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两个“承诺”的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两个“承诺”的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一个人最终性格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接触和经历形形的人和事,从而改变自己的思想波动,最终成为跟随一生的“性格”。

关键词:和谐;承诺;反思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A

每年学校大队部都会在一年级开展“入队前承诺”活动,通过自我承诺、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三自教育,让刚刚踏入小学校门的孩子们通过这项活动养成好习惯。包括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卫生习惯等等。当然在教育的开始,还是要以他律为主要手段,老师要教孩子怎样做,让孩子在脑海中初步形成一个标准,下一步将是引导孩子为这个目标努力,虽然知道了但不等于能做到,按要求让学生不断提高,要有层次地展开教育。

自评依靠他评为手段,到了学生入队的时候,学生才会在不同程度上有飞跃,这才是圆满的总结,才是一项活动的结束。

这里的结束代表的是一项活动的结束,教育不能通过一件事、一个活动、一个层面而达到教育目标,一个教育目标要通过很多层面,例如像刚刚提到的承诺过程可以分为班级承诺、学年承诺、学校承诺;而学校的每项活动都有联系,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从教育活动到教学活动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不断的实践。

论语中提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的道德意志不是在一个阶段形成的,人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阅历,有不同的认识,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形成的过程,说明教育时时刻刻在进行,就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养分,学生的第一个课堂是家庭,家庭使学生形成了基本的道德品质,学校是专业的教育场所,而定型则在于社会,只有每个阶段连续、不断的给力,才能最终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一年级的小学生用自己饱满的精神面貌加入其中,他们承诺要用自己最好的表现为红领巾增添光彩,争取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他们坚信:我承诺,我能行!大队部通过上队课,讲解队的知识,使小朋友们对少先队这个陌生而又向往的名称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通过爬格子的评价形式使学生通过一学期的自我约束基本具备了成为一名少先队员的条件,大队部在期末班级表彰中为突出的学生颁发了预备少先队员的证书。这与四月份的六年级“毕业前承诺”活动的教育目标是有些相似的,都是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教育策略。不同的是六年级的“毕业前承诺”活动是为了管理即将因为毕业而有些散漫的大孩子。为的就是让刚入学的孩子和即将走出小学大门的孩子能够自己树立标杆,通过这种自我约束使其养成好习惯。

这样反复了几个春秋的养成教育活动,慢慢的突然萌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通过一年级“入队前承诺”这种教育方式使学生已经形成了优秀品格,而通过五年的学习生活,在六年级毕业前还要以承诺的形式来约束这些孩子的坏习惯呢?为什么学生已经养成的好习惯会变质呢?一段时间的反思让笔者感悟到问题可能就出在两个承诺”中间这段时间,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不可能是永久的,因为学生不仅有学校一个“课堂”,“家庭”“社会”都是孩子们的课堂。

就是因为学生有三个“课堂”,才会使学生知道在每个“课堂”应该怎样表现,孩子会考虑在家中的这个“课堂”我该怎样成为一个乖孩子;在学校这个“课堂”我该怎样讨老师的喜欢;在社会这个“课堂”要怎样展现自己的个性,追求时髦。渐渐地,学生就形成了双重人格。而“双重人格”的形成也非朝夕。

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个学生在自己的书桌上发现了一个陌生的文具盒,交给了老师,老师随意地问了句“谁丢了文具盒”,一个声音“我靠!谁给我扔那了”!老师大跌眼镜,满脸涨红,在全班同学和一位科任教师面前批评了这个学生,并让这个学生和捡到文具盒的学生重新“演”这一段,孩子在强迫中说“文具盒是我的,谢谢你”“不客气”。

我们教师也是一样的,在学校要为人师表;在家里要贤妻良母;而在生活中也会偶尔放纵自己,发泄来自生活中的压力。社会的大环境告诉我们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和持续是两回事,因为它与社会的大环境、与接触的人、事有极大的关系。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很强,也就意味着在学着生存。而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教育的缺失问题,这样就不难理解本文开始的问题了。

结语:教育不是一所学校、一位教师的责任,而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只有三方面做到和谐,才会使学生的成长道路变得正规化,变成一个人性格形成的过程。而我们未来的教育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