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充分调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所有学生的诸方面素质的主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如何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学?途径之一是开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其才能的机会和条件;帮助学生找到要探讨的问题与已知事物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发现新问题,如何利用旧知去解决新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建构知识,掌握数学思想,养成敏捷、独特、灵活、缜密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是小学数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一、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应当注重数学文化氛围的营造,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经验相结合。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师生共同合作,创设一种富有探究性的活动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和“趣味性”。记得我在以前教学“元、角、分”的时候,由于学生对人民币有过一定的接触,而人民币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再次认识和应用人民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为此,我设计了“钱有什么用?”的专题课前调查,在新课前一周布置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目的是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合作,收集相关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的学生在家里和父母一起调查身边和钱有关的事,并把它记录了下来。上课的时候,请同学介绍自己的合作调查情况,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氛围当中开始新问题的发现和探索。在这样有效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不仅体验了数学的研究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初步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经历有效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获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数学知识。

1.创造有效的观察机会

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新知识。学生能自学的知识,尽量少讲,甚至不讲,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比较、分析后学到的知识,印象更深刻,掌握得更扎实。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让每个学生课前准备一个年历卡,课上自己仔细观察、学习,获得有关年历的知识。再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后,关于我们最多能看见几个面的问题,学生一开始有争议,于是我就让每个学生自己观察,然后得出结论。

2.创造有效的表达机会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表述还是思维的外化过程。在教学中,我注重加强学生说的训练,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不论说得正确与否,都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学困生,我往往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则让优等生解决。因为班级人数比较多,我经常在课后闲暇之时问孩子们。同时课堂上尽量腾出时间提问学困生。这样就会避免在课堂上冷落一些表现不积极的学生。

三、开放教学媒体,注重手段的择优性

现代教育技术深入课堂已经成为一种现实要求,对小学数学教学将产生巨大影响。传统教学中的“粉笔加黑板”,很多方面已敌不过多媒体教学。数学学习中使用多功能计算器将成为学生应具备的一种技能和能力,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验证笔算结果和处理一些大数目的计算,而且可以代替部分实物学具,演示一些活动性的学习内容等。小学数学大部分内容注重直观材料铺垫,讲究问题的实际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如创设虚拟现象可以缩短学生与现实生活的空间距离,替代部分实物教具和学具的动画演示,更具体形象。

有了现代教育技术,传统教学手段还是不能丢。小学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验性学习,经验的获得大都是靠亲自实践操作来实现的。没有大量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感知就不丰富,表象也难很好地建立。《千克的认识》教学就需要学生大量感知1千克的物体的重量,要让学生通过实物的称一称、掂一掂、比一比、看一看、算一算等多种操作活动来学习。又如《圆的周长》的教学,没有学生亲手对大小不同的圆的直径和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圆周率概念的理解就成问题,这都需要运用传统的教学媒体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增加他们的实际体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和必要的动手操作训练。

四、创设课堂练习的开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开放性的课堂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创新。

1.条件的开放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10以内加法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10=( )+( ),9=( )+( ),8=( )+( ),通过这样的练习,既使学生掌握了10、9、8的组成和10、9、8的加法算式,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问题的开放性

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必须搜集其他必要的信息才能着手解题。数学课程标准关注对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不只是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过程,更应该成为学生探索和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允许以不同方式理解、思考和解答问题。在二年级学生掌握了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一位教师设计了一组开放性问题:果园里有桃树20棵,李树30棵,杏树25棵,请同学们从以上内容中选出几条信息,编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学生兴趣浓厚,编出了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如一名学生这样编:桃树与李树的和是杏树棵数的几倍?

五、学习方式的开放

开放性教学要改变过去学生端坐课桌,耳听笔记,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代之以一种积极参与,对知识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的学习方式。

在信息获取的渠道上,也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扩大容量,迅速便捷,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充分利用报刊等文字媒体,使学生了解社会,贴近生活。多使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变虚为实、化远为近、促静为动,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