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吆喝声声 第1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吆喝声声 第1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家萧乾的《吆喝》一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旧北京城胡同里的吆喝声,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激起了我对旧北京城各色美食的无限向往,也勾起了我对家乡小巷里的吆喝声的深深怀念。

我的家乡在“三袁”故里――湖北省公安县,是个不大的县城,虽然没有繁华都市的喧嚣,却有源远流长、底蕴丰厚的民俗文化;虽然没有景色秀丽、闻名于世的风景名胜,却依傍着浩浩荡荡的长江;虽然没有享誉荆楚的特产,但街头巷尾的各种小吃还是会让人眼花缭乱、胃口大开,而那独具乡土特色的声声吆喝,深深地印在了我记忆的深处。

我家住在县城的实验小学附近,那里的小巷纵横交错,每天接送孩子的家长和卖东西的小贩都会不约而同地涌进这些小巷,原本不宽的小巷因此变得更加拥挤,这也使小巷显得异常的热闹。

我房间的窗户正对着一条小巷,即使站在房里,对小巷里的喧闹声也能听得一清二楚。这样,我对小巷里的吆喝声便格外的熟悉,以至于还能模仿那吆喝喊上几句。

每天早晨,卖馒头的小贩的吆喝声就是我的起床铃。他总是准时从我家楼下经过,并亮起雄厚的嗓音喊出一句“老面――馒头啊!”,那一声吆喝足以把我从周公那儿给拽回来。过不了几分钟,又一种脆生生的声音飘了上来,“甜酒!汤圆!甜酒!汤圆!”……不紧不慢的,一声连着一声。随后,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什么卖小笼包的呀,卖油条、豆浆的呀,卖炸饺子的呀,真像一曲大合唱,和来往车辆的喇叭声、车铃声混杂在一起,实在动听极了!

每天我洗漱完毕,穿好衣服下楼去上学时,总会遇到一位卖烧饼的阿姨,我便会买上两个在路上吃。没几回,那位阿姨便认得我了。有一次,我忍不住好奇,问她:“你为什么要叫‘烧饼1块钱2个’而不喊‘烧饼5角钱1个’呢?”她笑而不答。我越发感到好奇,孩子气地对她说:“你不告诉我,我就不买你的烧饼!”她这才告诉我说:“你想啊,人家听起来是1元钱买两个饼,就感觉比5角钱买1个饼划算多了嘛!”说完,她还沾沾自喜地冲我笑了笑。我却一头的雾水:这是什么歪逻辑?

等到中午放学回家,卖冷饮的便一窝蜂地涌来了。每当听到“冰――绿豆汤啊!银耳汤!藕粉!”时,我便会迫不及待地掏出一枚硬币,换回一杯冰凉爽口的绿豆汤,猛灌几口,顿时感到全身上下透心凉,闷热和焦躁随之一扫而光。

到了下午,就轮到卖臭豆腐的登场了。她总是低头摆弄着锅里的臭豆腐,不时用深沉的声音喊上一声“臭――豆腐!”,她故意把那“臭”字拖得很长,好像生怕人家以为她卖的是香豆腐。我总是害怕她经过这条小巷,因为她的豆腐实在是臭得熏人。若是她推着小车绕着这小巷转上一圈,不说是“臭”飘十里,起码房前屋后几十家都会被那“臭”气浸泡了。令人费解的是,她的小摊前总是挤满了人,大家都等着吃她那臭气十足的豆腐呢。

即使是在晚上,小巷里也一样的热闹,卖麻辣烫的、卖烧烤的又忙碌起来了。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卖烤羊肉串的新疆小贩,他的吆喝是最具特色的。有一次,我从他的摊前经过,他冷不丁地扯起嗓子就喊开了:“胖‘美眉’!香喷喷的羊肉串呐!来一串呐!得――”这带着新疆风味的吆喝声让我捧腹大笑,尤其是那个“得――”字叫得特别好听,打着卷、带着颤,还故意拖得很长,很是婉转,总让我怀疑那是不是他们在草原上牧羊时的吆喝声。哈哈!后来,我还偷偷地学过好几回,可直到现在,也没能学会那打着卷、带着颤的“得――”。

回忆起来,好像还有许多吆喝值得我去写呢,因为好听的吆喝声实在是太多了,我无法用稚嫩的笔将它们一一记录下来。你若想听,就请自个儿来小巷一饱耳福吧!

(指导老师:刘正艳)

[简评]作者开篇就说自己是在读了作家萧乾的《吆喝》后,想起了家乡小巷的吆喝声;读完全文,我们发现,她在写法上也吸取了《吆喝》的一些精髓。作者选取了小巷早上、中午、晚上三个时段的景象,对各种不同的吆喝声进行了描摹,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能取得这样的表达效果,一来是因为作者细心观察生活、体味生活,对家乡小贩的吆喝声十分熟悉,因而能写出各种吆喝声的不同的特点;二来是因为作者善于描摹声音,例如对新疆小贩的吆喝声的一段描摹十分地道,一个“得――”字让人浮想联翩又忍俊不禁。

怎么样?本文是不是也勾起了你的许多回忆和对生活的一些感悟,不妨也把它们写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