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紫砂壶作品“福临八方”的创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紫砂壶作品“福临八方”的创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福临八方壶”的创作之感,“福临八方壶”明显属于八方壶,方器造型方中寓圆,具有线条挺括平整,轮廓线条分明,给人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该壶取名“福临八方”,取义福禄绵长、广临八方之意,注入到紫砂壶中更为其增添了一抹浓重的文化意味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紫砂壶;创作设计;福临八方

1 紫砂的赞誉

宜兴紫砂壶的妙处不仅在于它能够使茶保持香俨清醇,还因为它具有天然的泥土味道、隽永的书香气,无论是观赏把玩,还是啜吸品茗,质感都特别好。一把小小的茶壶包容了诗、书、画、印等文化艺术,也就无怪乎文人雅士对它宠爱有加,并赞它“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

历代文人对紫砂壶的吟咏从未停歇。大学士坡的老师欧阳修的诗里面就很明确地写到:“喜供紫瓯饮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坡自己更是“砖炉石铫行相随”,不管到哪里都带着砖炉、石铫,兴致来了随时架火烧茶。湖北襄樊的米公祠里面有一幅米芾的对联: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徐渭在《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中写道: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青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却从梅月横三弄,细搅松风灺一灯。合向吴侬彤管说,好将书上玉壶冰。

2 紫砂的发展

明朝万历以后,紫砂工艺进入了一个繁荣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紫砂的发展中来,制壶名手和文人雅士的交往日趋密切,如时大彬与娄东(今江苏太仓一带)名士徐友泉与宜兴吴氏等。而陈鸣远游历所至,均受到各地文人名士的好礼相待。当时众多的书画大家也对紫砂爱不释手,纷纷到宜兴定制紫砂文玩茶具,如项元汴、赵焕光、董其昌、蒋之翘等。

到清代中期,当时的溧阳县令,著名的书画家、金石家,西冷八家之一的陈曼生(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亦号种榆道人)亲自设计茗壶款式,交由制壶名家制作,然后又每个式样自撰提铭,并亲自执刀或由门下幕友镌刻在壶身上,这就是著名的“曼生十八式”,首开了文人直接参与砂壶设计创作的先河。陈曼生承前启后、继古开今,对当时及后世的紫砂发展起了极大的影响作用,是推动和促进紫砂造型设计创新、丰富书画装饰内涵的一代大家。

3 “福临八方壶”的创作

现如今,紫砂壶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洗礼,越来越显出其内在的质朴无华,文化意蕴之深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精粹投入到紫砂壶的创作设计中去,是一次文化与艺术的盛宴,现代与古典的融合。现就紫砂壶作品福临八方壶”(见图1)谈一谈创作体会。

该壶隶属于方壶的范畴,说起方壶人们常常会做出这样的评价,方壶作为与圆壶相对的紫砂器,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方壶造型主要由长短不同的线条组成,如四方、六方等各种比例的长方形,而“福临八方壶”明显属于八方壶,方器造型方中寓圆,线条挺括平整,轮廓线条分明,给人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该壶线条宽窄得体,线面转折明确,棱线从壶口蜿蜒至底角,由小渐大,节奏鲜明,脚线凹凸清晰,锐钝之间产生光影效果,使得实体与空间相互补充,使人看后为之一振。方壶口盖较难做,与圆壶相比,方壶口盖变形要大得多,圆壶以圆心为中心,使用工具无头尾之分,用力交易达到均匀。但制作方壶使用工具时,必然有起头收尾,较难保持用力一致,壶肩口盖配合准缝而严密,又能任意转换,曲线的壶嘴和圆弧形的壶把镶在壶的两侧,与八方体的壶身交相辉映,一种磅礴的气势就隐隐从中散发出来。该壶取名“福临八方”,取义福禄绵长、广临八方之意,从古至今我们古老的祖先就喜欢用吉祥的语言来憧憬未来的生活,这是一种对未知命运的积极心态,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逆流而上、直面挫折的勇气,注入到紫砂壶中更为其增添了一抹浓重的文化意味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4 总结

作为传统工艺之一的紫砂壶,不仅仅有着“方匪一式、圆无一相”的造型,亦可以从传统文化、从其含义来实现它的美感。若想单纯从造型来取胜,这是不可能的,毕竟紫砂是一门传承千年的艺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远比其多姿多彩的外表更有魅力,紫砂陶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遗产,为我们留下了技艺的宝贵财富,有待我们不断探求、总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