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款实用煤气报警器的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款实用煤气报警器的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前,煤气泄漏事故引发中毒和污染环境现象时有发生,为了保证人身财产和生活安全,有必要对该气体进行有效的监控。本设计说明了煤气报警器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采用了89C51单片机,选用了MQ-2常温型CO气敏传感器,使用了恒流源接法。传感器得到的信号进入LM311比较器,经过处理后得到信号输入单片机,单片机驱动报警装置,同时通过显示器显示当时的信息,本设计还有键盘,方便更新和修改。该设计在实际生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传感器;报警;单片机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煤气作为一种气体能源,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煤气的主要有毒成分是一氧化碳,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由于它很容易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所以当它被吸入人体后,会争夺体内血液中的氧气形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使人发生疲倦、气短、恶心和头晕眼花等不良症状,体内吸入过多一氧化碳会导致人因缺氧而死亡。同时,一氧化碳也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气体,报纸等新闻媒体经常报道煤气泄漏引发的中毒和和爆炸等事故,为了保证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安全,防患于未然,就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用于检测煤气的装置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但是考虑到价格不便宜,不利于推广使用,应用单片机检测处理能做到较好的性价比。

2、系统整体设计

如图1所示为系统整体设计,气体传感器用于采集周围空气中的CO,并把采集后的信息转化为电压信号,输入比较放大器,经过该放大器处理后,输出信号到单片机处理,单片机根据认为设定值和处理值比较,如果超出设定值,则驱动报警装置报警,并通过LCD显示装置显示出来,为了便于更新和修改数据,还设置了键盘。

图1 系统整体设计图

3、主要硬件电路设计

(1)、信号采集处理和报警电路

如图2所示,U1为气体传感器,专门用于检测周围环境中的煤气成分CO,检测脚在3脚,经过内部电路处理后,从U1的4脚输出电压信号,然后输入比较器LM311的3脚,和该芯片的2脚进行电平比较后,从7脚输出信号。如果7脚输出7电平,则发光二极管就发光,指示报警信号,表示周围空气中存在煤气成分。在此设计中,扩展使用了蜂鸣器报警,LM311的7脚输出的信号还输入单片机,然后经过单片机处理后,从P2.4的I/O口输出信号,然后通过一个限流电阻,到达PNP三极管的基极,如果煤气浓度超过人为设定的值时,该PNP三极管导通,有电流从集电极输出,最后该电流进入接到集电极的蜂鸣器中,驱动蜂鸣器报警。

图2 信号采集处理和报警电路

(2)、电源电路

如图3所示,电源电压经过电源变压器降压,得到12V交流电压,再经过桥式整流,C4滤波,得到比较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入三端稳压块7805,经过稳压后从3脚输出5V电压,经过C2滤波,得到稳定的5V直流电压,C1和C3用于过滤高频干扰信号。

图3 电源电路

4、系统软件设计

如图4为系统程序流程图,系统上电,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包括时间中断的初始化、外部中断源的初始化、单片机I/O口初始化、串行通信中断的初始化、RAM初始化,LCD初

图4 系统软件流程图

始化,初始化完成后出现开机画面和系统检测信息,系统开始对煤气浓度检测,如果检测的浓度超过设定值,则系统通过二极管和指示和蜂鸣器报警,程序结束。考虑到本系统的特性,

程序结构属中断方式,主要工作在键盘扫描、煤气浓度检测和INT中断服务程序中。根据总体结构,可将程序划分为几个功能模块:延时、显示、时钟校正、定时处理、煤气检测及处理。在程序处理方面,首先解决程序的起始地址,单片机复位后,(PC)=000H,而0003H-002BH分别为各中断源的入口地址。因此,写程序时候在000H处写一跳转指令。当CPU接收到中断请求信号并予以响应后,CPU把当前的PC内容压入栈中进行保护,然后转入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处执行。

5、小结

本设计根据需要,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主要含气体传感器、比较器、单片机、液晶显示、键盘和蜂鸣器,软件用C语言编写,通过检测周围煤气浓度,与设定的值进行比较,如果超过设定值,则报警。本设计简单实用,性价比高,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汉才,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2版)[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年.

[2] 徐爱卿,孙涵芳,盛焕鸣. 单片微型计算机应用和开发系统[M]. 北航出版社 2012

[3] 王勇等. 室内一氧化碳安全监控系统设计[J].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11, 20~50.

作者简介:陈伟杰,天河学院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陈吹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电子与通信工程,目前从事教学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