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存在问题的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存在问题的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概念

物流业务外包,即制造企业为集中资源、节省管理费用,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运作。可以说物流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

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C)进行的“全球物流外包(BPO)预测与分析(2002-2006)”研究表明,全球物流业务外包平均每年将增长17%,至2006年平均总额将达3087亿美元。针对欧洲发达国家的统计,第三方物流占总物流服务份额的比例:德国为23.33%,法国为26.9%,英国为34.4%,意大利为12.77%,西班牙为18%,欧共体国家平均为20%左右,目前其需求仍呈增长趋势。随着生产、流通领域竞争加剧。选择第三方承担物流服务的情况将会更加普遍,国内物流外包市场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企业选择物流业务外包的主要原因

(一)降低和控制成本

据估计,通过专业物流进行市场配销,比自行设立配销的网络节省20%-30%的成本,使企业竞争力明显提高。

(二)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

如耐克、可口可乐等企业就是这样经营的,它们只保留核心的品牌。其目的就是在竞争中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资源。

(三)加速企业重构优势的形成

企业重构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获得效益也要很长时间,而通过业务外包,可以帮助企业很快解决业务方面的重构问题。

(四)分散风险

与外部的专业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承担风险,企业将变得更具有柔性,更能适应多变的市场和外部环境。

(五)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解决企业辅助业务运行效率不高、难以掌控的弊病

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显示,中国有45.3%企业在寻找新的物流商。可以预期,物流将在供应链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物流操作的技术性越来越强,专业物流市场的前景将会一片大好。

三、当前我国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现状

出于构筑核心竞争力的考虑,许多企业可能会选择将物流业务外包,但由于我国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服务水平较低,服务范围有限,诚信度常难以令人满意,不少企业在物流外包时常不断选择新的物流提供商。目前企业外包的物流服务主要为传统的物流服务合作关系,多为短期合作,而且往往与多个供应商合作。真正的伙伴关系尚未形成,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服务价值停留在较低层次。这一方面造成了较高的变更成本。另一方面也影响了相互间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形成。

我国多数企业对物流业务外包的认识不足。大多数企业守候在自营物流那片天地,真正将物流业务外包的企业不到20%,并且不规范、不系统,尽管物流作为新兴行业炒得很热,但企业对物流业务外包的认识依然很浅。真正具有物流业务外包领头示范作用的企业甚少。

四、我国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

《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1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在400亿元人民币以上,70%的物流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中,平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1999年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份额4168亿元,到2010年,这一规模将达到11972亿元。尽管物流业务外包能使企业变得更加柔性,提高企业物流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减少在途资金积压,能给供需双方带来颇多收益。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物流外包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以下三个大方面的问题。

(一)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存在的问题

1、服务跟踪不彻底。国内多数物流企业在处理物流时,缺乏服务跟踪制度,把短期利润作为业绩考核指标,操作往往无章可循,无暇监控作业,导致操作失误,物流常常被迫中断。

2、缺乏物流顾问。国内物流供应商大多缺乏合格的专业物流顾问,因为物流顾问的身价通常很高,令供应商望而却步,一般都会将物流外包的规划和设计交给资质一般或非专业人员来做,结果可想而知。

3、物流企业缺乏实力。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尚缺乏必要的物流网络及信息系统,在物流信息、库存管理、流通加工、物流方案设计等方面的服务能力还不强,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较低,整体物流运作效率不高。专业优势不明显。

4、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都不大,少数大型传统企业转化而来的物流企业还处于转变与整合之中或起步阶段,能有效的提供全国范围物流服务的企业极其有限。

(二)需求方的问题

1、工作范围不明确。工作范围就是对物流供应商服务要求的清单,及对服务的环节、作业方式、作业时间、服务费用等做出明细界定。工作范围的指定是物流外包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许多外包合作关系不能正常维持的主要原因是服务要求没有量化或规定不明确,导致供需双方理解出现偏差。

2、管理者缺乏理性。由于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受知识、能力、企业文化和复杂外界环境的限制,国内企业在进行自营或外包服务决策时,多依据以下两个标准:①企业运营能力标准;②最低成本标准。

3、企业对物流业务外包时存在的潜在风险认识不够。实际运作中企业需要对物流外包的潜在风险做详细分析,制定应对策略,有效控制风险。企业物流外包的潜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外包控制不足;②增大外包依赖风险;③内部员工抵制;④降低用户满意度;⑤企业利益受损。

4、传统物流观念对物流业务外包形成阻挠。国内企业大多拥有自己的运输、仓储系统,沉淀了大量相关物流资产和人员,物流外包很可能遭遇到企业内部特别是物流运作与管理人员的抵制,对企业正常运营产生负面影响。

5、传统物流会计核算方法无法全面反映物流成本。传统会计方法在确认分类、分析和控制物流成本上都存在许多缺陷。往往对库存产品所占用资金利息、原材料积压与跌价损失、设施投入、人员培训这些物流环节的消耗,对物流运作不当和效率低下所导致的风险和时间成本缺乏足够的认识。

(三)社会物流平台问题

1、市场环境不规范。出于成本压力,企业常会选择外包给不规范经营的物流运输企业。运输市场的混乱,成本的畸形竞争,将影响物流外包市场的整体发展。

2、我国物流业的基础设施落后。国内物流业仍以分段运输为主,而海陆联运、第三方联运货物偏少,内陆运输操作偏低,基础设施和管理信息两个环节都比较薄弱。

3、法律法规不配套。物流是一项高度系统化工程,要求从业者具有完善的市场意识和法律观念,而我国有关物流经营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大部分从业者市场意识薄弱。

4、政府协调和仲裁作用缺失。除了物流承包合同中明确的条款,在实际业务运行中,仍有大量问题需协调解决。由于法律不健全,政府相关机构在协调时往往无法可依,

其仲裁效果大打折扣。

五、解决我国物流外包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解决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服务落后的措施

1、企业要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签订明细的合作协议。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的合作协议是物流外包实施的依据,并在合作过程中加以认真执行。协议中的工作范围是物流外包最重要的环节,应对其中的服务范围、作业时间、作业方式、服务费用、解决冲突的方案等细节做出详细规定。

2、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制造企业要根据合作目标,制定完成各项任务的规则和物流服务的绩效考核标准,以确保对物流外包质量的监督和控制。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物流服务绩效评估。常见的绩效考核标准有:准时发货率、准时交付率、订货完成率、缺货损失、仓储运营成本等。

3、加快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国外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我国也应该向国外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物流人才。

4、引进国外资源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我国物流企业应利用目前所掌握的市场资源,通过与国外物流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国际优秀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才可能迅速提升中国物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二)解决需求方各种问题的措施

1、需求方应明确界定供应商工作范围和服务要求。需求方要认真分析供应商是否正确详细地描述自身的物流活动,是否在充分了解货物流量、货物类别、运输频率的情况下提交外包投标书。同时需求方应该详细列举供应商应具备的条件:生产能力、服务水平、操作模式和财务状况。比如,订单是否能够100%完成,准确率是否达到100%等。

2、提高物流企业管理者的个人素质。企业要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有关物流业务外包方面的讲座、物流培训、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学术研讨。使企业管理者能从自身的角度理解引入现代物流管理和规范物流市场的紧迫性,认清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区别,使现代物流观念深入人心。

3、制定严格的物流规范制度来规避风险。企业在实施物流外包这种物流形式之前,需要对物流外包的潜在风险做详细的分析。具体做到以下几点:①严格控制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的一些产品和服务。②不要过分依赖某个供应商。③建立健全公司的用工制度,合理安置因外包而下岗的职工。④要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

4、建立和完善物流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方法。①企业日常物流会计核算的范围着重于采购物流和销售物流环节,忽略了供应物流、生产物流、企业内部物流、退货物流和废弃物物流范围的核算。②要严格区分物流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改变传统会计中间接费用依据生产环境中的直接人工小时和直接机器小时的分配。

(三)解决阻碍我国物流外包社会因素的措施

1、制定严格的法律条款来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对于在物流运输途中出现超载等畸形较低成本的违法现象要给予严惩,特别是对其所属的物流公司进行通报批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要责令其停业整顿。

2、政府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非物流产业需要的所有设施都是由政府主持建设,政府考虑的应是物流产业必需的、大型的、对整个物流产业能够产生主导作用的关键性基础建设设施,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

3、政府要加强行政管理和服务。政府应通过制定金融、土地使用、税收、收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现代物流业合理发展;直接投入大量资本进行建设;吸引外资和港、澳、台资本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适当放宽民间资本的进入门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提升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