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诗歌鉴赏四步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诗歌鉴赏四步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诗歌语言高度凝炼,在简单的言语中,却蕴涵着作者的深情,是一门极深的艺术。诗歌的教学必须把握一定的方法。联系意象、深入意境、体会感情和品味语言对高中语文诗歌课堂教学极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歌教学 方法

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面临着一个突出的现象:学生只会读诗、背诗,体会不了诗歌的意境和语言,更难以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情感。教师大多也只是翻译诗句,解析个别用词,把诗歌整体感割裂,忽略了诗歌的美感。课堂教学达不到效果,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我们语文教育界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否则,其结果也只能是出力不讨好。针对上述现象,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抓住意象

意象就是诗歌中的事象和物象都注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如果这种特定的情感与某种形象构成了固定的关系,那这种含有特定意味的艺术形象,就成了诗歌中的意象[1]。

在古代诗歌中,人们常借“明月”“鸿雁”来表现自己的思念家乡、想念亲人。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从美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以“折柳”“长亭”来表达离情别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蝉喻品行高洁;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代表坚贞高洁的品质;松代表坚贞高洁;梅花代表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莲表达爱情;梧桐象征凄凉悲伤。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抓意象就是要发掘“象”中之“意”,这是赏析诗歌的基础。只有抓住每个意象的特征,才能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其次,要注意意象的组合方式,整合意象的特点,从而入诗、入情、入境。

二. 体会意境

王国维曾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二者随之矣。”[2]意境是衡量诗歌艺术高低的标志。意境是诗歌的根本,所以无论是写诗,还是鉴赏诗歌,都要了解诗歌的这个特征。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人主观情感的流淌,熔铸着诗人成熟的思想,独特的个性,美学的理想和艺术才能等方面的内容,是诗人心中的诗。

教学和鉴赏诗歌一定要去品味诗的意境。有意境的诗往往情深意远,耐人寻味,能给人以诗美的享受和情感思想的启迪。一般意境由意象构成,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本诗只有一个意象——江雪,没有人踪甚至没有鸟迹的白茫茫一片的江雪。江雪与诗中的人物,戴着蓑笠的老翁,构成本诗深远的意境:境与人互为映衬,作者孤高清洁的个性展露无余。

三. 品味语言

诗歌说到底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这就要求诗歌语言精炼、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鉴赏诗歌的的语言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考虑古代诗歌推敲字词的特点,关注重点词语。如名词往往是特定意象的特称,名词的连用常常会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一个动词往往能够使整首诗活起来,而且动词往往有多重含义;形容词往往从各个角度对中心词进行修饰限制,对渲染气氛、表现心情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副词往往也起修饰限制作用,在很多情况下也是鉴赏的重点。数量词可以准确地表情达意。叠词往往能使意境深化。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见”字把诗人无意看山而见山,悠闲自得的形象表现了出来。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红”“绿”“火”“蓝”等词语把江南的美景写得色彩绚烂,美不胜收。典型的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诗人寂苦无告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其次,关注诗歌语言变形的特点。因为古代汉语本身的特点和诗词格律对语言使用的限制,诗词里的经常出现语言的变形,而这些变形的词语在诗歌表情达意方面往往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把春风的多情、灵动恰当地表现了出来。再次,关注修辞语言的表达效果。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待。因为修辞的运用,诗歌往往达到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另外,关注诗歌整体的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练、豪放、柔婉等等。很多诗人长期的写作实践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明白、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清新自然、杜牧的清健俊朗、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等等。了解了这些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对于鉴赏诗歌语言特别有帮助。

四. 把握情感

古语言:“诗言志,歌永言”。“志”即诗人所要传达的内心情感,这是一首诗的灵魂.在教授高中学生鉴赏古诗时,应重在教会学生如何准确而深刻地领悟诗歌情感、揣摩诗人的本意.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个性气质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必须结合写作背景,挖掘主旨;抓住诗眼,挖掘诗的内涵;引导学生发挥想像,体会诗的意境;反复吟咏,从感性意象到达理性领悟。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隐的《无题》诗,诗眼就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抓住这两句诱导,可以提挈全篇,领悟诗人忠贞不渝的感情。同时,必须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怎样才能进入意境呢?这就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象,引发学生体验、感受、联想和想像,从而拉近古代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力。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像,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道理就在于此。感知阶段过后,则要使情景完美统一,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上升到对诗歌的理性认识。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鉴赏诗歌的思想是思维的艺术,抓住“意”中之“象”,去品味“意”中之“境”,揣摩“意”中之“蕴”,就走进了诗,走进了诗人的内心。

参考文献:

[1]谭孟樵;诗歌意象赏析教学刍议[J];科技创新导报

[2]王静安;人间词话境界说辨析[J];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