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赞许性与宽恕的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研究采用社会赞许性量表和宽恕量表对148名小学、初中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赞许性与宽恕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赞许性与总体宽恕、宽恕他人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宽恕自己无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社会赞许性对总体宽恕、宽恕他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不同性别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赞许性与宽恕的关系存在差异,男性社会赞许性与总体宽恕相关显著,且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女性社会赞许性与宽恕他人相关显著,并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宽恕 社会赞许性
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出现,一部分农民工子女被父母留在农村,托付给他人照看,形成了我国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未成年孩子[1]。其中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把孩子留在户籍所在的农村地区,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2]。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关爱,他们接触更多的是学校、同伴,容易给他们的人格、心理健康、行为、学习等方面带来不良影响[3]。
宽恕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其中一个人在心理、情感、身体或道德方面受到另一个人的深度而持久的伤害,宽恕是使受害者从愤怒、憎恨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并不再渴望报复侵犯者的一个内部过程[4]。宽恕包括宽恕他人和宽恕自己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受到他人的伤害后,受害者自愿停止敌视侵犯者并善待侵犯者的心理过程;后者是指个人饶恕自己所犯的错误,由憎恨自己转变为关爱自己的心理过程[5]。已有研究表明,影响宽恕的主要因素包括移情、责任归因、侵犯的后果及道歉、人际关系、人格、文化背景等[6]。在现阶段,青少年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后,往往由于他们的不宽恕而影响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人际交往,从而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发展。
有研究者发现,人们为了免受惩罚或批评、维护自尊、给人留下好印象,会尽量“装好”,使自己看起来适合社会需要,这就是社会赞许性[7]。那么,这种按照符合社会的要求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反应的倾向,是否会影响留守儿童的宽恕呢?本研究以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社会赞许性与宽恕之间的关系,以此了解他们如何处理人际交往中受到的伤害,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成都市某乡镇小学、某乡镇中学的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150分,收回有效问卷148份,其中男生66人,女生82人。被试主要是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中选出的,其中小三30人,小四30人,小五30人,初一28人,初二30人。
(二)研究工具
1.宽恕量表。采用HearLand编制的宽恕量表,用于测量被试宽恕自己和宽恕他人的倾向。分为宽恕自己和宽恕他人两个分量表,各12个题,采用Likert式5点记分。得分越高则表示越容易宽恕自己或宽恕他人。本次测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宽恕自己分量表为0.73;宽恕他人分量表为0.75。
2.社会赞许量表。采用Marlowe-Crowne社会赞许量表(MCSD),由杨国枢翻译译修订,共8个题目,目的在于测量个人在不知不觉中意欲符合社会期望的程度。分数越高,表示个人的社会赞许性越强;分数越低,表示个人的社会赞许性越弱。在本次测量中本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1。
(三)统计方法
采用团体施测,完成问卷约需15分钟,当场收回问卷。删除无效问卷后,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了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赞许性与宽恕得分情况
表1 农村留守儿童在各变量上的描述统计
表1列出了148名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赞许性量表和宽恕量表上的得分平均数和标准差。为检验各变量在性别、年级上存在差异是否存在差异,分别作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检验,结果表明,社会赞许性、宽恕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及年级差异(p
(二)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赞许性与宽恕之间的关系
表2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赞许性与宽恕的相关矩阵
注:*.p
分别将农村留守儿童宽恕总分、各维度得分与社会赞许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见表2),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赞许性与总体宽恕、宽恕他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也就是说,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赞许性得分越高,在受到伤害后,个体选择宽恕的可能性越大,主要表现为宽恕他人而不是宽恕自己。
表3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赞许性对宽恕的回归分析
为了考察社会赞许性对宽恕的预测作用,根据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以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宽恕、宽恕他人为因变量,以社会赞许性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赞许性能显著正向预测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宽恕(t=2.64,p
(三)不同性别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赞许性与宽恕之间的关系
表4 不同性别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赞许性与宽恕的相关矩阵
分别将男性、女性农村留守儿童总体宽恕、各维度得分与社会赞许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见表4),男性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赞许性与总体宽恕呈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男性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赞许性与总体宽恕关系更为密切,社会赞许性越高,他们宽恕程度也越高。而女性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赞许性与宽恕他人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女性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赞许性与宽恕他人联系紧密,社会赞许性越高,他们越表现出宽恕他人。
表5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赞许性对宽恕的回归分析
进一步做回归分析检验社会赞许性对宽恕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见表5),男性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赞许性对总体宽恕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说明在受到伤害时,受社会赞许性的影响,他们倾向于表现出整体程度上的宽恕。而女性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赞许性对宽恕他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说明在受到伤害时,受社会赞许性的影响,他们倾向于宽恕他人。
三、讨论
本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赞许性与总体宽恕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赞许性能正向预测宽恕意愿,说明在受到伤害后,他们的社会赞许性能预测宽恕意愿,赞许性动机水平越强,越可能使自己从愤怒、憎恨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宽恕侵害者。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缺少父母的支持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需要寻求其他的社会支持,努力为自己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8],因此,他们与亲戚、邻居、同伴、同学、老师、班集体、学校、社会等各方面保持密切的联系,容易受到社会要求与准则的影响,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所以,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受到伤害后,农村留守儿童可能根据谦让、大度、和谐等社会规范的影响,表现出宽恕意向,原谅对方。
本研究还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赞许性与宽恕他人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宽恕自己无相关,回归分析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赞许性能正向预测宽恕他人,说明在受到伤害后,他们倾向于宽恕他人,原谅侵犯者,停止对侵犯者的敌视,并善待侵犯者。宽恕自己是指个人饶恕自己所犯的错误或罪孽,由憎恨转变为关爱的过程,表现为个体对自己的内在要求,而社会赞许性是指个体以社会所能接纳的方式要求自己,因此,二者没有明显的联系。由于父母在外打工,遇到问题不能提供及时的帮助,导致留守儿童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常常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形成了对生活事件的积极应对态度和方式[9],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受到委屈、伤害,更多地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选择宽恕、原谅他人。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不同性别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赞许性与宽恕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男性的社会赞许性与总体宽恕相关显著,并对总体宽恕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女性的社会赞许性与宽恕他人相关显著,并对宽恕他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从已有研究可知,关于宽恕的性别研究结论不完全一致[10],因此,个体宽恕与社会赞许性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存在差异。由于社会对个体的性别角色认同不同,不同性别的儿童在社会会过程中受到的社会期望也不同,通常社会认定男性应该是宽容大度、胸襟广阔,能够照顾其他成员和女人,这些社会准则促使男生在冲突发生后,易于采用宽恕来应对,表现出一种整体程度的宽恕。因此,男性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赞许性对总体宽恕具有影响作用。相对于男性,女性较少主动发生冲突,更多的是受到伤害,并且她们的情感细腻,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较强,容易对他人产生移情,而移情是影响个体宽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受到伤害时,受社会赞许性的影响,女性农村留守儿童更多地表现出宽恕他人。
参考文献:
[1]刘霞,范兴华,申继亮.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3:98-102.
[2]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32(3):15-25.
[3]李晓敏,罗静,吕丽霞,高文斌.承德高校有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10,31(6):676-678.
[4]张海霞,谷传华.宽恕与个体特征,环境事件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04):774-779.
[5]王金霞,王吉春.宽恕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0):694-696.
[6]罗春明,黄希庭.宽恕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6):908-915.
[7]刘萃侠.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对中国被试适用性之初步验证[J].社会学研究,2001,2:49-57.
[8]李志凯.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440-442.
[9]胡心怡,刘霞,申继亮等.生活压力事件,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5):501-503.
[10]张素娴.初中生宽恕的特点及其干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