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孩子,别趴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孩子,别趴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是职高学校文化课中的基础学科,承担着一份重要的责任。但目前职高语文教学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在中职学校,不少语文教师是剃头担子一头热,恨不得将平生所学向学生倾心传授。但学生往往是闻一多笔下“一潭绝望的死水”,教师投下去无数石子,也难以让他们开出漂亮的涟漪。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发展就显得非常关键。

如我教的计算机班,每节课自己激情澎湃,可不少学生冷眼相看,课堂中总有几个学生会垂下他沉重的眼皮,且传染般蔓延,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发现每节课导入的时候,学生个个精神抖擞,一问一答气氛还好,如上《我的父亲爱迪生》,可是,导入结束后,请同学看书,我设计的问题紧紧围绕课文:“请同学找出和爱迪生有关的数字,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爱迪生?”在默读课文环节,学生的脑袋陆续有几个耷拉了。我巡视教室,不少学生笔也没拿起来,也不知道看哪,圈哪,优秀学生早就全文都看好了,他们眼睛还是盯在开头几个字。也有一名学生站起来,找得很全,理解也很到位,可是再看看边上,又多了几个趴着的了。他们对文章没一点学习的欲望,目前我能做的只有走到他们前面敲敲,敲了又趴,只好让学生站那上课,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随着我的课堂问题的阶梯性深入:“为什么写他失败的事情?”“作为儿子对父亲是怎样的情感?哪些细节看出?”学生趴的就更多了。我的讲课成了催眠曲了。回答问题的是那几个,还是那几个,睡觉的不仅是那几个,还多了几个,渐渐的教室里站在那的同学多起来了。无奈也写满了我的脸。

反思自己教学情况和多年听课经验,解决对策可从以下几点尝试。

一、愿意学——端正态度,明确认识,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前提

学生如果不愿意学,再用心的教学设计又有何用呢?职高生基础普遍不好,学习上信心不足,自己或家长期望值普遍不高,不少职高生混日子的心理,过一天是一天,因此端正学生态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热情的前提。为了使学生在智力上和精神上得到成长,就必须使他有对知识的渴求和有掌握知识的愿望。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不善于学习,就难以生存。一个人的思维要在学习中得到不断进步,还要让学生明白,想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思维”,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新知识,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和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辨,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使学生明确认识到不断学习、勤于思维的重要性,才能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

二.乐意学——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发展的保证。

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恰当,教师才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就要让课堂精彩。怎样才能够设计好课堂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又吸引学生呢?下面是本人认为比较重要的几点看法:

(一)、提问艺术化,让学生走入文本

有些语文课上得妙趣横生,有些语文课却上得面目可憎,让学生近而远之。我的课堂是否也存在这问题?以人为鉴,我回顾自己教学设计又翻看听课笔记,发现问题的设置至关重要。语文课最重要的是上出语文味,如一位老师上《不能没有音乐》一文,速读课文思考“这个世界之所以不能没有音乐,是因为在作者眼中,音乐有哪些作用?”一一列举作用,可是少了品味语言的环节,学生感受不到语言的美,全文上得只剩“枝干”动人之处在细节,动人之处在血肉,课堂上都没涉及,何谈美感呢?高中课文相比较初中小学课文,难度加大,老师要架好文本与学生的桥梁,提问上一定要深入浅出,注重情景化。如一老师上《蜀道难》一文,一开始就抛出两个问题:“一、诗眼是什么?”“二、诗歌主题呈现何特点?”这些问题是文章学习的知识点,但提问太过于术语化,情境性和趣味性不足,这问题一抛出,难倒学生一大片,语文自然变得面目可憎了。

(二)、提高参与度,让学生动起来。

教学中应多设置学生活动环节,留足时间,让学生真正充分“动”起来,尤其是男生班,学生易走神。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大都采用灌输式或串讲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

如我校王老师上《一碗清汤荞麦面》,一节课只围绕一个大问题展开学习:“请选出小说中最感动的人物,结合文本,说说你推荐的理由。”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充分讨论,这种大问题的教学设计给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如杨老师上的《神奇的丝瓜》,尝试以学定教,全文只有两个问题:一、你从哪些语句中发现了丝瓜的“神奇”?二、作者描写丝瓜神奇中我们读出了什么?课前发放导学案,学生自习并提出疑问;课中,教师先展示学习目标,接着留足时间让学生围绕重要问题或疑难问题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教师指导;第三环节学生精彩展示,师生互动;最后一环节课后延伸巩固。组织有序,学生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有了更多的成功体验,课堂气氛活跃,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升。

(三)、大胆创新,让学生思维活跃

诱导好奇心、好胜心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教师应创新设计教学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使学生始终能随“课”而动。学生好奇心强,一个悬念、一个亟待弄清的疑问,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伍莉老师设计《山居秋暝》一诗歌的教学时,大胆创新,了解作者后,先感受“画中有诗”:展示王维画两幅,略谈意境。再感受“诗中有画”:(主要作品展示,引导学生先发言)感受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结合。整堂课既有品诗歌的意味又有鉴赏画作的雅趣,巧用多媒体设备,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当学生面对鲜活的画面、清远的色彩、优美的音乐,进入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时,感受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结合,自然诱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所谓的将乐贯穿于教学之中,也就是这个道理。又如我校老师陈碎林老师上病句辨析高考复习,采用“病句会诊”这种形式,让学生当”医生”,学生进入角色,整堂课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兴趣离不开创新实践,通过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推动教学研究的发展和完善。

(四).课堂语言的艺术化,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即使同一教案,不同老师上,呈现的课堂也是不一样的。有些老师的语言特别有感染力,学生在准确、生动、鲜明的教学语言的诱导下,会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分析、综合以至理解、掌握所学习的内容,为自己取得一次又一次地思维训练的机会,对教学语言进行艺术处理,调动认知内驱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艺术地处理讲课的语速、语调、手势、表情等,不断调节教学节奏,讲到课文的重要地方就把速度放慢;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就变得低沉……当学生注意力分散,忽然听到教师或高昂或低沉,或急促或缓慢的声音,看到教师或喜或悲,或忧或愤的表情时,不禁自问:“咦,怎么回事?”认知内驱力重新被调动,注意力又集中到课堂上。如我校老师《藏羚羊跪拜》公开课导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声情并茂,用语言烘托渲染气氛,顿时将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讲到一“拜”时,戛然而止,一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离不开课堂语言的精彩。

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必须不断实践探索,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让课堂内容精彩,做个有无限魅力的老师,才是根本。

参考资料:

[1]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大伟《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程红兵《好教师就是好教育》文化艺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