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展讯 1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展讯 1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交叉点(Cross Over)

—摄影与科学+科学与摄影

2013年9月7日至11月17日

温特图尔摄影博物馆(Fotomuseum Winterthur),瑞士,温特图尔

从视觉范畴上来说,科学通常因其呈现了人类凭其肉眼看不到的事物或演进过程而引人入胜。科学摄影就是对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不断探索,并将其物化为影像。摄影究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视觉上的支持,还是能承载更多的东西?自1830年代摄影术发明以来,不断发展的科学实践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摄影的需求,并且还因摄影术的变化和演进而促进了自身的发展。科学与摄影的这种微妙关系的实质是什么?科学能创造出什么样的影像?我们又应该如何解读这些照片?

《交叉点》以一个科学探索者看科学的视角,从五个方面来演绎摄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内部视角:从X光照片到云室照片,提供了一个微观的角度;外部视角:用美国宇航局(NASA)的照片和人种学的照片来代表对宏观世界、远方以及异域的探索和描绘;概观视角:用医药照片和对高速运动物体的顺序定格来尝试系统化的分类、分析;自视视角:这一部分探讨的是科学怎样在其自身的“科学剧场”中扮演和表述自己;他视的视角:这部分与上部分相反,关注的是摄影的可读性及其限制因素。

这场综合性的展览收纳了十几位作者的作品,既有历史档案,也有当代艺术作品,着重探讨了通过摄影这一媒介让研究对象变得可视化这一奇妙的过程。

汽车与美国(America by Car)

2013年9月13日至12月11日

泡沫画廊(foam),荷兰,阿姆斯特丹

作者李·弗里德兰德(Lee Friedlander)1934年出生于美国,在5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直关注和描绘着美国社会。本次展览展出其两个系列组品:《汽车与美国》和《新汽车1964》。汽车代表了美国梦,也代表了对自由的追求,这也是这位社会纪实摄影师将汽车作为其主题的原因。

《美国与汽车》收录了弗里德兰德在过去几十年间无数次环绕美国旅行拍摄的作品。他用汽车挡风玻璃和仪表盘,还有汽车的侧翼和后视镜来勾画出美国的风景,走出了属于他自己的路。这些简单的元素组合成了复杂、多层次的典型弗里德兰德视觉语言。他在有讽刺意义的细节上保持了敏锐的眼光,对广告牌和商场大招牌上文字的运用为他的作品增添了含义。他的照片内容厚重,每次都能从中解读出新的意义,这组《美国与汽车》也成为了当代美国的独特写照。

《新汽车1964》是一组更久远的作品。弗里德兰德在1964年曾为《时尚芭莎》杂志拍摄过当年新上市汽车的照片。传统的拍法是将汽车至于中央,尽量突出它们的漂亮和优雅,而他却选择将它们置于一个平庸甚至有些“脏乱差”的场景,如放在一个家具店门口,或放在一个废料场的院子里。利用反射和超常的角度,使照片中的汽车完全融合在街景中。这些照片被杂志编辑们以影像不够有吸引力为由拒用,被扔在一个抽屉里遭遗忘。如今,它们反而成了特殊的历史和社会档案。

新的旧世界,旧的新世界(THE NEW IN THE OLD THE OLD IN THE NEW))—中国:1985,日本:2011

2013年9月7日至11月23日

乔安娜·布里德摄影艺术馆(Johanna Breede PHOTOKUNST),德国,柏林

1985年的中国对很多西方人来说是一个神秘、未知的世界。德国著名女导演、摄影师乌尔里克·奥廷格(Ulrike Ottinger)在经过了多年外交运作后,终于来到中国,并开始拍摄她的电影《中国:艺术与日常生活》(CHINA-ARTS-DAILY LIFE)。这些电影式的旅行见闻照片,大部分是为电影拍摄做准备或与其同时拍摄的。乌尔里克·奥廷格的照片不试图解释什么。我们作为外人来观看这些物体、空间和场景,反而更增强了看到照片时的体验,这是一种旅行者发现新大陆时从未知世界那里获得惊喜的感觉。

如果说这些关于中国的照片展示了视觉艺术与现实的话,那么另一部分2011年在日本拍摄的彩色照片则体现了作者多样的风格。在这些拍摄于日本北部的充满诗意的照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传统与现代、过去与当下、现实与理想的令人迷惑的交汇。

莫毅回顾展1982-1989

2013年9月28日至11月12日

C14画廊,中国,上海

1980年代中国先锋实验摄影的代表人物莫毅最近在上海“碳14”画廊(C14)举行了其作品回顾展。

本次回顾展共分3个部分,分别于2013年9月、11月和2014年5月开展。本次展出的是第一部分—《莫毅:1982—1989》,内容为他在创作初期的部分原始作品,包括《父亲》、《骚动》、《我虚幻的城市》、《摇荡的车厢》等。

从1980年代至今,莫毅创作了大批为人熟知的实验性作品,如《狗眼的照相》、《小区》等等。他的作品不力求靠近主流,也不走传统路线,而是试图表现个人与世界的对立甚至是对抗。同时,他的作品又在冷冰冰的外表和貌似生猛的鼓噪下流露出如体温般的暖意。

本次展览,除了他的摄影作品外,还展示出一些原始文稿,内容大多是他自己的艺术探索思路,甚至还有写给自己的信。从中可以读出,他质疑过自己的拍摄方法,探讨过作品情感是否真实,表达方法是否恰当,也试图给自己的作品寻找合理性。这部分文字资料还原了作者在创作时的思考、纠结、求解,其价值不亚于照片本身。

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摄影展

2014年2月1日至5月11日

大阪国立美术馆,日本,大阪

2013年7月3日至2013年9月16日,德国当代摄影家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在日本东京首次举办个人作品展,此次展览将是第二次在日本展出。

古尔斯基的摄影场景恢弘,细节清晰,图像均质的独特的视觉世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本次展会展出的作品将有古尔斯基80年代的早期作品,也有《99美分》(1999年),《莱茵河Ⅱ》(1999年),《F1赛车维修站Ⅳ》(2007年),《平壤Ⅰ》(2007年),《东京证券交易所》(1990年),《神冈探测器》(2007年)等代表作,以及最新作品《卡塔尔》(2012年),汇集了代表古尔斯基摄影特色的80件精品。近年来,以卫星图像为基调的《海洋》系列(2010年)以及以河面景象为题材的《曼谷》系列(2011年)等作品越发彰显出作者的意念创作风格。同时,他那些宛若抽象画的摄影作品为人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视觉世界。

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1955年出生于原东德莱比锡,幼时移居西德,是“杜塞尔多夫学派”的代表性摄影家,本期杂志《当代世界摄影家影廊》专栏将对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做详细介绍,刊发其经典代表作品,敬请读者朋友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