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投资机会将在风暴过后凸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此次由美国引发的金融海啸极其严重,全球经济濒临衰退,各方人士纷纷呼吁各国政府采取果断行动,团结一致,合作化解危机。结果,10月6日,多国联手减息,但在这个史无前例的行动中,隐隐约约透露出罕见的政策无力感,股市仅亢奋了一天,便又掉头重挫。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认为是央行开错了药方,因为今天市场缺少的不是资金,而是信心。信心的缺失并非虚幻,而是次贷危机下的必然产物。央行的注资、减息,是不断将氧气打入肺部,不过如果肺功能不恢复,氧气仍然无法随着血液输往全身。要使市场恢复信心,不能靠市场力量,而是一定要靠非市场力量,即要靠环球政府联手干预市场,才可遏止这场金融海啸。干预之法包括:政府向需要拯救的银行注入足够资本,使之符合巴塞尔银行公约的资本充足比率;买入需要拯救的银行的不良资产,如果不把这些不良资产剥离,市场仍会担心“毒细胞”扩散;推行上述两项措施需假以时日,如要短期救急,要由各国央行做银行资金拆借的中介人,银行间暂不用再进行拆借,因为大家没信心去互拆。有闲资的银行可借予央行,要钱的银行向央行借,此即央行做中介人。借钱的银行出了事还不了怎办?由央行先赔,再向欠债银行追债,再还不了便将银行清盘,反正在这场金融海啸下,有不少银行是要结业的。
好在上周末,G7、G20开完会后所提出的解救方案,再不是减息一招,而是基本做齐上述的几点。市场为之一振,普遍大幅弹升。虽然近两日又不行了,不过笔者认为,这个联手干预市场之举是做对了。
银行没有资金,急等着注入资金续命。以前有基金抢着买,但都亏了大钱,不可能再做冤大头。况且近期巴菲特入市,买的都是优先股,有10厘息可收,美国政府买的也是优先股,收益也可保证,基金怎可能愿意继续去买那些可能没有任何好处的普通股?最终,欧美政府只能自己注资解救了。
实际上,环球央行基本上都犯了大忌,就是反应过迟,今时不单要消灭坏事于萌芽状态,更要在坏事未孕育前就消灭之,此即是超前处理。
这次金融海啸会有很多后遗症,怎处理这些后遗症?方法之一是用中医之术,七分防、三分治。
时代在进步,自由与监管之间要处于动态平衡。中国人老早就已说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而不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香港政府为防金融海啸祸延百姓,推出新措施,为香港约6万亿港元存款作无上限保障。这是香港金融财经史上的重要一笔,是在跟欧美的金融业中心做法看齐。是否不这样做,就不足以证明香港是金融中心?
今时的金融风暴是由新颖的衍生金融产品所促成,但作为金融中心,就一定要对这些新事物提高警觉,要让其自由发展,不阻碍创新,也要监管风险,以免连累街坊。
尽管市场还是悲观情绪占上风,但值得高兴的是,中国经济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下一步,中央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扩大内需。以保持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笔者认为,在欧美都开动印钞机举债救市的时候,中国也应该发债。用于增加财政支出。一方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尤其是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另一方面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把部分农民留在当地就业,以缓解经济转型期间的就业压力。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内需只有美国的10%,而要拉动内需。必须要多创造就业机会,构筑牢固的社会保障网。
尽管中国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但与欧美金融泡沫相比,中国经济增长还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当市场情绪稳定下来后,寻找投资方向的资金肯定会再度发现中国的魅力。
笔者认为,中国的A股和H股已经具有了投资价值,尤其是进出自由的H股,虽然持有的时间可能要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