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产业低碳化弹性脱钩因素影响力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产业低碳化弹性脱钩因素影响力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产业碳化发展是经济低碳发展的核心内容。基于产业弹性低碳化分析框架,采用对数方法研究弹性因子对产业排放脱钩弹性的影响力。实证分析表明:山西省建筑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日益重要。产业节能和减排弹性脱钩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的因素。因此,政府应大力支持技术创新。

关键词:产业低碳化;脱钩弹性因素影响力;LYQ框架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9-0041-04

一、产业低碳化研究综述

产业低碳化发展是经济低碳发展的核心内容,产业低碳化研究是低碳经济研究的重中之重。目前而言,从经济视角对产业低碳化的研究缺乏整体的共性认识,但从研究层次和研究手段上可分为两类,下面将进行总结。

(一)对产业低碳化发展的整体测评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借鉴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测评体系,将碳排放强度、边际碳排放强度、绝对脱钩和相对脱钩等衡量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均引入了这一领域。这其中脱钩概念最具代表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创立的描述区域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概念很快被使用到了描述切断产业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链接关系[1]。Herry Consult GmbH(2003)首先把脱钩运用到产业,分析奥地利的经济增长与运输业的需求关系[2];Tapio(2005)对1970-2001年欧洲的交通业经济增长与运输量、温室气体之间的弹性脱钩情况和芬兰的交通业弹性脱钩情况进行了研究[3];中国台湾学者李坚明等(2005)对台湾地区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标进行了研究[4];李忠民和庆东瑞(2010)分别采用绝对脱钩和弹性脱钩对山西省工业进行了低碳发展状况测评[5]。目前,脱钩弹性已成为产业低碳化测评的主要方法。

(二)对产业如何低碳化发展的原因进行解析

这方面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定性的层面。庄贵阳(2007)分析了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指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节能和环保问题凸显[6];刘世锦(2006)指出中国的工业化面临的重大压力,应当自主创新,节约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7];迟远英(2008)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研究了中国的风电产业发展[8];冯国亮(2008)分析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以及预测前景,落实建筑业节能减排,走低碳发展道路[9];在定量研究上,魏一鸣等人(2008)其利用LMDI方法围绕中国碳排放的变化以及演变规律,针对中国电力部门、物质生产部门和工业部门的碳排放情况进行了定量测算分析[10];万宇艳等人(2009)用物质流分析方法MFA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监测二氧化碳总量,表明高碳排放原因,为改善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提供技术支持[11];李国璋等人(2009)用投入产出关联测度分析浙江省的产业结构[12];吴巧生等人(2006)运用Laspeyres指数分解模型得出,中国能源强度下降主要是各产业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13]。这些研究从具体问题入手,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普遍没有把低碳产业分析与低碳产业测度结合,研究既缺乏低碳概念基础,又有很大的行业局限性。

笔者将低碳产业测评和产业如何低碳化两个方面联系在了一起,提出了构造产业低碳化因果链思路和弹性脱钩分析框架(简称LYQ分析框架),这是对产业低碳化发展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视角[14]。

二、模型构建

(一)LYQ分析框架简介

LYQ分析框架针对目标函数,从变量逻辑因果关系出发进行成因分解(因果链构造)和指标测评,其特点在于可以准确地发现造成产业碳排放脱钩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因果链构造可以选择一个中间变量,也可以选择多个中间变量,但变量之间应具有明确的逻辑相关关系,通过两个连续变量之间弹性脱钩值的相乘可以得到最终经济驱动力与环境驱动力之间的脱钩关系,而每两个连续变量之间弹性脱钩值大小可以说明其对最终结果的影响。比如构造运输产业排放因果链为“产业碳排放―产业规模(运输量)―技术改善(产业能耗)―经济发展(GDP增长)”,从而达到发现产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关系成因的目的。

LYQ一般的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弹性脱钩分析框架模型如下:

Tx0,xn=■Ti(1)

Ti=(%?驻xi-1/xi-1)/(%?驻x/xi)(2)

其中Ti表示因果链上第i项和第i-1项的脱钩弹性。Tx0,xn表示产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弹性。在这一框架基础上,得到了一般产业的基本分析模型,即

tCO2,GDP=(%?驻CO2/CO2)/(%?驻GDP/GDP)

=产业减排脱钩弹性×产业节能脱钩弹性×价值重估脱钩弹性×产业发展脱钩弹性(3)

(二)影响力评价

因子相乘关系的影响力评价可采用对数形式,通过以乘积为底数对因子求对数的方法,可以评价因子对乘积结果的影响力。在基于LYQ框架分析时,由于脱钩弹性值的值域并不仅限于大于1,当该值小于1时,对数值与影响力的关系与前者相反。基于此,笔者构建如下影响力评价函数:

WTi=-logTiTx0,xn,当Tx0,xn>1时logTiTx0,xn,当Tx0,xn

同时,■WTi=1确保了对影响力评价的标准化和可比较性。笔者不考虑强弱负脱钩、衰退连接和强脱钩等特殊状态。

三、基于山西省建筑业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笔者基于产业碳排放―产业能耗―产业规模―产业GDP―区域GDP的思路,对山西省建筑业的变量(即,碳排放、产业能耗、产业规模、产业GDP和区域GDP)分别选取如下指标予以衡量,即二氧化碳排放吨位数、标准煤、在建建筑总面积,基于1997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建筑业GDP和山西省GDP。通过统计归纳和整理得到表1和图1。

基于LYQ框架和表1数据,计算因果链上的弹性脱钩值,即产业低碳化弹性脱钩的影响因素,可以得到表2数据:

(二)数据分析

基于表2的数据和影响力评价方程式(4),计算产业链上弹性因子对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弹性的影响力,可以得到数据表(其中2004年、2005年产业弹性为强脱钩,无有效数值),分别见表3、图2。

通过分析,结果表明:

山西省建筑业的减排弹性对整体脱钩的影响在1998-2007年变化趋势明显;在2002年以前对产业脱钩一直表现为负向贡献,但影响较小,6年平均负向贡献只有-0.25;2003年虽影响不大但影响由负向转向正向,而2006年则对产业整体脱钩做出了主要贡献,达到了3.05。

山西省建筑业的节能弹性对整体脱钩的影响在1998-2007年变化很不稳定,贡献忽正忽负(6年有效数据中,3年为正,3年为负),时而是产业弹性脱钩的主导因素,时而又变为产业脱钩的主要阻力因素,体现了节能弹性受政策调整的影响较大,也体现了节能技术发展的非连续性。

山西省建筑业的价值重估弹性对整体脱钩的影响在1998-2007年整体稳定,呈现出一种持续的正向影响,反映出建筑业由于土地价值反复重估对产业GDP的正向影响。

山西省建筑业的产业发展弹性对整体脱钩的影响在1998-2007年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999年和2000年为正向影响,其中2000年更达到7.75,成为产业脱钩的主导因素;2001-2003年转为负向影响,并且影响力接近于-1或在-1以上;2007年这一因素影响转为微小正向影响。

从各年均值而言,产业减排脱钩弹性、价值重估脱钩弹性和产业发展脱钩弹性均呈正值,分别是0.33、0.54和0.72,其中产业发展脱钩弹性最大,最具影响力;产业节能脱钩弹性呈负值,为-0.59,长期表现为负向影响力。

从每年的主导影响力来看,1998年的主导影响力是价值重估弹性,1999年和2000年是产业发展弹性,2001-2003年是产业节能弹性,2006年是产业减排弹性,2007年无主导影响力。

(三)政策建议

产业发展弹性由正向影响向负向影响的转变反映了建筑业在山西省经济中的比重在逐步增强,山西省建筑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日益重要,需要政策上的进一步重视。尽管价值重估弹性对产业整体脱钩的影响一直正向,但其并不构成主导因素,产业节能和减排弹性始终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和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的主导和决定性因素,应特别加强,特别是产业节能弹性更为关键,多数情况下是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的决定力量,而且技术创新具有非连续性,特别需要政策的持续不断的大力扶植和推广。

四、本文创新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笔者在产业弹性低碳化分析框架(LYQ分析框架)基础上,采用对数方法对弹性因子对产业碳排放脱钩弹性的影响力进行了测评方法的设计,并以山西省建筑业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进一步完善了LYQ框架对产业低碳化的研究方法。但同时应当看到,对于运用LYQ分析框架实现产业减排目标这一核心问题,本文尚未涉及,而这一问题恰恰是产业低碳化研究的关键。这有待于后来学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OECD. Indicators to Measure De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 from Economic Growth. 2002[R/OL].www.olis.省略/olis/2002doc.nsf/LinkTo/sg-sd(2002)1-final. 2008-09-26.

[2]Herry Consult GmbH、Max Herry and Norbert Sedlacek. Decoupling Economic Growth and Transport Demand Case Study Austria[R/OL].OECD.[2003-10-20].www.省略.

[3]Tapio P.Towards a theory of decoupling:Degrees of decoupling in the EU and the case of road traffic in Finland between 1970 and 2001 [J]. Journal of Transport Policy,2005,(12).

[4]庄敏芳.台湾工业与运输部门脱钩指标建构与评估[D].中国:台北大学,2006.

[5]李忠民,庆东瑞.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脱钩实证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福建论坛,2010,(3).

[6]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7]刘世锦.关于我国增长模式转型的若干问题[J].管理世界,2006,(2).

[8]迟远英.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的中国的风电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8.

[9]冯国亮.低碳经济与住宅产业[J].产业论坛,2008,(9).

[10]魏一鸣,刘兰翠,范英,吴刚,等.中国能源报告(2008):碳排放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1]万宇艳.基于MFA分析下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J].低碳经济,2008,(9).

[12]李国璋,林聪.浙江省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测度及应用研究[J].经济探索,2009,(11).

[13]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解[J].财经研究,2006,(6).

[14]李忠民,姚宇,庆东瑞.产业发展、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10).

A Study on the Influent Factors of Decoupling of Industrial Low-carbonization

Li Zhongmin, Han Cuicui, Yao Yu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Shanxi710062,China)

Abstract: The industry carconization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economy low-carbonization dvelopment. Based on the LYQ frame, the author researches the influence of influent factors to decoupling elasticity by using the logarithm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roblem of Shanxi province decreasing the carbonization output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e industry saving energy and decreasing output are the inportant factors decreasing the carbonization output and realizing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So the government should support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Key words: industrial low-carbonization; influent factors influence; LYQ 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