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必须重点关注课程改革。因为对各类教学来讲,课程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在体系设计、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应遵循有别于学术型高等教育课程的理念、原则和策略。近几年来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尝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结合工作岗位符合高职教育的报关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难以满足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存在于职业工作过程中,不仅包括专业知识、技术,还包括经验以及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技能,只有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下才能形成这些能力。因此高职教育传授知识应从学科知识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知识转变。所谓工作过程,就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就是用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对现代职业活动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开发职业教育的课程。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

(一)从需求岗位调研及职业需求分析

1.就业岗位调研

为准确定位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教学团队深入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开展问卷调查,获取了大量真实可靠的调研数据。同时,我们安排骨干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践习,聘请行业专家、行业一线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等担任本专业兼职教师,主要负责实训教学、职业讲座等,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就业岗位分析

(三)基于工作过程确定课程体系

1.以校企合作机制为保障,依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规律,构建核心专业课程体系。企业全程介入,依照如下途径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①依据行业/企业标准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开展企业调研;②进行职业分析,即对职业工作过程进行分析,进而对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群)进行确认;③在职业分析基础上,通过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的分析,获得职业岗位的通用能力要求和专业技能要求;④结合高职教育规律,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与重构,进而构建核心专业课程体系。核心专业课程采用能力目标来表征教学目标,能力目标包含对知识、态度、素质等方面的要求。⑤编制相应教学文件;开发数字化课程教学软件并建立相应的教学资源库。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校企深度合作,结合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整合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校企合作搭建合作平台,按照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的项目、真实的任务、真实的环境、真实的岗位、真实的考评”构建课程模式,促进学生成长、是学生与企业零距离连接,从而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在开发专业课程过程中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企业人员参与教学。专业课程体系由企业人员、专任教师、行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完成。把实际工作岗位任务要求转化成教学内容,即教学进度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根据课程培养目标,校企合作搭建合作平台,按照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的项目、真实的任务、真实的环境、真实的岗位、真实的考评”构建课程模式,促进学生成长、是学生与企业零距离连接,从而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二)结合高职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展开教学

职业教育不是不要知识,关键在于如何传授知识。高职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青少年。不善长逻辑思维,而乐于在具象情境中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因此,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通过逻辑化、结构化的项目、企业实际案例、实训操作,让学生在技能训练的同时掌握相应的知识。也就是说,强调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同时注重学生今后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仿真环境下,每3名学生一组组成模拟报关企业,角色分别为:业务经理、报关员和报关辅助员。根据教师设计的报关企业实际案例,共同完成相关通关方案设计,并按照方案进行如实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提装货物及其他增值服务等报关服务现场作业。由于在课堂中设置了比赛环节,大家的钻研的劲头租了,操作也熟练了,跑上跑下忙的不亦乐乎,课堂效果也非常好。

(三)改革课程考核评价

1.课程考核评价的重点从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转移

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过程评价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发展潜力来进行的。目的就是能为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使其满足未来发展的要求。因此,课程考核评价要改变以往期末闭卷笔试考核形式,采用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加入过程性考核。对于实际操作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模拟不同的工作任务,学生现场操作,教师根据业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

2.课程考核评价的重点从量化评价向真实性评价转移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理论和实践一体的课程比重很大,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目前提倡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亲身体验法、角色演练法、项目学习法、沙盘模拟法、讨论学习法等。新的教学方法特点以真实的项目、真实的任务、真实的环境、真实的岗位、真实的考评构建课程模式,促进学生成长、是学生与企业零距离连接,从而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3.课程考核评价的主体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移

课程考核评价主体的转移就是鼓励学生本人及其同学参与到评价中来。首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主动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问、伙伴间相互评价,可以促进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学生对他人评价或得到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进而改进自己的学习等.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参考文献:

[1]王贵斌,靳荣利,高芳.国际物流岗位群分析及高职物流管理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I2011]l2号)[Z].2011-09-29.

本文系2012年上海市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科研资助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C-2503-12-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牟爱春,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