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模式构建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模式构建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但目前由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理论和实践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之中,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旅游专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需要构建一种有效的模式。本文在分析旅游专业产学研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校企共同主导合作模式、共建旅游实训基地和校园旅游实体企业及建立有效保障制度和主体长效机制。

一、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必要性

国务院于2009年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41号文件。文件指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旅游业的繁荣对高职人才的需要迅速增加,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决定了与企业紧密结合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旅游是实践性强的新兴朝阳产业,高职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服务于旅游生产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离开了实践是不可能达到这个目标的,产学研结合无疑是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理想模式。因为旅游人才最需要习得的知识、方法和能力都可以从产学研结合的平台中实现,旅游专业人才能力素质培养方面公认有效的“基于社会生活过程”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双基导向的课程开发也只能在产学研结合中真正实现。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是教学、科研和生产三者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教学是核心,是高职院校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性质规定的。科研活动在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中起着先导和纽带作用。生产是教学、科研得以发展,完善教育教学机制的条件。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源泉、动力与导向的有机结合。源泉是生产――企业,即人才需求的主体,人才培养的资源共享源;动力是教学――高职院校,即人才培养的主体,合格人才的直接创造者;导向是科技――学术的技术应用能力,它为“产学研合作教育”规定了发展方向。

二、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产学研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问题

高职院校多采取拿来主义,这些年都热衷于产学研合作教育,希望把企业的实践环境和实践过程引入到高校的人才培养上来。但由于高校和企业大多分属不同的法人主体、各自追求的目标差异以及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等多方面原因,很多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二)旅游专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问题

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使得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理论和实践还处于发展和探索中。第一是旅游业在我国的发展虽然迅猛,但发展的年代不长,尤其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我国的旅游业从理论到实践都不够成熟;第二是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在我国实践的时间也不长,从宏观到微观还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普遍来说旅游企业与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结合还比较肤浅,所谓结合更多只是解决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的场所问题和旅游企业的低价劳动力问题,校企缺乏深层次的合作。

三、旅游专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模式构建

(一)建立校企共同主导合作模式

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1)学校主导型科技产业模式;(2)企业主导型合作模式;(3)政府主导型合作模式;(4)共同主导型合作模式。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有一定的科研优势,但由于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旅游企业一线的工作经验,对旅游企业和市场的发展变化规律一知半解,科研成果和旅游企业所希望的往往有较大的距离,很难转化为旅游企业的实际效益,学校主导型科技产业模式普遍条件不足。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法人,旅游企业与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结合的最大目的和动力是盈利,比如借助产学研的科技成果增加企业的利润,或者是为了节省成本,比如借助产学研结合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而高职院校能提供给旅游企业的科技成果有限,旅游企业主动与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动力就集中在学校提供的低价劳动力――实习学生上,这离高职院校所希望的人才全面培养有较大差距。所以企业主导型合作模式也不太理想。从宏观上看,产学研模式如果得到推广,可以说就是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战略与整个社会经济或区域发展战略的结合。政府的职能与作用应该作为倡导者、组织者、推动者、监控者参与到产学研模式中来。但目前来看许多地方政府缺乏这方面意识,尤其是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结合。所以政府主导型合作模式还需等待时日。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产学研结合只有走与企业共同主导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体现校企双方的主动地位和利益平衡。高职院校与旅游企业通过合作合同,以法律为依据,以政策为指导,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使产学研各方的责、权、利得到保证和约束,通过共建的形式达到全面深入合作。高职院校与企业依托各自的优势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产品更新、技术咨询和信息引进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通过校企联姻,智力渗透、出谋划策等,由点到面,逐步展开。当然这一模式想要有效实施离不开政府的宏观协调与指导。

(二)共建实训基地及校园旅游实体

高职院校主要利用旅游企业如酒店和旅行社等企业的实践环境和平台解决学校的实训基地问题。但由于不是共建模式,校企双方的主体地位不对等、利益诉求有差异等原因而合作效果堪忧。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旅游学科属性具有边缘性和综合性,旅游专业相对于其他工科专业来说其技术含量不高,更多的是管理和社会能力方面的学问,加上高职院校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学生的基础问题,因而高职旅游专业在科研上对企业的吸引力有限。另外一方面是旅游企业的人才流失率很高,旅游企业和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结合有时会产生成本增加和培养风险。因而旅游企业在一线员工不短缺的情况下往往对高职院校的合作不积极,只有在一线员工短缺时会考虑从高职院校引进低成本的劳动力。这就造成校企合作一边热一边冷的局面,就是建立了实训基地也远不能达到高职院校希望的人才培养目标。问题的根源是在高职院校与旅游企业的主体地位不对等。所以旅游专业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做到校企主体平等。高职院校应该参与到实训基地建设要素中去,突出学校的主体因素,而不是一味的依赖企业。比如学校可以考虑出一部分资金建立基地校内指导教师辅导设施(主要是旅游理论指导、案例分析及学生心理辅导等用途),提供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培养补贴等方式参与共建实训基地。另外可以校企共建旅游实体。目前旅游专业学生实训企业大多是在旅游酒店和旅行社,高职院校和旅游企业可以依托各自的优势建立校企联姻的旅游实体――酒店和旅行社。为了突出这种实体的教育功能,校企合作的校园酒店和校园旅行社是很好的模式。校园酒店和校园旅行社的性质应该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引进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的同时兼顾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功能,充分利用校园酒店和旅行社的真实企业环境和工作过程进行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共建实训基地和校园旅游实体的模式下可以增强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也可以有效约束旅游企业的人才培养行为。

四、校企共同主导合作模式保障体系

(一)建立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组织

成立由旅游行业主管部门、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组成的“产学研结合指导委员会”。其基本职能是宏观调控和统一协调解决产学研结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提供指导、咨询与服务。成立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旅游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学校的旅游专业教师、教育专家等组成的旅游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其职能是根据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与变化,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根据旅游岗位职能变化,设定旅游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以旅游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思想,指导旅游专业培养计划等。

(二)制订产学研结合合作制度

校企双方依赖各自的资源、条件,在具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利益趋向的基础上,明确合作内容、途径、方式和具体措施;签订明确的责、权、利的合同与协议。出台相关基础文件:如《校企联合共建实践基地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校企联合科研开发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学生培养计划》、《校企指导教师工作量核算办法》等。合作制度要充分体现旅游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根本目标――旅游人才培养,计划和制度要紧密围绕学生的旅游行业和产业的能力素质培养这个中心。

(三)建立四方均衡的长效合作主体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往往比较松散,缺乏长效机制。高职院校与旅游企业要建立多方均衡的主体机制。既要考虑到合作的主要方面――高职院校和旅游企业,双方“权、责、利”的影响和制约条件,还有考虑到宏观指导的政府(这里主要指旅游主管部门)及培养对象――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地方政府应加强引导和扶持,在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中,政府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除了在校企双方之间起着沟通和桥梁的作用外,它还起着激励甚至强制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引起重视。目前的很多旅游专业的学生在产学研合作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被安排和被控制,缺乏其体现主观能动性的平台甚至发言权,人才培养忽视了培养对象的需求诉求,也忽视了培养对象的特征要素,从而形成旅游专业学生在产学研结合教育中存在盲目和消极的现象。长效机制应该是建立在地方政府、高职院校、旅游企业及旅游专业学生四方关系均衡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系统工程。

(作者单位: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为2012年度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研究课题《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研究》(项目编号:FYJY/2012/45)的阶段性成果。