旱发展迅速。8月15日,重庆大部和四川东部仍然维持高温酷热天气,日最高气温在38~40℃、局部40~43.5℃。重庆28个区县最高气温超过40℃,綦江达44.5℃、万盛44.3℃、江津44.3℃,均突破全市建站以来最高气温极值。到18日为止,重庆地区的高温天气超过了40天,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50天。面对持续的高温干旱,人们禁不住要问“持续高温的成因是什么”?有人提出,这种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与三峡大坝的建成有关。就此,国家气候中心局地气候监测重点站从全球气候变暖、2006年大气环流特点,以及局地气候水域效应等方面,综合分析了这次高温干旱成因,认为目前某些网民将高温干旱的成因归咎于三峡工程是没有根据的,是不科学、不负责任的说法。

下面是重庆、四川高温干旱事件的主要成因分析:

一、四川、重庆干旱高温是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增加背景影响下发生的

我国2006年四川、重庆干旱这种极端高温干旱是全球气候变暖大的气候背景影响下发生的。四川、重庆这种极端高温干旱事件,实际上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现象,近百年以来,地球气侯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气候变暖导致全球极端气候事件增加,如:2006年7月欧洲大部分国家、美国西部和东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也出现了持续近3周的高温热浪袭击,根据美国国家防旱中心公布报告说,滚滚热浪已经给农业造成巨大灾害,美国60%的国土出现本世纪以来罕见的旱情。2003年夏季欧洲大部地区遭受高温热浪袭击,造成3万多人死亡。气候变暖的原因是由人类活动和气侯自然波动共同造成的。气候变化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尤其明显,我们中国的很多地方实际上就处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所以我国也是气侯变化比较明显的地方。重庆、四川恰好就处于这个地区,所以说这是在北半球及我国夏季极端高温热浪频繁出现的大背景下引起的,不是局地气候变化所造成的。

二、四川、重庆干旱高温与大气环流特征关系密切

首先,2006年,西太平洋海温比往年偏高0.5℃,副热带对流活动明显,副热带高气压的位置较往年偏北、偏西,尤其是进入8月以来,副高脊线每日均维持在27°N以北,而8月多年平均副高脊线位置为26°N,同时西太平洋副高位置也比常年略偏西。副高的这种形态,不利于将南方的暖湿气流带到西南地区东部。另一方面,受大陆高压稳定控制,川东、重庆上空盛行下沉气流,对流活动受到抑制,致使该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旱情严重。这种气候状况长期控制了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导致伏天高温天气出现时间较长,对重庆、四川等地区影响十分突出。

第二,去冬今春,青藏高原降雪较常年偏少两成左右,热状况偏强。作为冷源的青藏高原积雪减少,造成高原热力作用显著,青藏高压也比常年偏强,并与副热带高压连接成一个强大的高压带,持续控制重庆市的大部分地区。同时,来自中低层孟加拉湾的水汽通道受大陆高压阻断,使我国西南地区水汽条件不充足,空气湿度偏低,造成干旱少雨。

第三,2006年北方冷空气较弱。大气环流比较平稳,冷空气没有南移下降到西南地区,而是平移到我国东部,造成北京、黄淮、东北等地带降雨较频繁。而西南地区南北气流交汇不明显,造成该地区降水偏少。由于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因此川东、重庆等地旱情严重。

三、类似高温干旱历史曾出现过,并非大坝建成才有

重庆地区历来伏旱发生频率就非常高,当地农民有“十年九旱”的说法。重庆历史上就是我国四大“火炉”之一,历史上40℃以上高温纪录也不少见。比如重庆1992年、1994年分别出现5天和4天超过40℃的高温纪录。涪陵1961、1964年也出现过7天和6天超过40℃的高温纪录,今年涪陵超过40℃的高温有6天,未超过历史同期最多。四川、重庆发生类似的干旱年份有1959、1966、1972、1992、2001年等,主要是因为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只是2006年就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来说是50年来最严重的。

四、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是其中原因之一

重庆地区城市化建设加快,导致了城市热效应的加剧,这虽然不会对整个气候产生大的影响,但是大面积下垫面的改变,即大量生长着绿色植被的地面被混凝土代替,使太阳辐射后产生的热能无法很快被吸收、扩散,再加上重庆地处盆地这个特殊的地形,这些也都是导致重庆市这次持续高温的原因之一。

五、库区水面面积扩大,水域调节气温是降温作用

由气候学的基本原理可知道:三峡大坝建成之后,库区水面面积扩大,而水域具有调节功能,水气蒸发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吸热的过程,由于水域蒸发效应可降低水域周围的气温。这就和海边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在相同时间里,海边的温度低于内地的道理是一样的。

六、局地气候监测表明三峡工程建设对局地气候影响很小

在三峡工程建设开始之时,国家就启动了“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工程”,由国务院三峡办组织实施,旗下囊括了水质、水文、气候、农业、生态等17个子系统。经过多年监测观察,并没有发现三峡库区蓄水量的变化对气候造成明显的影响。根据气候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水域升高后,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范围在20公里左右。水域周边20公里以内地区气温表现为冬升夏降,变化幅度在0.5℃左右,而降雨在接近水域地区稍减,远处稍有增加。超过20公里的范围,三峡工程对气候基本就没有什么影响了。2006年特大高温干旱包括了重庆、四川在内的长江中游近百万平方公里地区,这样大面积的高温干旱事件已经远远超出了三峡水库的影响范围。

由此可以看出,三峡工程影响在气象学上是局地中小尺度的概念,对于大尺度天气气候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只能说在局部地点有所影响。另外,2006年中国频繁的台风、东北低温以及大范围的高温干旱,这些现象在气候上是互相联系的,应该将它们同全球的大气环流相联系看待,而不是区区几公里的水位变化能影响的。这次重庆、四川高温干旱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变化引起的。

七、 重庆、四川地区高温干旱天气气候预测

根据中央气象台和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在未来4天,东部、川西高原以及四川盆地西部、云南大部将有阵雨或雷阵雨天气,局部旱情可得以缓和。但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大部地区的高温干旱仍将持续。21日以后有可能在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大部呈现降水增多的趋势,使包括四川盆地和重庆在内的旱情部分缓和。一直到9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减弱,冷空气增强、活跃之后,四川盆地、重庆地区的降雨会进一步增加,旱情才会得到缓解。

八、建议与对策

在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情况下,希望有关单位要继续加强抗旱减灾工作。特别要积极做好防暑降温,注意避免高温干旱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高温环境里细菌更易繁殖,特别要注意饮用水源的卫生。(来源:三峡生态与环境监测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