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敬老院里观民生 听取笑语一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迎着6月丰收的气息,寻着一个个敬老爱老的动人故事,记者慕名走访了平顶山市叶县的乡镇敬老院。
以前,在记者的印象中,一般的敬老院大都是:郊外,僻静,独门独院,几栋平顶或起脊的砖房,偶尔出现一个老人,或表情痴呆,或愁容满面,或衣衫不整,蹒跚独行,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然。
而叶县的敬老院却“不一般”。所到之处,处处是绿树环抱的四合院落,整齐划一的住房,干净明亮的厨房、餐厅,生机盎然的菜园,现代化的娱乐室,标准化的养殖场,规范化的诊所,修整精美的绿地,安装着太阳能的浴室、环保节能的沼气池,还有掩映花丛间的戏台子,设施齐全的健身区。院子里的老人一个个精神焕发、笑容满面。他们或三五成群地聊着天、或俩俩结伴地散着步。或一个人静静地看报读书,或悠闲自得地侍弄着菜地里的蔬菜……一派和谐、安宁、幸福的情景!难怪来过此地的人都说叶县的敬老院像花园;也难怪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的领导会多次来此调研工作,并对这里的一切大加赞赏;难怪全国各地的同行都来此参观取经;也难怪市人大代表们参观叶县的敬老院时所发出的感叹:“想不到这两年敬老院工作发展得这么快,管理得这么好,标准这么高。”“真是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兴奋啊!”“十个一工程”营造“幸福家园”
叶县是一个省级贫困县,也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相对较多,五保供养任务相当繁重。可为什么叶县的“敬老院”却能建设管理得如此令人瞩目呢?民政局的王云海局长道出了其中的原由: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有所养更是如今党和国家关注民生的主题,古人很早就提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如何“养”才能让老人的生活真正幸福是最关键问题,所以民政局在充分调研、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从老人的所求所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观点,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十个一工程”(即:每个敬老院都要有一个小菜园、一个小养殖场、一个小诊所、一块小绿地、一个小浴室、一个小沼气池、一个小娱乐室、一个小健身区、一个小戏台子、一个小阅览室)建设,正是因为“十个一工程”的实施,叶县的敬老院成了全市乃至全省民心工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叶县各敬老院里生活的老人都说那里是他们的“幸福家园”。
身临其境,方知其美,耳听其言,方悟其乐。从叶县的一个个敬老院里走出来、再走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美好的图画,一幕幕动人的场景让人无不高兴、无不感动。也许,这里的一切就是老人们生活幸福的最好体现:
――田庄乡第三敬老院:大门口的围墙上醒目的大红标语写着:“替天下儿女尽孝,为党和政府分忧”。走进敬老院的大门,院子中间是一条两米多宽的水泥路,路两边是生机盎然的菜园,菜园里韭菜茎肥叶嫩、黄瓜修长嫩绿、豆角长长地垂在支架上、西红柿有红有青藏在枝叶间……菜园的尽头,一边是安放着各种健身器材的活动区,一边是鲜花包围着的戏台子,几位老人正坐在娱乐室门口打扑克,旁边还有围观指点的。老人们虽说年龄不一,但个个都是容光焕发,神采奕奕,他们大多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然而,在他们饱经沧桑的脸上显示的不是老来无子的忧愁,更多的却是喜悦与幸福。院子的两侧种着树木花草,浓郁的芳香不时随风扑面而来。两个别致精美的亭子坐落在花丛中,亭子里三三两两的老人正兴致勃地聊着他们的话题。
――邓李乡敬老院:在敬老院门口,记者碰到了笑容可掬的赵大爷,一看到记者进来,赵大爷就热情地迎了上来。“你们是来考察的吧?”“不,我们是来看看你们生活的环境,这里好吗?”“好,住着漂亮的房子,吃着可口的饭菜,有娱乐室、洗澡间、健身器材,还有人专门照顾理发、换衣服,我活了一辈子,也没享过这样的福啊!赵大爷满怀感激地说。接着他又热情地领着记者在院子里逐一观看:厨房里面放着冰箱、消毒柜,贴着白色瓷片的灶台擦得锃亮,餐厅连着厨房,里边安放着十张大餐桌;餐厅门口是自动供水装置;装着太阳能热水器的洗澡间门口放着洗衣机;娱乐室里十几位大爷正有说有笑地看着电视。随后,赵大爷又带记者参观了他的住室,两人共居的房间里,收拾得干净整齐,每人床头一个棕红色的立式衣柜,床上撑着洁白的蚊帐,绿色的窗帘映衬得室内更加洁净明亮。
――常村乡西刘庄敬老院:一幢崭新的两层楼房伫立在青山绿树之间,楼前围墙上47米长的“二十四孝图”分外引人注目,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把古人贤孝敬老的故事再现眼前。老人们笑呵呵、乐悠悠地在门口述说着图上的故事……院内院外,种满了辣椒、茄子、冬瓜、油菜、豆角,四周院墙上还爬满了丝瓜藤。
这些敬老院,只是叶县41所敬老院中一个个小的缩影,只是叶县民政工作中的一个个点滴,也只是叶县孤寡老人们生活的一个个小小的片段。但就是在这些点滴和片段里,体现着叶县民政局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的宗旨。
“这里的老人真幸福”
小饭桌彰显爱老情。俗话说“众口难调”,但在叶县的每个敬老院,提到饭菜,老人却是人人满意。诀窍在哪里?66岁的院长王军一语道破天机:我们不光有集体菜谱,还有小饭桌。在伙食上除了根据老人的口味、坚持订不同食谱、使饭菜多样化外,同时还会照顾到个别特殊的老人,为他们设立小饭桌,比如生日饭,病号饭,走进敬老院宽敞的食堂,小黑板上一份食谱映入眼帘:周二早稀饭、鸡蛋,午面条,晚馒头、炒菜。81岁的刘大爷端着刚盛的稀饭、馒头和一小碗莱,笑着说:“这里好啊,我来了10多年了,什么都不用操心,每日三餐吃得蛮好,我现在过上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正如俗话所说:年轻享福不算福,老年享福才是福啊!”73岁的王老太太不吃肉,工作人员就单独给她包素馅的饺子吃。大食谱、小饭桌,满足了老人的不同口味。逢年过节,6―8个菜必保,特别是春节,县、乡、村里的人都往敬老院送饺子,再加上院内食堂自包自冻的,从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有水饺吃,而且饺馅多样,各有风味,吃得老人们说“年总也过不完”。
艺术团彰显敬老意。一曲“常回家看看”唱出了老年人的心声,也唱出了年轻人深藏在心底的愧疚感。一首歌何以打动两代人?因为涉及到社会上的一个热点话题,就是关爱老年人。有儿有女的老人精神上尚存有不同程度的空虚,何况鳏寡孤独的老人呢?县民政局带着这个问题及时组织人员以“如何提升敬老院服务水平”为题进行深入调研。在调研中发现,敬老院里适合老年人的文化设施匮乏,文化娱乐形式单一、枯燥。由于老人们处在相对封闭的状态,大部分都郁闷孤独,精神上空虚,因而对文化娱乐生活有着特殊需求。于是,关爱老人艺术团在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迅速成立了。艺术团的宗旨是:
敬老爱老、共建和谐。演出节目编排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有戏曲、快板、小品等,大多来自农村生活,深受老人喜爱。目前,艺术团演职人员已达20多人,经常在全县各敬老院之间巡回演出,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不少周边的村民,每次演出现场,气氛都是热烈欢快,敬老院里掌声迭起,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特别是演员们表演的曲剧《敬老情怀》、豫剧联唱《一家人欢天喜地把我来请》,自编自演的快板书《和谐进农村》、小品《称娘》深受大家喜爱,演出赢得了观众的好评,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每逢节假日,敬老院经常会传出悠扬的曲调、高亢的歌声。熟知的人打趣道:“这里的老人倒会乐,隔三差五地搞联欢,咱也能跟着沾点光听听曲儿。”
“这里的领导是亲人”
民政局王云海局长说:“理解、关爱、扶助五保老人,为老年人创造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对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都是带着感情出发的,是把自己当作‘老人’,设身处地地为老人们着想”。平时,王局长经常带着相关干部到敬老院看一看、坐一坐、聊一聊,了解敬老院发愁的是什么,急需的是什么,盼望的是什么,有哪些难处需要解决,并一一地记在随身带着的小本子上,及时地给予落实解决,每逢过年过节,他都要带着局里的领导到敬老院里看望慰问,给予物质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关怀。
民政局的许多干部都说:“民政工作千头万绪,干好其实只有一个字,那就是个‘情’字。比如对待这些无儿无女的五保户老人,民政干部就应当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父母,你说,儿女只要孝敬父母,父母还能有啥不满意的?”
旧县乡敬老院的王军院长,二十多年来在家只过了两个大年初一。他说:“既然来到这个家,我就要爱上这个家,只要有一点热我就要温暖这个家,为了这个家我愿付出我的后半生。”他说,敬老院里最难做的是思想工作,“老小孩儿”们的脾气需要理顺,磕磕碰碰的琐事需要“劝架”,这一切都要用心去做,用情去引导。
王局长说,办好敬老院困难很多,但最关键的是管理工作,局里始终把加强院务管理,提高供养水平当作重点来抓,首先是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学习制度》、《卫生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伙食管理制度》、《文化娱乐制度》、《院民过生日制度》都已制版上墙,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院长职责》、《院务管理委员会职责》。要求工作人员要尊重、体贴院民,为老人服务要热情周到、耐心细致、尽职尽责。要细心体察老人心理,掌握老人生活规律,及时发现和处理老人之间的矛盾。老人生病时要及时诊治,并安排做病号饭;对重病号,服务人员要做到送药、送饭、送水到床前。院民生日做生日饭,伙食开支按月公布。保证政府拨发的每一分钱都用到老人们的身上。院民们都说:这里的领导都是我们的亲人!比亲人还亲啊!
在叶县的敬老院里,记者目睹了叶县供养的2328位“孤苦无依”的老人“生活有人管、娱乐有人问、身体有人查、感情有人解、幸福度晚年”的真实场景。敬老院里的老人,不但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满足,而且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许多老人刚入院时性格孤僻怪异,不愿与人交往。后来都成了开朗的“老小孩”。如今,好多有儿有女的老人,看到五保户老人的生活状况,都想进敬老院里生活。同时,敬老院的成功开办,对计划生育工作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养儿防老,多子多福”曾是农村传统的旧习,老来无子被视为人生最大的不幸。如今,看到孤寡老人们幸福的晚年生活,许多人都改变了观念,自觉地要求只要一个孩子。
“平常坐在一起下下棋,打打牌,看看电视,每隔一段日子,看上半天戏,日子过得很充实,外面的老人们都羡慕俺们有福气哩。”旧县乡敬老院70多岁的慕老根一番话道出了全县五保老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